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价改革下的电网企业投资策略研究
——基于电网企业技改大修项目的分析

2022-11-18 02:08
财政监督 2022年22期
关键词:大修输配电年限

●王 侠

一、研究背景

国家发改委启动输配电价改革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发改委出台多部制度性文件, 强化对省级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价格及成本的监管, 要求严格管控投资规模、 强化电网投资规划管理、加强项目投资效率监管等。电网企业设备的生产性技术改造与大修是输配电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电网企业在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资产管理的重点领域。

(一)外部形势

一是输配电价改革要求电网企业强化管理。 输配电价改革深入推进,2022 年国家发改委部署开展电网第三轮成本监审及价格核定, 政府对成本监审、 投资审查等外部监管也随之更加严格, 对电网企业经营管理特别是投资规划、 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电网企业需主动开展输配电价改革政策研究和管理提升工作,积极研究、 思考适应输配电价改革的管理策略与有效手段。

二是宏观经济下行加大电网企业经营压力。 电网企业近年受宏观经济下行、电量增速趋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国家发改委出台五次降电价措施等因素影响, 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积极应对。财务工作要进一步围绕保障企业经济运营、适应监管、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决策支持作用,推动内部价格管理工作从事前制定、事后监督向预测、预警、预防转变。

(二)企业发展需求

一是服务新时期电网企业战略实施。 立足新发展阶段, 电网企业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的战略目标和 “一体四翼”的总体布局,这便要求公司实行转型升级,不断在实践中纵深推进,在严峻考验中持续开展强基础、 提质效工作,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体系。二是服务新时期电网企业技改、 大修投资管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 面对外部经营形势和公司战略目标,自2020年起, 电网企业持续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提出了“加大技改力度,重塑资产价值,夯实有效资产”等一系列举措, 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专项前瞻性问题研究, 持续优化设备技改与大修决策策略, 推进财务价格管理向前端延伸,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 电网企业技改大修投资计划管理情况

(一)投资管理现状

现阶段, 电网企业是所属各单位设备部牵头,发展部与财务部配合,对技改、大修项目进行全流程管理。 其中,技改项目流程包括前期规划、可研储备、计划预算、项目建设、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及决算转资等环节;大修项目流程包括前期规划、可研储备、计划预算、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等环节。企业技改大修遵照《国网公司生产性技术改造原则》《国网公司生产设备大修原则》 以及电网生产技术改造工作管理规定、生产设备大修工作管理规定、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项目可研编制与审批管理规定、生产技改大修项目计划建议项目审查要点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文件开展决策。

企业投资计划编制过程中按照《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储备项目评分定级规则》, 对技改储备项目进行评分定级,并根据评分定级结果进行储备项目时序安排。技改大修项目评分定级及时序安排过程中, 综合考虑项目实施紧迫性、重要性、资产使用寿命、政策适应性、实施可行性及加分项等因素, 来确定储备项目的优先级别,为年度计划的安排提供依据。目前电网企业技改大修项目决策过程和依据尚未与输配电价改革政策结合。

(二)面临的问题

1、 技改大修投资计划需与成本监审核价政策进一步衔接。 部分电网企业2015 年、2018 年实际投资计划规模高于成本监审核价规模,超出部分不被纳入核价范围。根据定价办法和监审办法相关规定,电网企业每一监管周期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都将影响下一监管周期有效资产的核定,因此企业需建立可长期滚动实施的投资规划以适应监管政策要求,促使每一监管周期投资计划足额纳入成本监审核价范围。

2、 技改大修投资评分定级规则未考虑核价政策影响因素。 电网公司按照《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储备项目评分定级规则》, 对技改储备项目进行评分定级, 综合考虑项目实施紧迫性、重要性、资产使用寿命、政策适应性、实施可行性及加分项等因素评分定级结果进行储备项目时序安排。 根据输配电价改革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技改大修投资评分定级评分维度适应监管政策。

