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自然融入技工语文教学

2022-11-18 14:06唐婧
职业 2022年20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

唐婧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和活动。“课程思政”建设要避免“两张皮”现象。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自然、画龙点睛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课程思政元素”   技工院校    语文教学

一、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与认识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课程思政”就是专业课和真善美的结合,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和活动。

“课程思政”的涉及面非常广,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有政治认同、有家国情怀、有道德修养、有人文素养……凡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和发展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都是“课程思政”很好的融入元素。

二、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自然、画龙点睛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

语文是人文属性明显的学科,专业课教师都非常羡慕语文教师,因为语文课本里天然就蕴含着很多“真善美”的元素,认为语文课的“课程思政元素”比较好挖掘。

但是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师,笔者认为不能止步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要做到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且将他们提炼好,然后有效、自然、画龙点睛地融入教学任务,最后以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效果教育学生、滋养学生。

(一)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

笔者认为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完美地结合起来,就是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这需要教师首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教学,然后带动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拓宽学生知识面。笔者认为这样的融合才算是有效的融合。

比如经典文学作品具有相当大的阐释空间,经典作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观自身,从作品中照见自己、他人及世界,而语文课本里就有很多这样的经典作品选段。

在给邮轮乘务专业学生讲解莫泊桑的名著《项链》这篇课文时,笔者从专业特性与学生从事本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为切入点,将“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

首先,通过“美”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共鸣。邮轮乘务专业的学生,大都拥有亮丽的外表,大多数学生是学校礼仪队的成员,这与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具有共性。

那么,在当今社会,如何对待“颜值”?“颜值”到底重不重要?“颜值”与“人品”是什么关系?邮轮乘务专业“颜值担当”的学生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呢?通过这一连串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思考。

最终学生们一致认为:最完美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欣赏一个人,应该始于颜值,终于人品、一系列话题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共鸣,笔者在感动的同时,也在默默地祝福学生们都能拥有这份最完美的“美”。

经过前一轮“共鸣”的铺垫,学生对自己的“颜值”很满意,接下来更有了学习的动力。然后笔者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分析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来挖掘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思政元素”。

学生们认为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虽然可悲、可怜,但也有可敬、可爱之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承担十年艰辛。

玛蒂尔德用自己十年青春美貌去偿还债务,而不是通过非正常手段以求蒙混过关,足以证明她即使背负巨债,也要诚实守信,而诚实守信恰恰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

女主人的遭遇也非常深刻地告誡学生:只凭借美丽的外表是行不通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诚实劳动就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职业精神。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人生起起落落是常态,在困难、灾难面前,要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做到不沮丧、不气馁,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语文课本身就有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通过学习经典名著,可以激励学生不断前行,更好地融入社会。而这种力量来源恰恰就是“课程思政元素”,虽是无形,但却有力。

(二)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

关于将“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如盐化水”。

众所周知,人的身体健康离不开盐,但是吃盐最好的方式就是把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使人体自然而然地吸收。

“课程思政元素”也要“如盐化水”般,将其自然地融入教学任务中,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入。

2021年,由笔者学校语文教师团队创作的课堂教学案例获得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举办的“开展建党100周年优秀教研征集活动”三等奖。

团队成员以落实“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为切入点,将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党史小故事”作为“课程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带领学生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第一个党史小故事,教师提出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为什么要“湘江北去”?

其主要设计意图,是想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开篇之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党史小故事的融入是自然的,学生们了解了《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在这里,“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与教学任务相得益彰。

第二个党史小故事,由诗词中所说的“百侣”和“同学少年”作为切入点。

主要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长沙学习期间,创立了《湘江评论》的党史小故事。

《湘江评论》也曾被李大钊先生认为是当时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刻的刊物。

这个党史小故事的融入是自然的,学生们了解到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就以天下为己任,立下拯救多灾多难旧中国的铮铮誓言。

在这里,“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与教学任务相辅相成。

第三个党史小故事,由《沁园春·长沙》中“击水”这个词切入。

众所周知,毛主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

主要设计意图是借毛主席“酷爱游泳”这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这个党史小故事的融入是自然的,学生们了解到毛主席从青年到暮年一直酷爱游泳,尤其喜爱到大风大浪中游泳。

在这里,“课程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与教学内容共同发力。

这些黨史小故事读起来非常有感染力,有些学生在小故事分享环节中眼睛湿润了,有些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紧紧地攥着拳头,有些学生在课下自发写了听故事的感想,还有些学生课下又搜集了其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们在被深深感动的同时,汲取了前进的力量,沿着革命先辈们的足迹,努力成长……

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师团队的这堂案例课之所以能获奖,也是因为团队将“党史故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

这是一次创新课,同时也是一次效果显著的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课。“如盐化水”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将受益匪浅。

(三)将“课程思政元素”画龙点睛地融入技工语文教学

一堂课中“课程思政元素”有时不止一个,可能会有多个。而我们的“课程思政元素”是方法不是加法,不是越多越好。

笔者还是想借用“如盐化水”这个比喻进行说明。

人类离不开盐,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成人每天对盐的摄入量不得多于6克,所以哪些“课程思政元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该认真斟酌。

可用挖矿采掘的过程来比喻“课程思政”形成的过程:首先我们要进行挖掘,其次要进行冶炼和提炼,就是要把“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进行工艺火候的把握,进行打磨和加工,形成画龙点睛的效果。

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纪念居里夫人的文章。

该文以“美丽”为主线,不仅描绘了她的外在美,更是赞美了居里夫人的精神美:坚定的信念、超凡脱俗的品质、献身科学的精神……

这些“美”单独拿出一个就足以担当“课程思政元素”大任,但笔者认为其中画龙点睛之“美”,是在挖掘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是永恒的美,为什么只有她的美才称得上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画龙点睛之笔应该在“永恒”上下功夫。

三、小结

“课程思政”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用心去做、用情去做、用力去做” ,切实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我们一直在路上。

(作者单位:青岛海洋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