所幸爱上画画

2022-11-16 05:50绿茶
藏书报 2022年38期
关键词:藏书家刘刚读书人

绿茶

书房是有故事的地方,是每个读书人的精神角落。这些年造访了无数读书人书房,这里分享几则书房故事,感受这些精神角落里的思想之光和真情之谊。

我的画书房之旅,缘于 2019年,当时应一家媒体之邀,开设“名家书房”专栏,开篇造访北京大学陈平原、夏晓虹教授家书房,惊叹于陈、夏教授书房之琳琅满目、拥挤有序,理想的书房大致如此。正如陈平原教授所言:“理想的书房应该是一张知识地图,书房里有不同的小径,哪怕书房再大再乱,都清晰知道每条小径通往哪里。”

藏书家韦力先生的“芷兰斋”可谓藏书界的“圣地”,爱书之人多因造访过这方圣地而欣喜。我曾多次造访,和韦力先生在芷兰斋的满屋书香中畅聊古书之美、古书之爱。走进芷兰斋,那种古典中国的气息扑面而来,打开经、史、子、集书架,一函函一卷卷,这些历经一代又一代藏家递传的古籍,像是耆老安详而坐,述说着他们的历史。

书札收藏家方继孝先生的“双序斋”则是另一番风景,素朴、雅致,没有大书架,而是有一个大大的保险柜,里面珍藏着一万多通名人信札,一张一张整整齐齐插在文件夹里,分门别类,按不同主题、不同人物、不同时代等等。这些泛黄的信笺、纸片,有着丰富的时代信息,每通信札中“私密”的交往,与今天的我们有着一种微妙的联系,冥冥之中递传至今,这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

而李冬君、刘刚伉俪,他们那间十六万藏书的“蝜蝂斋”,也是书界大名鼎鼎的书房。这批书得自大学某系资料室,均为人文社科方面书籍,不仅把他们家挤得满满的,还另外租了隔壁单元来放。“蝜蝂斋”里挂着一幅李冬君老师五十岁生日时,刘刚老师手书的大字,“自由人天寿,独立者青春”,大字上下录有刘刚老师写给冬君老师的情诗多首。此字此诗此情,让人感受到书房不仅是读书之所,也是爱意表达之所。

副刊前辈解玺璋,退休后从事传记写作,他的书房饱满而有序,呈现出传统副刊编辑的阅读习惯和基础积累。他的阅读从中国古典文化开始,抄录和阅读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最终选择中国近代人物传记为自己的研究和书写方向。这种古今中西的贯通阅读,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大格局的视野,而传统的抄卡片式研究法又讓他回归书写本身。整个书写过程,不仅最终呈现作品,还梳理和留存了大量史料和研究路径,这是当下稀缺的学问本质。

书房无疑是私密空间,有着主人的阅读趣味、思想底色、审美价值等方面的流露。这些年访书房、画书房,见识不同精神角落的独特趣味和价值,通过和书房主人交流,更真切感受到读书人对营造自己精神空间所做的努力和坚持。

《所幸藏书房》共收录海外和中国一百二十间读书人的书房。海外部分包括旅居英国的作家恺蒂、纪录片人书云、插画家郁蓉,旅居加拿大的作家张翎,新加坡藏书家许忠如。中国港台有台湾诗人向明、藏书家傅月庵、绘本专家林文宝,香港学者郑培凯。书分五章,其一为文人,特指文学圈的人,主要为作家、诗人朋友;其二为学人,主要是从事学术研究的朋友;其三为书人,特指那些爱书如命的朋友,有藏书家、古籍研究者、古籍修复师等,他们中很多人也是作家或者学者;其四为友人,涉及各个领域,不太好分类;其五为故人,其中收录已故作家、学者的书房,有些为纪念而作,有些则是在他们身前造访过,画以纪念。

今天,埋首书房,有书可读的确是件乐事。我也将继续我的“画书房之旅”,去造访、探窥更多读书人的精神角落。

猜你喜欢
藏书家刘刚读书人
绿水青山 朗朗乾坤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我是快乐读书人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的事
读书人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
苏州藏书家许博明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