3、 技改大修项目决策经济性评价标准未与监审政策衔接。 国网设备部《关于印发公司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原则的通知》等文件对于技改、大修项目立项环节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在输配电价改革政策条件下的经济性评审条件略显不足。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对电网企业运行维护费规模管控趋于严格,而技改项目转资计入固定资产,既可通过折旧计提进行投资成本疏导,又可增加可计提收益的有效资产,进而增加电网企业准许收入。 因此,需要结合输配电价改革相关政策制定针对性决策分析模型,强化输配电价改革政策下的技改大修项目经济性分析,有效辅助进行技改大修项目决策。

4、技改项目转资率管理未与输配电价政策衔接。目前电网公司技改项目转资参照《工程财务管理办法》, 规定在项目投产后及时完成转资, 但目前尚未结合输配电价核价政策评估转资率和转资规模对公司核定电价的影响。 按照定价办法规定 “预计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 原则上不超过上一监管周期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最高不得超过75%”,监审周期内技改项目转资率和转资规模与核价结果具有直接联系, 转资规模不足将导致下一监管周期预计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降低, 同时未完成转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相关费用无法纳入输配电价核价范围, 影响准许收入核定。 因此, 需要结合核价政策动态测算技改项目年底转资率和转资规模, 以支持公司最大程度适应监管政策。

三、 输配电价改革下的技改大修投资决策模型及案例

(一)技改大修投资决策分析模型

技改大修决策计算模型由大修、技改准许收入预估模型构成:计算模型应用对象(某设备)分别进行大修、 技改后准许收入核定值的预估结果, 通过对比大修方案与技改方案计算结果,判断大修和技改项目的核价经济性。

根据定价办法,准许收入为准许成本、准许收益、价内税金三项之和,则准许收入预估模型由准许成本预估模型、 准许收益预估模型组成,暂不考虑价内税金相关情况。 其中准许成本预估模型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输配电价监审核价系数构建;准许收益预估模型根据输配电价定价规则构建。

1、准许成本预估模型。 准许成本预估模型在科学计算设备大修、 技改年均成本现值基础上,引入输配电价核价因素,将年均成本与模拟准许成本核定值的差距量化为输配电价监审核价系数,对设备大修、技改年均成本进行调整,从输配电价核价角度衡量大修、技改成本。

(1)设备年均成本现值。 以满足电网安全可靠性为前提,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推导设备大修、技改后年均成本现值。 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设备投入成本(CI)、运行成本(CO)、维护成本(CF)、故障成本(CM)及废弃成本(CD)。技改、大修成本年均值等于初始投资及后续使用的成本净现值之和除以剩余使用年限。

(2)输配电价监审核价系数。 输配电价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公司进行成本监审,对大修项目的核价规则是按照准许成本材料费、修理费进行核定,对技改项目的核价规则是新增投资转资后以折旧费、运维费用方式进行核定。 通过模拟政府价格监管部门成本监审,分别对设备采取大修方式或技改方式进行监审,计算成本监审数与年均现值的差距程度,作为技改与大修方式的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越大,偏离成本监审核定值越大,监审风险越大。

2、准许收益预估模型。 准许收益预估模型以输配电价核价规则为依据设定。 根据定价办法,准许收益为可计提收益的有效资产与准许收益率的乘积,其中可计提收益的有效资产中固定资产净值受技改项目影响,造成大修方案与技改方案准许收益差别。

(1)大修方案准许收益预估核定值。 设备进行大修后的固定资产原值不变、 折旧年限不变,因此大修后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已使用年限内折旧费后的剩余值即为固定资产净值。

