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促成长,潜移默化树品格*

2022-11-19 12:57郑丽霞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郑丽霞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在双减政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新时期,国家大力支持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探索自己的兴趣,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是学校教育的初始,小学生的道德体系开始形成发展,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影响深远。每个学生都是家里的小宝贝,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小树苗。因此,学校家校之间积极沟通,通力合作,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建设和谐美好校园,也助于全面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的小学家校共育,已有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将重点分析小学阶段家校共育对树立儿童品德的积极作用及其探究家校合力育人的策略。

1.家校共育的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可结合学校德育上的熏陶以及家庭德育的渗透,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有利于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家校共育的社会性活动中,学生发扬自我个性,体验积极的情感,不断的定义自己,从而逐渐形成自我意识。部分家长认为学校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会自我形成,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学生的成长受多方面影响,立德树人教育也不能单纯依靠学校,家长的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在家校共育活动中,家长可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修正教育行为,促进家庭和睦,有助于家庭教育的发展。

1.2 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不仅需要注重自身的带头作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班级同学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实现家校共育,使学生在和谐的德育氛围下成长,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和耳濡墨染中养成良好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

1.3 促进学校教育增值。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传输的效率也随之提高。打造一个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构建一个和谐的家校共育模式,能够使得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申与拓展,对于学校教育是一个较好的补充。在该模式之下,家长可交流自己的教育经验,教师也可提供一些科学的指导,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2.家校共育现存问题

2.1 家校合作共育意识淡薄。从家长方面来说,部分家长觉得教养分离,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认为养孩子就是自己的责任,教孩子是教师的责任,学校才是孩子受教育的地方。这部分家长认为学习就是孩子学习的场所,教师要为孩子的教育负全责。同时,他们也觉得自己不懂教育或是认为自身文化水平有限,认为教师是最专业干教育的,其他人贸然插手,反而可能会把孩子教歪,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并以此为理由,脱离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全“交给”学校,认为自己只需要为孩子的生活负责,保障孩子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却忘了学习也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这部分家长缺乏与学校共同实施家校共育的合作意识。还有部分家长对教师缺乏信任,坚持自己的孩子只能是自己教。他们认为教师只是个教书匠,只传递应试知识,缺乏因材施教,盲目地要求学生取得好成绩。

从教师方面来说,一方面,教师对家长也缺乏信任,觉得家长没有专业知识,学识水平也不够,还可能增加“帮倒忙”。另一方面,教师缺失家校共育意识,和家长缺乏沟通,面对学生间的问题存在“和稀泥”的现象,甚至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和家长推脱责任。比如,要求家长帮学生完成作业,学生打架直接请双方家长把学生带回家管教,面对学生成绩不佳甚至责怪家长教养不力。这样就造就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重重矛盾,严重地破坏了双方的信任基础。合作的前提是有效的沟通,而现阶段的家校共育中,双方缺少有效沟通,没有信任基础,合作意识自然比较淡薄。

2.2 家校双方合作内容单一、形式狭隘。家校共育思想最早从西方传来,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大力提倡学校开展了家校共育活动,探索家校共育的新型教育模式,但是大部分都是照搬外国经验,形式化严重。往往开一个简单地介绍学生成绩的家长会就草草结束了,甚至家长会成为了教师发泄情绪的场所,导致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学校偶尔开展学校开放日和亲子活动等,但大多没有进行精心策划,不仅缺少时效性,还没有新颖性。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才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比如学校开放日中展示的学生作品全是往日的旧作,亲子活动中的小游戏年年不变,长此以往学校无法传递大胆创新的教育观念,学生也缺乏创新意识。此外,很多学校都有安排定期家访,但由于走访时间有限,效率不高,不能在家访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指导其家庭教育。并且个别家长不会运用微信、QQ等电子信息交流软件,与教师只能面对面沟通,导致家校共育的信息资源及时交通,严重降低家校共育的效率。

家校共育是一项复杂的多边活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家校共育中交流平台的建立,亲子活动的举行,都有助于教师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从有目的、方向地对孩子实施教育。目前家校共育中将重点放在学业成绩方面,缺乏对学生道德品行方面的重视。例如,考试前学校多次联系家长,要求家长加强对孩子督促;平日学校要求家长帮忙做高难度的手工、改作业;考后家长由于孩子成绩不佳投诉学校等。家校协商共育的过程中,家校应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熏陶结合家庭教育渗透,潜移默化地达成对儿童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

3.家校共育策略的探索

3.1 建设家校共育交流平台。

3.1.1 “家长委员会”共管共建制度。家校共育的首要问题是家长自愿的、积极的、主动地参与配合学校对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了家长委员会[1],激发家长对的积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保障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长对学校育人管理民主参与,使学校的管理制度更加合理化,人性化。学校及时反思家长的意见,梳理总结家委会工作的经验,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拓展及延伸。学校在家委会的帮助下,形成有园本特色的真正的家校共育方案,建立更为合理地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3.1.2 网络交流软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进一步缩短与家长信息互动的距离。学校顺着网络发展的东风,借助网络平台与家长、学生高效沟通,实现家校共育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校园公众号,展示校园活动,学校发展史,学校简介等,帮助家长与学生更加了解学校。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交流软件,与学生和家长分别建设群聊,群发学校通知,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也可以私聊告知家长学生的在校表现以及成绩,甚至利用折线图、比例表等工具向学生和家长显著地分析学生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家长能够简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反思自我。另一方面,小学生可能出现贪玩的气孔,教师通过网络交流软件将所布置的作业告知给家长,使家长加强监督,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利用好网络交流软件,既有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及时主动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同时也有助于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家校共育方案更好更广泛地发展。

