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之微见
——以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为例

2022-11-19 11:20☉孙
小学生 2022年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习作爸爸

☉孙 赟

自2003年至今,有关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瓶颈,也是课程改革中难以突破的问题之一。以语文为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对语文课堂学习的评价是多元化的,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对学生的课内外学习进行评价。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对推进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向多元化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评价主体多元化提供保障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握着课堂评价的大权。学生只能按照教师的想法去回答,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只要教师不认可、不接受,学生仍然得不到肯定,甚至会引来批评。这极大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打击了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语文课堂评价的主体由单方面向多元化扩展,使课堂评价更全面、更科学。[1]

(一)唤起学生自评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我们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唤起评价的意识。以笔者指导学生修改习作为例,在修改习作中的自我评价就等于是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大多情况下,学生无从下笔,要改只能改一些错字,不会关注文章的段落安排以及内容构思方面。而且教师很难人为帮他们调动起整个写作过程的回忆,但信息技术可以轻松做到。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4 篇作文“介绍自己喜欢的树叶”时,就布置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三样东西:树叶的照片、树叶的相关知识点资料、写好的习作草稿。笔者让每个学生都上台借助多媒体把自己准备的东西展示给大家看,一边看一边介绍自己写作时的思路:为什么选这种树叶(介绍树叶的特点),它有什么作用或功效(事先搜集的知识资料),最后再读自己的习作草稿。

这样一来,学生在读草稿时,既能检查习作是否跟之前的思路一致,又能唤起学生对写作过程的回忆,方便学生查缺补漏,去粗取精。

(二)调动学生互评的乐趣

学生互评是学生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有效手段。比如,上面提到的修改习作,在学生介绍自己的写作过程的同时,也是大家互相学习、提意见的过程。通过多媒体看到同学写作的构思过程,要比只是听一篇习作讲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况且对于学生来说,用眼睛去发现别人的不足之处要比用耳朵去听来得容易些。因此,互评的气氛必然是积极活跃的,充满乐趣的。同时,学生在互评环节中也会指出某些同学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上存在的问题,起到互相监督、互相督促的作用,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创新性。

二、信息技术促进语文课堂评价方式多元化

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方式要实现多元化,才能适应学生多样性的需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巧设电子成长记录袋

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一个电子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对其在每一个阶段或每一个学期的评价,记录爸爸妈妈想对其说的话,记录同学对其的祝福等,以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流,引导鼓励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二)善用多种社交网络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许多社交网络的发展,比如QQ、微信、微博等各种互动平台。这就使教师的评价不再只是唯一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利用QQ 和学生进行视频,讲解学生不理解的题目,并对学生的校外学习成果及时作出评价反馈;也可以利用微信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科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微信群里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和评价;甚至可以将班级的活动视频发布到微博上,请广大网友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作出修改,以达到更完善的境界等。

总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评价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教师可以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以评价促发展”。

三、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评价标准不再趋于“一刀切”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追求一元化的价值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进行分层评价是必然的,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标准,不要求学生统一达到哪个高度,只要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多强调与自身相比。教师要对每个有收获、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允许学生对某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超目标的探究和尝试,以便突出特长发展优势;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创新学习方法;允许学生对传统课本解读和质疑,并接受学生的挑战和新观点。

四、信息技术促使语文课堂评价内容不再“单一”

以往的课堂评价往往是这两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教师就会评价:很好,请坐;反之则是:不对,坐下。通常都是诸如此类的含糊评价,甚至有的教师还会抱怨有的学生一学期一点进步都没有,这就是过去评价内容单一带来的弊端。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图片的载入、视频的播放让语文课堂更加开放和有活力。构建高效课堂,调整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需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内容更加精准。[2]以二年级上册语文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的第二幅图教学片段为例:

教师:听了妈妈的话,爸爸去找儿子了,他们之间又会有什么对话呢?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来丰富对话内容)

教师:爸爸来到房间,看到什么?

学生:儿子正趴在地上看书。

教师:要是你趴地上看书,你爸爸会是什么态度?(学生:生气)那请你带着这种情绪来喊儿子去吃饭。

学生温和地说:儿子,快去吃饭。

教师:这个爸爸看着不像生气,可能家庭里爸爸妈妈都很温柔。谁再来试一试?

学生怒气冲冲地说:儿子,快去吃饭,再不去就要挨打了!

教师:这是个严厉的爸爸。

学生:儿子,快去吃饭,等会儿再来看吧。

教师:这是个会商量的爸爸。假如你是儿子,你会怎么回应爸爸?

学生:等会儿嘛,我正看书呢!

学生:别吵啦!别吵啦!正看得精彩呢!

教师:谁来试着把第二幅图完整的内容讲一讲?

(指名讲故事。教师指导学生按多媒体课件动画提示来评价:如果他讲清楚了,可获得一颗星,故事内容有对话、动作、心理则分别各得一颗星,最后的想象合理再得一颗星,一共五颗星)

教师:谁来点评一下他讲得怎么样?(指名说)

学生:他讲的内容很完整,有对话,还加上了动作。

学生:他把爸爸心里怎么想的也讲出来了。

学生:他讲得挺好,如果再加上儿子心里的想法就更好了。

师生共同总结给讲故事的学生打星。

同一张图,不同的生活经验会让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是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并呵护的想象思维。如果教师评价学生的故事为“你讲的是对的。”还有别人会讲吗?那得到的故事也基本差不多,因为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提示,便会有从众的心理来趋避别的答案的可能。这也是过去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会写出“同一件开心的事情”甚至“同一个爸爸”这样的文章。

为此,笔者在执教时对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心中父亲的形象,并设身处地思索儿子的回答来彰显不同的性格特点。这样一来,口语交际的故事内容就避免了千篇一律,而是各具特色的学生生活经验小片段的再现,这才是语文来自生活的真实写照。当然,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不能少了学生评价这一环节。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总结的评价准则更要活学活用,有了多媒体动画视频的提示,学生的评价能力也会在交流中得到不断提高。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创造的评价交流方式越来越多,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评价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在评价中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一分析,这样也便于更快地形成高质量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学生,助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习作爸爸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