(2)技改方案准许收益预估核定值。 设备进行技改后的固定资产原值发生变化,因固定资产卡片处理方式差异、是否重估折旧年限等方面导致存在四种折旧费计提方式:若重估设备折旧年限、 且通过建立全新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则技改后剩余折旧年限即为重估折旧年限;若重估设备折旧年限、但通过沿用旧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则技改后剩余折旧年限即为重估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若不重估设备折旧年限、且通过建立全新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则技改后剩余折旧年限即为原财务折旧年限;若不重估设备折旧年限、 但通过沿用旧固定资产卡片进行管理,则技改后剩余折旧年限即为原财务折旧年限减去已使用年限。

(二)案例验证

以XX 公司200X 年转资计入设备资产卡片的500KV 变电站组合电器为例,入账原值780 万元,折旧年限 18 年,目前已使用 15 年。 200X 年发生大修费用19.86 万元,200X 年发生技改费用700 万元。该组合电器所在变电一次检修二班平均工资总额360 万元、运维专业平均生产成本总额1500 万元,变电站全站原值21400 万元。

为研究组合电器采用技改还是大修哪种措施才是最经济的,根据技改大修决策计算模型应用方法,模拟组合电器大修和技改的准许收入预估核定值,分析并得出决策结果。

方案一:对组合电器进行大修,继续运行15年(按照定价折旧年限计算),届时设备运行寿命达到定价运行寿命,再进行更新。

方案二:对组合电器进行技改,在重估折旧年限、建立新资产卡片情况下以及不重估折旧年限、建立新资产卡片情况下,继续运行30 年;在重估折旧年限、沿用旧资产卡片情况下继续运行19 年;在不重估折旧年限、沿用旧资产卡片情况下继续运行15 年。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表1 不同方案的准许成本结果

表2 不同方案的准许收益结果

表3 不同方案的准许收入结果

验证结果:针对本次用以验证的组合电器设备,对其进行技改后的准许收入大于大修后的准许收入,且采取“不重估折旧年限、沿用旧资产卡片”决策方式将获得最多的准许收入。 在监管周期的三个年份中,在第三年完成技改将获得最多的准许收入,因此针对本次验证的设备应采用技改方式。

(三)模型后续调整

1、年度调整:电网省公司财务部作为输配电价改革下的技改大修策略制定的牵头部门,联同公司设备部门,负责对模型进行统一管理,保障内容方向一致性,测算结果客观、可比。 考虑技改大修项目决策分析模型指标体系设置有效性、合理性,每年在上年度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决策分析完成后,各地市、直属公司对现有模型指标的更新意见报送公司财务部和设备部。 电网省公司根据意见合理性, 统筹考虑公司专业项目监管和发展因素,对模型内容进行微调,优化现有模型体系, 为来年技改大修工作开展做好充足准备。

2、监审期调整:以增强技改大修项目决策依据与输配电价核价规则联动性为目标,根据每一监管周期准许收入核定情况,及时调整技改大修决策计算模型因素设置。 监管周期每三年,公司财务部、设备部组织各地市公司、直属公司,依据成本监审核定结果、要求等内容,融合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对模型体系框架、模型内容等进行调整,保证技改大修决策分析模型紧跟公司发展要求,模型内容满足各方面考虑需要,理论基础科学、合理。

四、投资决策模型启示与管理策略建议

(一)研究启示

输配电价改革后, 电网企业针对有效资产、用户资产、逾龄资产等资产设备的生产性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策略将影响电网企业资产构成,从而影响电网收益。 本研究通过构建适应输配电价核价规则的技改大修决策分析模型,及XX 公司200X 年转资计入设备资产卡片的500KV 变电站组合电器投资技改、大修方案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技改大修项目决策需要结合输配电价改革政策, 本研究中技改大修决策分析模型,可用于辅助电网企业进行技改大修策略决策,为适应输配电价改革政策,提高电网企业技改大修精益化管理提供参考。

第二,经过模型验证,如果资产设备使用年限已达到输配电价监管年限或快要达到监管年限,建议采取生产性技改方式进行投资,有利于电网企业取得合理投资收益。 如果设备使用年限还未达到监管寿命年限,则需判断修理后的未来年均成本投入成本水平,若高于新设备年均投入成本,建议采取生产性技改方式进行投资;若低于新设备年均投入成本,建议采取生产性大修方式进行修理。

