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工作成效探析

2022-11-17 17:07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张妙霞崔鹏娟韩爱玲郑亦男苏慧清
河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转基因科普农业

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张妙霞 崔鹏娟 韩爱玲 郑亦男 苏慧清

长期以来,“转基因”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技术问题,而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贸易、伦理等诸多因素影响,牵一发动全身的社会关注问题。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首次将转基因科学普及与研发和安全管理并列,确定了科普宣传在今后的转基因研究与推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河南做为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和消费大省,人们普遍对转基因生物了解程度不够,对选择消费转基因产品持谨慎态度。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也是一个新产业,科学认识和利用农业转基因技术,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打赢种业翻身仗的主要支撑。近年来,为提高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认知度,我省转基因生物监管者和研发者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强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创新科普工作方式,建立系统、完善的转基因生物科普宣传长效机制,向公众科学、客观传播转基因生物安全知识,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和科学认知,提高管理人员政策法规执行力,有力推动河南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和产业健康发展。

一、整体情况

(一)举办科普专题培训班,提高工作人员知识结构。据统计,从2016 年至今,河南省共组织举办农业转基因监管、科普等培训班9 期。前后邀请部、省级共14 名农业转基因领域专家,对全省农业转基因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转基因科研人员每年开展专题培训800 人次,提高农业转基因法律法规、政策方针、转基因技术发展战略和专业技术知识,提升从事农业转基因安全监管工作能力和科普宣传水平,初步培养了一支懂理论、熟法律、会讲解的专业监管科普队伍,为有力贯彻中央关于“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决策部署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开展有效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理论认识。6 年来,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成功举办农业转基因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党校、进科研院所、进乡村和进企业等活动30 多期。共有来自部、省级的35位农业转基因专家、大学教授和科研专家,通过专家专题讲座、咨询答疑、现场知识宣传展览、发放科普书籍等形式,对全省高校学生、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技推广人员、转基因科研工作者、社区居民、乡村群众和相关加工企业员工,采用多种形式方式开展农业转基因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有效提升转基因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打消了基层群众对转基因问题的疑虑,立体式营造了我省农业转基因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多年来,各省辖市也相继开展了各类转基因科普宣传活动,2021 年共开展农业转基因科普活动进机关30 次、进社区110 次、进乡村547 次、进校园5 次等,受众超6 万人次。

(三)借助宣传平台,扩大科普效果。6 年来,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多次借助全国科普日,举办科普讲解大赛的宣传平台,以及河南省科普科幻作品大赛、科技扶贫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河南省图书馆等活动和场所,组织人员巧用“天时”和“地利”,依托更广阔的网络媒体和线下展览平台,增加农业转基因的“登台表演”频次,让1000 余人走近农业转基因、了解农业转基因,让转基因知识的科普宣传惠及更多公众。

(四)印制科普宣传图书资料和物品,提高科普成效。从2016 年开始,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相继编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汇编》《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汇编》《农业转基因科普汇编》《农业转基因科普问答》等科普书籍,制作农业转基因科普展板和科普宣传小礼品,6 年累计发放农业转基因科普书籍10000 余本、科普小礼品18000 余份,进一步扩大了科普效果,提高大众的科学意识,引导人们理性看待转基因。

二、存在问题

随着转基因技术研发的不断深入,我国转基因科普的力度在不断加强,转基因舆论环境持续稳定向好。“十四五”期间,转基因产业化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面对这一新局面,让公众接受转基因,对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不可或缺。结合多年从事转基因科普经验与相关调研,目前转基因科普尚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一)财政对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省级财政在农业转基因科普方面虽然每年都有相应的配套资金,但由于资金量有限,截至2021 年,省级农业农村部门6 年举办的9 次培训班和30 期科普活动,科普受众仅9600 人次,这与河南人口大省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科普规模和科普受众人数远远不够,无法使大众清晰明白了解农业转基因知识。同时由于缺少经费,专业化的转基因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全国也只有少数几个科研单位建有规模化的转基因科普宣传基地,但开放时间有限,内容更新较慢。此外,从国家到地方的很多科技馆中,也很难找到转基因科普知识宣传展区,作为科普宣传重要阵地的学校、社区和农村等场所,基本没有专门宣传设施开展这方面的知识宣传,影响了转基因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和传播,没有取得应有的科普宣传效果。

(二)科普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开展农业转基因科普的人员主要是转基因科研和管理人员,且是其中的部分人员。多数科研人员“重研究,轻科普”,只埋头做研究,却忽视了舆论环境的重要性,形成农业转基因科普主力力量薄弱,无法及时、准确和快速普及知识;同时大多数新闻媒体对农业转基因知识的报道也较少,导致舆论缺失,使大众难以了解事实真相。

(三)科普形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目前大多数单位只是采用组织开展小规模科普讲座,在科普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和进乡村等活动中发放少量科普书籍和科普宣传小礼物等模式,这种方式也因场地和环境的局限性,只有小范围的人群能参与了解农业转基因相关基础知识,无法大规模、全方位地普及宣传,整个科普渠道尚不顺畅。

三、意见和建议

转基因知识专业性较强,公众的认知和接受能力高低不同。近年来虽然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宣传工作,国内舆论氛围比较平稳,但依然面临炒作的风险。为有序推进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转基因科普宣传力度,持之以恒做好科普宣传工作,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保障现有财政经费,增加科普经费投入。转基因科普宣传是一项持续性、公益性事业,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在保持原有经费投入的基础上,增加投入来源渠道。一是各有关部门在项目经费设定时,应专门增设转基因科普宣传相关项目,保证充足经费支持,提高科普人员创造作品的积极性,增加作品数量,进而创造出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转基因科普宣传作品。二是各相关单位应结合实际,设立转基因科普宣传专项资金,定期组织权威性的科普宣传专家,深入各级机关单位、校园、社区、农村和相关企业开展转基因科普系列活动,把活动深入到各个层面,进一步扩大科普效果。

(二)多措并举,扩大科普人员队伍。各级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相互协作,打造系统化转基因知识科普队伍。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能够积极主动投身到转基因知识科普宣传工作中;二是定期开展基层科普人员培训,扩大懂理论、熟法律、会讲解的专业科普队伍;三是加强科普志愿队伍建设,依托各大院校,从在校大学生中吸收相关专业学生组成科普志愿者队伍。从而形成一支以转基因权威专家为顾问,以专业化科普团队为支撑,以广大科普志愿者为基石的专业化、系统化农业转基因知识科普宣传队伍。

(三)紧跟时代发展,优化科普传播渠道。一是充分利用宣传部门和主流媒体传播渠道广、覆盖面宽等优势,创办转基因科普知识专栏,邀请权威专家开展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和访谈等宣传活动,打造转基因科普知识传播链条。二是借助科普协会举办各类科普大赛等契机,鼓励转基因科研、管理、科普人员和社会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原创作品的制作,利用动漫、动画和视频的动态特性,创造出一批知识性强、趣味性高和通俗易懂的转基因科普宣传作品,提高科普宣传质量。

(四)扩大科普形式,提升科普效果。持续开展农业转基因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积极向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学生、居民和农民开展全方位科普。转基因科普工作者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打造转基因科普宣传平台,线上线下宣传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最大限度提升科普宣传工作效率。

四、结论

推进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着眼于未来国际竞争和产业化分工的重大发展战略,是确保国际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转基因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需要大力推进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要从基层群众入手,针对科普对象的不同,有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使科普宣传活动贴近公众日常生活,知其所需、应其所需,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和认知水平,创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猜你喜欢
转基因科普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未来航天员的“神菜”——转基因莴苣
转基因,你吃了吗?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玩转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