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鲜食甜玉米品种桂甜571 的选育

2022-11-18 00:17韦绍丽何静丹郑加兴王兵伟覃嘉明周步进黄安霞时成俏
中国种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自交系区域试验鲜食

韦绍丽 何静丹 郑加兴 王兵伟 覃嘉明 周步进 黄安霞 时成俏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南宁 530007)

甜玉米,同水果、蔬菜一样收获和食用其鲜嫩果穗,又称“水果玉米”和“蔬菜玉米”。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甜玉米生产国,目前,我国甜玉米种植面积达40 万hm2以上[1],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种植面积19.5 万hm2,供应的甜玉米产品占全国甜玉米市场的76%,占鲜食甜玉米市场的93%[2-3]。特别是两广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和温度优势,一年三季均可种植。广西横县更是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甜玉米生产和加工基地[4-5]。甜玉米果穗不仅可以鲜食和加工,且鲜穗采收后的秸秆和加工后的副产物亦可以制成青贮饲料,具有一定的附加经济效益,且生长周期短,因而给种植户带来较好的效益[1,6]。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对甜玉米的生产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因而种植发展甜玉米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桂甜571 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STB638 为母本、自选系STA1121 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甜玉米新品种桂甜571,于2021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玉2021029 号)。该品种的选育以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广为育种核心,利用群体选育和二环系选系相结合的方法创制自交系,再运用常规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结合划分杂种优势群,将多个优良性状聚合在同一品种内[6-8]。桂甜571 在区域试验中表现出品质优良、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等特点,是一个高产、优质、广适的甜玉米新品种。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STB638自交系STB638 是选用中智甜638 与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成的TB 群的杂交后代作选系基础材料,从2014 年秋季开始,采用系谱法选择,在南宁春季和秋季种植以及海南冬季种植,连续自交7 代育成的甜玉米自交系。TB 群是由亚洲超甜玉米AVR128 的F1群体、台湾地区热带超甜玉米TW1468 的F2群体及华珍二环选系等材料组建的甜玉米育种群体。

自交系STB638 生育期春季平均109d,秋季平均86d。幼苗长势好,第1 叶鞘绿色,第1 叶尖端形状为匙形,第4 展开叶边缘色为白色,叶缘波浪状多,株型平展,茎“之”字型程度弱。成株叶片数18~20 叶,叶片绿色,雄花中等发达,分枝5~10 条,花药呈浅绿色,花丝淡绿色,果穗着生于倒数第6~7片叶,株高133cm,穗位高40cm,穗长13.4cm,穗粗3.78cm,穗行数12~14 行。籽粒黄色,甜质、马齿型,穗轴白色。

1.2 父本STA1121自交系STA1121 是以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成的TA群作选系基础材料,从2013 年秋季开始,采用系谱法选择,在南宁春季和秋季种植以及海南冬季种植,连续自交7 代育成的甜玉米自交系。TA 群是由热带种质材料hB202、先甜80 二环选系等材料组建的甜玉米育种群体。

自交系STA1121 生育期春季平均112d,秋季平均89d。幼苗长势好,第1 叶鞘绿色,第1 叶尖端形状为匙形,第4 展开叶边缘色为白色,叶片绿色,叶缘波浪状多,株型平展,茎“之”字型程度弱。成株叶片数19~21 叶,雄花中等发达,长约21cm,分枝3~6 条,花药绿色,花粉量中,花丝淡绿色,株高155cm,穗位高68cm,穗长13.6cm,穗粗4.02cm,穗行数12~16 行。籽粒黄色,甜质、马齿型,穗轴白色。

