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故书”中的故事

2022-11-16 08:06李普曼
藏书报 2022年38期
关键词:隐者民国温州

李普曼

文汇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东嘉故书谭》,是一本谈民国老版本的书,而且限定的都是有关温州的书。“东嘉”是温州的旧称。虽然有地域的限制,但并不影响这本书有全国性的意义。因为书中所谈不乏夏承焘、苏渊雷、朱维之、赵瑞蕻、赵超构、唐湜、黄宗江、缪天瑞等国内现代名家的著作,而且涉及刘廷芳、叶永蓁、莫洛等逐渐被学界重视的作家的作品。这本书从小处着手,钩沉爬梳,颇有益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及民国学人研究。从地方的角度看中国,亦是当今学术研究的热门范式。

作者方韶毅,曾在报刊、出版社工作,现任教于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同时也是温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瓯风》主编。近年来,他致力于研究民国学人及地方文化,著有《民国文化隐者录》《东嘉故书谭》《猎书琐谈》,编有《伍叔傥集》《吴鹭山集》《曼髯三论》《过来人言》《夏承焘墨迹选》《一代词宗夏承焘》等多种图书。

出版的由来

方韶毅写作这些与温州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故书”,并非心血来潮。因为久居温州又致力于地方文学,所以日积月累,许多以前不为人注意甚至早已被遗忘的“故书”被方韶毅发掘出来。他不仅发掘出来,还就此作了饶有意味的诠释。

在方韶毅看来,虽然早有出《温州老版本》之心,但一直未用力,想慢慢写攒到一定量再结集印行,所以好几年下来才写作了二十多篇。辛丑正月武汉疫情突发,温州成为重灾区。假期出不了门,节后居家办公,他便集中精力完成此书。居家的二十多天里,他写了十八篇,加上原写的二十多篇,又从《民国文化隐者录》中抽出三篇,凑成了五十篇。《民国文化隐者录》出版已十多年,其中有些文章编入本书较为妥当,人物归人物,书归书,主题明确。

著名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教授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多年,对本书中有关文学的部分特别有兴趣,全书也确有一半以上篇幅探讨文学和文艺书籍。方韶毅便将书稿呈送给陈子善先生,请他指正。陈先生即建议全书分两辑,谈文学的一辑,其余的另为一辑,各辑按书的出版时间为序。于是,就有了现在本书编排的样子了。陈子善先生还专门为该书作了小序,足见其喜爱之深。

后又因潘德宝老师的提醒,方韶毅从“地方的消失与民国文献收集”的角度写作了《前言》的部分,对全书内容作了一些归纳和提升,其间也得到了潘德宝与徐佳贵两位老师的很多指点。

书名的旨趣

“东嘉”是温州的旧地名。鲁迅曾编《会稽郡故书杂集》,其序有言:“书中贤俊之名,言行之迹,风土之美,多有方志所遗,舍此更不可见。用遗邦人,庶几供其景行,不忘于故。”该书所做也大概可以归为“不忘于故”之列。“‘故书两字还有老旧的感覺,更合小书内容。”方韶毅谈到。

前些年,方韶毅曾为温州档案馆策划出版“老温州系列”,除《温州老新闻》《温州老副刊》《温州老广告》等之外,就有《温州老版本》的提议,但目前该丛书编印已告一段落。经与宋希於、严晓星、谢敏等人商议,最后将本册书定名为《东嘉故书谭》。在书籍装帧上,该书模仿了《晦庵书话》系列。在设计开本、版式时,还有点向三联书话丛书致敬的意味。

2021年4月底,方韶毅正式调入温州大学工作,书稿获得“浙江省社科联社科普及课题”立项,并被纳入“温州大学中文学科建设丛书”。

地方文献研究的意义

正如陈子善先生在《序言》中所言,近年来,“地方性知识”理论的引进,“地方路径”探索的开始兴起,“地方文学”研究的不断展开,这些都是令人可喜的学术研究的新气象。方韶毅有感于搜集晚清民国时期温州人著作之不易,有感于这些年来温州“地方的消失”,以极大的热情,以一己之微力,持续地尽可能地搜集整理温州地方文献,使温州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化风貌通过这些“故书”和他的妙笔,生动而又别致地呈现出来了,并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了温州地方文学史、浙江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空白。

“人有命,书亦有运。面对一本本旧书,善待它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写出书里书外的故事。”方韶毅在本册中所谈之书均为自身珍藏,他希望,如在将来出版《东嘉故书谭》二编、三编时,可收录公藏机构、其他私人收藏的民国温州人著作,甚至非温州人著作,但乃温州名家旧藏。“也可称为‘东嘉故书吧。” 方韶毅说。

猜你喜欢
隐者民国温州
寻隐者不遇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寻隐者不遇》续篇
寻隐者不遇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难忘九二温州行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寻隐者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