3.1.3 线上家访。家校共育是一个长久的方案,随2021年疫情的发生,线上教育的优势被广泛认可。依托网络,线上家访变得可行。孩子在学校时是有约束的,所以教师在学校看到的孩子一些行为是片面的,想要深入地了解学生,光靠在学校观察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学校的是孩子,不是家长,家长对学校也存在不了解、不理解的情况,教师家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家校沟通方式。传统的家访模式费时费力,通勤时间过长,往往一天只能去几个同学家效率极低。而线上家访不会让家访变成教师的当面抱怨、当面批评,使家长可以与教师高效地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思考解决方式。学校也可以同时为多个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扩大教育范围,循循善诱,使家长明白科学的家庭教育形式及意义,这样家长才能深刻地理解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与家长相处的状态,分析学生心理,为家庭氛围提供帮助。同时线上家访简单方便,时间可控,疫情防控期间各学校开展的线上家访,能够调动家长主动配合教师工作,帮助孩子保持良好心态。

3.2 丰富家校共育的内容与形式。当前家校共育内容、形式单一是突出的现实问题。而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是巨大的可探索的宝库,可利用各大媒体信息指导家校共育工作,利用网络平台发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辅助家庭教育,丰富家校共育的形式。在当前的家校共育实践中,社会协同双减政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抓住小学教学的本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促进不同教学活动的有效拓展及延伸,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合作能力。家校共育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常见的踏青、运动会、博物馆游览等活动,不但密切了亲子关系,还能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教师准备学生和家长比较感兴趣的家校共育活动内容,以兴趣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活动初期就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活动中将正经的教育知识和指导要求融合轻松的游戏活动中,为家长提供了与孩子亲密互动,增进家庭的感情。在教师与家长的互相学习、交流中加入趣味元素,可以保持家长注意力的集中,让其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家长提高教养素质和能力,促进家庭家园的建设。在一个个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家校,让学生主动参与,在竞争中不断发挥个人的特长及优势,提高自信和团体合作能力。活动方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才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才能够实现新时代的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离不开活动的支撑,活动形式与内容的丰富也有利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在当前的家校共育工作中,社会组织是缺位的。由于家长工作、职位的多样性,学校可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联合不同职业的家长及相关社会组织不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职业分享等讲座,不同行业的家长带给孩子们不同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让家长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全面发展。学校也可组织学生与家长参加“现代科技体验展”“春日花朵飞上天”等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家校共育的形式不断拓新。当地社区在家校共育中也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家校间的第三方,监督落实为家校实现深层次合作。社区工作者可宣传科学教育观,传播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长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家校共育。

3.3 走进生活,以学生为中心。

3.3.1 行为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的约束,孩子容易为所欲为,对自身行为缺乏明确的定位。长此以往孩子对行为规范毫不重视,无疑是不利于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的。有的孩子在学校老师的要求下非常自觉,整理书本,完成作业样样都好,而在自己的寝室里卫生却是很随便,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有的学生在学校里穿戴整齐,而在家里就是“小公主”“小少爷”,衣服也要家长帮忙穿。国家和社会针对小学生的行为、思想,发布了《小学生行为规范》,对小学生行为规范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是作为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一个导向。这些要求这是对小学生的起码要求,在学校、在家庭、在社区都要遵守,家长与学校要注意监督。大部分小学生生性活泼,但畏惧尊重规则,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但有时少数孩子比较叛逆,视《小学生行为规范》于无物,甚至情绪激动时会有攻击行为。这就需要家长监督,与学校合作,扩大教育的影响范围,深化学生规范行为的塑造。家校共育让这些学生在长期的严格要求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

3.3.2 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家庭作业是否完成,今日学习的知识是否有认真复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溺爱孩子的父母认为,孩子只是小学生,快乐的童年最重要,放纵一下、轻松一会也没什么影响。这样想的家长任孩子自由发展,美其名曰发展孩子天性,实则毁掉了孩子的自觉性。有好日子过,为什么要辛苦自己呢?小学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开始,在学校伴随学校铃声好不容易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在老师一个个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一回到家里,家长嘘寒问暖,多少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有完成学校要求的动力吗?鲁迅曾说“生活太好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过度放纵只会成为孩子发展中的绊脚石。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应该依照学校的要求,鼓励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家长也要坚定信念,只提供必要的指导。

3.3.3 培养利他行为。现代社会中工作内容复杂,团队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有一句古话叫“与人为善”,在团队合作、人际交往中,懂得释放自己的善意,无疑会更受欢迎。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团队协作的能力也会不断发展。有较高的合作能力,无疑会得到同伴的赞美与认同,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将大大提升,利他行为也会增加。在学校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教学效率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在家庭教育,主要通过社区服务活动及其他公益活动,在家长的辅助下孩子与人交流沟通,找到了合作的方法,共同解决问题,体验合作与成功的乐趣。

4.结语

家校共育对实现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影响深远。家校共育的作用要依靠学校与家长的积极配合,有效沟通,双方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家长错了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