1.3 选育过程针对目前我国甜玉米品种高产不优质、优质不抗病等现状,2018 年春季以STB638 为母本、STA1121 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2018 年秋季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明阳基地以52500株/hm2进行组合鉴定,同时进行品尝鉴定,表现出田间抗性好、果穗产量高、商品性好、品质好等优点,2018 年冬季在海南进行扩繁,2019 年春、秋两季作为苗头组合进一步参加广西多点鉴定试验,在同期种植的16 个新组合中表现优异,2020 年选送参加广西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具有品质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通过了广西甜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于2021 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桂甜571(审定编号:桂审玉2021029 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桂甜571 生育期春季平均(出苗至鲜果穗采收)86d,秋季平均71d。株型平展,幼苗长势强,第1叶鞘色为绿色,第1叶尖端形状为匙型,第4 展开叶片边缘白色,叶片绿色,叶缘波浪状多,茎“之”字型程度弱。成株叶片数20~22 片,穗上部叶片高度下披,雄花一级分枝数12~17 条,花药呈淡绿色,花粉量大,颖片基部色为淡绿色,护颖色为绿色、稃尖绿色,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中,雄穗侧枝姿态下弯,花丝绿色,苞位着生倒数第8 叶;株高220cm,穗位高84cm,倒伏率0.3%,倒折率0,空秆率1.2%,双穗率1.6%,保绿度90.1%,分蘖率0.4%,果穗筒形,穗长16.9cm,穗粗5.14cm,秃尖长1.9cm,穗行数12~20 行,平均15.9 行,行粒数34 粒,百粒重35.9g,籽粒黄色。

2.2 品质2020 年春秋两季均由广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品质鉴定及评价,感观品质25.85 分,气味、风味14.2 分,色泽6.0 分,甜度16.1 分,柔嫩性8.15 分,皮薄厚16.05 分,品质总评分为86.35 分,按国家区域试验鲜食玉米感官等级指标评为二级。居参试甜玉米第1 位,比对照华珍高1.35 分,其中春季总评分为85.9 分,比对照华珍高出0.9 分,秋季总评分为86.8 分,比对照华珍高出1.8 分。

2.3 抗性2020 年春秋两季广西区域试验田间记载:大斑病0~3 级,小斑病1~3 级,纹枯病病情指数0~33.3%,青枯病发病率0~2.2%,茎腐病发病率0~15.9%,南方锈病1~5 级,瘤黑粉病0~1 级,丝黑穗病0~1 级,玉米螟1~3 级。

3 产量表现

桂甜571 参加2020 年广西鲜食甜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春季每hm2平均鲜果穗产量11809.5kg,比对照华珍增产15.7%,居参试品种第5 位,参试6 个试验点均比对照华珍增产,产量变化幅度为 9513.0~13006.5kg;秋季平均鲜果穗产量11650.5kg,比对照华珍增产18.0%,居参试品种第2 位,参试6 个试验点均比对照华珍增产,产量变化幅度为 10722.0~13107.0kg;一年两季12 试点的平均鲜果穗产量11730.0kg,比对照品种华珍增产16.8%,春秋两季参试12 个试验点均比对照增产。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隔离种植,合理密植为防止串粉,保证优良品质,应与其他非甜玉米类型的玉米隔离400m 以上种植,或者采取时间隔离种植,春播相隔25d,秋播相隔15d 以上。根据不同肥力地块,以及该区域积温情况,合理密度种植,以充分发挥品种特性,适宜种植密度为49500~52500 株/hm2,采用宽窄行单株或单行单株的种植方式。

4.2 肥水管理要合理施肥,保证肥料的最高利用率。根据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合理施肥,每hm2施腐熟农家肥22.5~30.0t 作基肥,定苗后及时施尿素75~105kg、钾肥120~150kg 作苗肥,大喇叭口期施用复合肥300kg 作攻秆肥,施用复合肥225~300kg 作攻苞肥。追肥时采用点施法将肥料一次性施够,施肥后用土将肥料覆盖,并进行中耕除草。

4.3 适时采收适期采收是决定鲜食玉米品质好与差的关键环节,因其灌浆持续时间短,后期易出现籽粒回缩,因此,适时采收尤为重要。鲜穗一般在授粉后20~23d 采收,此时口感好、品质优,风味食味最佳。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影响果穗口感和商品价值。为保证品质,采收后应在8h 内完成加工处理或市场销售等工作[9]。

4.4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在广西各地及周边甜玉米区域种植生产。

猜你喜欢
自交系区域试验鲜食
早春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24份热带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利用SNP 标记划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
种好鲜食玉米有诀窍
10份Iodent种质玉米自交系宜机收性状配合力分析
全国鲜食玉米速冻果蔬大会举行
GGE双标图分析在糯高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鹰嘴豆新品种区域适应性试验评价
玉米自交系保纯和提纯
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