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培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职业能力策略

2022-11-19 12:57谢茜怡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精神

谢茜怡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但现阶段这一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转变这一现状,还需要教师总结整理现阶段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并按照专业教学标准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对专业课程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为后续的专业教学工作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1 基本能力。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专业,其从事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教师的一些基本素质特征,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良好的思想素质以及健康的人格,热爱学前事业并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健全的思想品德,才能够孕育出祖国优秀的未来;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以及科技素养,敦实的理论知识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熟练运用现代各类教学工具并且相应的基本判断推理能力,学前教育教师作为学生启蒙以及教育的起点,必须要认真负责并且具备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教育好学生,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能力。

1.2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针对学前教育这个职业而言,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实力,符合学前教育职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学前教育专业能力一共分为三大板块,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专业技能,三是专业态度。

对于专业知识而言,专业知识依靠普通教学就能够非常轻易的达到,需要的是学生能够对于相关的知识了如指掌,能够根据其发展规律来制定适合的教育手段,从而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对于专业技能而言,专业技能不同于基本能力,是针对学前教育的实际教育对象——幼儿,对其教育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掌握相应的教育教学技能,除却一般的普通话等级证书以外,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教技能、科研技能以及艺术技能,能够对幼儿有效地进行知识教授以及能力培养,以各种形式完善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幼儿能够在活动中成长,另外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幼儿园管理能力以及组织技能,实现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最后一个要求是专业态度。高职学前教育的学生对于专业的态度上一定要是积极的,需要拥有对于工作的热情以及专业的态度,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对待自己所教育的幼儿群体,这不单单是学前教育者应当具有的职业观念,也是学生在漫长人生当中,需要养成的良好美德。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2.1 培养认知存在偏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培养认知存在偏差的问题,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第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讲解专业知识时,没有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实践练习,虽然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其应用能力不高,无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第二,教师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时,对认知教学重点不够了解,并且学校管理人员没有对教师教学方向进行引导,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与教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为了转变中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对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现阶段自身教学设计情况,进行教学认知培养方向调整。

2.2 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现阶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第一,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讲解专业知识后,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时间,但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设置的实践活动难度与学生实践能力不符,无法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另外,部分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时,存在联系性不高的问题,学生无法通过实践学习理解本节课的理论内容。为了推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教师将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进行学前专业课程学习。

3.在工匠精神引导下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培养措施

3.1 提高重视程度,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未来的职业需求为学习方向,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锤炼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以素质教育平台为基础,增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丰富知识储备锤炼技能水平,持续自我发展与完善,以有能力应对未来工作岗位中的各种各样的难题,更好的与孩子们和家长、同事沟通和交流。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高职院校针对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真正重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不断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价制度,做好考核工作。积极鼓励专业教师探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学习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经验,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职业能力的重要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当中,全方位多层次的提高职业能力。

3.2 加强职业精神教育,增强职业认同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形成职业认同感。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幼儿教师这个职业,能认可这一职业的深层价值,才会在日常的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

因此,高职院校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机会和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要有意识的加深学生对幼儿教师工作的了解,引导学生感受到幼儿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虚拟的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在模拟岗位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幼儿教师的辛苦与快乐,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另一方面,应加强师德方面的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坚定为教育事业而奉献终生的崇高信念,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3.3 完善内涵体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还需要完善内涵体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第一,构建完善的课程内涵体系,可以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对课程内容有全面性的了解,但由于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任务量较高,为了提高这一体系的构建的全面性,需要教师总结整理现阶段教学体系设计中的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进行体系构建,但在应用这一体系时,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现状分析,总结整理应用职业能力培养质量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内涵体系优化设计,保障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第二,为了保障这一内涵体系具有有效性,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内涵体系构建工作,例如:管理人员可以聘请职业教学专家,先深入到学前教学课堂当中,分析应用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内涵体系进行分析,之后进行适当调整,为后续的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优化课程标准。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效性,需要教师优化课程标准,第一,教师在对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进行设计时,由于现阶段课程设计标准不够完整,实际的课程内容中存在不完整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职业学习观念,还需要高职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力度,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课程标准设计,但在设计的过程中,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教师会议,在会议中分析整理课程标准设计重点,之后进行优化调整,例如:教师可以共同分析教学现状、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情况,并进行讨论分析。第二,教师在调整课程标准时,可以设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并设计各个培训阶段的预期目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将学生学习情况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一旦发现不满足预期培养目标,需要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

3.5 提高教学实践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还需要适当进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第一,高职院校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为实践教学,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帮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课程知识有进一步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点后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第二,为了保障高职学生能够在不断实践操作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与相关企业单位合作,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让学生进入到单位中实训,通过实训学习了解自身专业能力中的不足,并在实训结束后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此外,当前,高职院校创新了许多人才培养模式,如小班导师制、现代学徒制等,这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深层意义。

在小班导师制模式中,通过减少学生数量不仅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而且能够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引入幼儿园工作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训练,不仅能够为学生传授相关经验,还可以教学过程中引入幼儿园的管理文化,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实现角色转化,更好地提升职业能力。

另一方面,应加强师德方面的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坚定为教育事业而奉献终生的崇高信念,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3.6 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实践中的隐性资源,在工匠精神引领下构建高职学校校园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积极影响。具体的建设工作中,首先,要求高职学校能够给学生打造利于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的大环境,包括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设计校园标语、开展校园广播专题活动,以及借助校园杂志宣传工匠精神,营造乐于奉献、爱业敬业、追求极致、勇于创新、勇于拼搏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感知工匠精神在自身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践行路径。另一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打造具备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班级内可以组织“幼教暖心故事分享会”,让学生深受和谐行业环境影响,进而产生职业向往,每学期还可以举办以此专业会演作为督促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的媒介,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参与经验分享会,对在校专业学生形成激励,同时给他们分享先进的行业工作经验,为专业学生进入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7 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渗透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践中,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因此在育人方式上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作为专业教师首先要具备榜样示范的实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能够在一线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还能够在完成职业教育工作任务。高职院校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院校专职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还需要积极引入校外教师资源,充分利用不同特点的教师资源支持专业教学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该搭建专职教师和一线教师沟通的平台,组织学校专职教师到幼儿园参与实地学习活动,帮助专职教师积累一线教学经验;还要聘请幼儿园高级教师到校兼任专业指导教师,壮大专业教师队伍。

3.8 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是有效组织育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育目标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标准,是教育实践追求的最终结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确立育人目标,基于新时期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情况,具备工匠精神的幼儿教育者在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感、职业技能等方面往往优势更显着,基于此,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应该融入“工匠精神”,以此培养综合素质更高的幼教人才。具体来说,在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前应该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钻研态度,无论是理论知识学习还是实践学习都要精益求精,同时热爱教育岗位,专注于专业成长和学习,乐于在岗位工作中奉献自我。

3.9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核心环节,在构建与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求能够广泛渗透工匠精神,突出专业课程在育人方面的有力作用。比如在专业课教学中,《学前教育学》的课程内容中应该建立职业精神塑造的板块,把优秀幼教工作者的事迹汇总到教学内容中去,引领学生学习和实践这些优秀行业者的崇高职业精神。而专业技能课教学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严格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领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

结语

面对新时期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学前教育行业对幼儿教师的个人能力、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以此为基础,高职院校是输出幼教人才的主阵地,以工匠精神引领专业教学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能够体现新时期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人才培养取向。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工匠精神,以科学的育人体系提高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精神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职业写作
拿出精神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