第三,输配电价核定是一个前期与后期密连接、 监管与执行相互作用的次第推进的过程,前一监管期核定的输配电价对企业经营行为产生影响和约束,电网公司实际经营反过来又将影响下一个监管期准许收入和价格水平。 技改大修的投资决策,将连环影响后续准许成本构成、与准许受益获取。

(二)管理策略建议

1、 以投资规模预测指导长期滚动投资计划编制。电网企业需增强投资计划编制工作适应输配电价核价规则的主动性与投资计划编制科学性,将前一监管周期、本期监管周期及下一监管周期间核价结果的联动影响机制作为投资计划编制参考依据,推动实现监管条件下的经营效益最大化。 投资计划编制周期初始阶段,省公司财务部应出具公司年度核价目标指导性文件,根据输配电价核价规则,说明上一轮核价结果对当前投资计划编制的限制因素,说明本轮成本监审期间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对下一轮核价结果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等内容,指出利于下一轮核价结果的应对措施等。并参考各单位历史数据分解核价目标,逐级差异化下达核价参考依据,辅助专业部门投资计划编制决策。业务部门将省公司投资计划上报国网公司前,由财务部门进行公司年度投资计划输配电价专项审核,以输配电价定价及成本监审角度出发分析投资计划合理性,给出利于输配电价核定的调整建议。

2、 根据输配电价核价规则优化项目评分定级方案。为通过优化项目时序安排使技改大修项目投资效果更利于输配电价核价结果,结合对现行技改大修项目评分定级标准的研究,根据输配电价核价政策对合理投资的要求, 建议对目前执行的 《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大修储备项目评分定级规则》进行优化调整,在现行定级规则基础上增加输配电价核价相关指标及权重, 具体包括在改造/修对象评分维度中, 增加用户资产和逾龄资产评分权重和指标, 以辅助投资计划决策, 在时序安排过程中兼顾经营效益与核价效益。

3、 根据核价整合和技改转资情况动态制定转资政策。 按照定价办法规定“预计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 原则上不超过上一监管周期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 最高不得超过75%”,监审周期内技改项目转资率和转资规模与核价结果具有直接联系, 转资规模不足将导致下一监管周期预计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降低, 同时未完成转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相关费用无法纳入输配电价核价范围, 影响准许收入核定。

省公司财务部需要根据核价政策动态测算技改项目年底转资率和转资规模,根据年度技改项目投资计划,每年年初制定本年度技改项目转资率及转资规模指导意见,以最大限度符合定价办法75%的上限要求,支持公司最大程度适应监管政策。

4、 根据核价政策进一步强化转资预警及考核机制。 一是优化转资进度预警机制。 以电网公司转资管理现状为基础,围绕输配电价改革政策要求,以预计新增投资计入固定资产比率稳定化为目标,建立项目完工、转资等节点实施进度预警机制,设置项目完工后转资时间节点,监控项目形象进度完工与转资环节衔接情况,若到达指定时间但项目尚未转资,则提示项目管理责任人及时推进项目转资进度, 确保计划转资全部完成。

二是加强转资情况常态化考核。 根据公司历史转资率规模及结构情况、 未来投资规模情况,制定年度、 三年度项目转资率水平考核标准,将考核标准作为项目管理负责人绩效评价指标,推动加快项目转资周期,促进项目转资向输配电价政策规定逐渐靠拢。

猜你喜欢
大修输配电年限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不同连作年限对设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辽宁朝阳市刘禹佳问:退役士兵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出现欠缴、断缴的,允许补缴吗
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的几点思考
探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线损管理的要点
浅析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试论如何确保输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宝马750li发动机大修后安全气囊灯亮
两次大修,两种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