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之理念 教学小学英语

2022-11-19 12:57王曼利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陶行知理念德育

王曼利

(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江苏 徐州 221300)

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教学中如果没有进行德育渗透,那它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2]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德育与教学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教”与“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才”与“德”的协调发展呢?在本文中,笔者在深入学习陶行知德育理念、深刻领会陶行知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尝试从德育视角对于英语教学展开新的思考与实践,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求真知”的同时“做真人”,实现全面发展。

1.求真——挖掘教材元素,揭示人生哲理

陶行知先生认为,德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3]那么,什么是“真人”呢?所谓“真人”,就是学习真知、追求真理的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将教学停留在了“学真知”的层面,还没有达到“求真理”的高度,这显然还不符合陶行知德育理念对于教学的要求。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于教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不够,没有挖掘出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元素。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曾经给予我们启示,要求我们“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因此,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刻解读与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道理,实现“智育”与“德育”互通,“求知”与“求真”并举。

例如,在江苏译林版5A Unit 5 What do they do?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与语言训练,掌握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 ...What do they do? They are...等句式,并利用这些句式,展开口语交际。显然,如果教学止步于此,则只停留在“学真知”的阶段,学生只学到了知识,却没明白道理。于是,教师秉持“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深度挖掘与活学活用,要求学生借助本课所学句式,对于不同职业展开讨论。举个例子:A生: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B生:She is a teacher. She teaches students and helps them study. What about your mother? A生:She is a doctor. She makes people be healthy. 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通过对于教材的深度挖掘与活学活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了各个职业的工作内容与社会价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于各种职业的理解与尊重,也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远大的职业理想,树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可见,教师在陶行知德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教材中德育元素的挖掘与应用,使学生在“学真知”的基础上“求真理”,实现了“才”与“德”的协调发展。

2.向善——实施生活教育,培养高尚情操

陶行知先生曾反复强调:“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4]同时,他认为:“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生活,是教育的沃土,唯有根植于生活中的教育,才能开出智慧之花,结出道德之果。因此,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出生活问题、引入生活实物等多种方式,建立生活与教学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的启示下学习知识,在生活的熏陶下陶冶情操,从而让学生过向善、向美的生活,受向善、向美的教育。

例如,在江苏译林版6A Unit 5 Signs 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No littering,No parking, No smoking等表示标识的短语,并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展开关于这些标识的对话。按照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中真实而熟悉的场景,去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同时,也在生活化情境的熏陶与影响下,产生向善、向美的意识,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在学习英语中的常见标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呈现医院、图书馆、教室、餐厅等多个生活场景,并通过师生对话,引导学生掌握标识的结构,理解标识的含义。举个例子: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医院的场景,并与学生展开以下对话:师:Where are we? 生:We are in the hospital.师:What should we do in the hospital? 生:We should keep quiet and keep the room clean. 师: Can we smoke here? 生: Of course no! 师: Let’s see the sign of “No smoking”.What does it mean? 生: It means people shouldn’t smoke here. 显然,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仅促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学习英语知识,也促使学生借助生活情境来思考道德问题,从而使学生以“过好的生活”为契机,“受好的教育”,产生向善、向美的意识。

3.利群——开展集体活动,促进和谐共生

陶行知曾经说过:“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集体生活是儿童自我向社会化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他还强调:“集体生活之组织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健全当前的集体生活,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儿童参与未来民主之政治基础。”[5]综合陶行知的观点,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得出下面的启示:陶行知德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与自治的课堂环境之下互相磨合、互相启发、互相影响,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江苏译林版5A Unit 8 At Christmas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关于“圣诞节”的词汇及文化,并能够利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等副词,按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来介绍圣诞节的庆祝活动。在学完这些内容之后,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合作探究任务:Use the words like first, next, then and finally to describe the celebr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then, compare it with the celebration of Christmas in western countries. Finally,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之间会自然而然地展开讨论与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孤僻、自私、自大等负面人格会在不自觉之间得到抑制与克服,而包容、互助、随和等正面人格会在不自觉之间得到突显与放大,这本身就是德育的过程。此外,学生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能够进一步增加对于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与热爱,这在无形中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了学生的道德养成。

可见,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利群”倾向,并促使学生在“利群”倾向的激励下改掉缺点,发扬优点,构建健康人格,养成高尚情操,实现和谐共生。

4.共修——发挥榜样力量,优化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崇尚“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德育模式,提倡“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这就意味着,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想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带动学生跟教师“共学、共事、共修养”,共同养成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江苏译林版3A Unit 1 Hello!的教学中,教师通过以下努力,展现了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并带动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实现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首先,教师为本节课做了充足的准备,并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当中。那么,教师这种认真工作、热爱生活的态度就会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而认真的学习态度;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举止文雅、谈吐得体,对每个学生都展现出充分的尊重与包容。那么,教师这种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个学生,并逐渐形成互敬、互助、互爱的良好班风与学风,从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最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教师总是以鼓励的态度,赞扬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创新的精神;当教学产生了新情况,教师也主动了解并积极解决这些新情况,并从中积累教学经验,获取教学灵感。教师这种鼓励创新、乐于思考的品质也会鼓舞学生,使他们形成求新的意识、培养创新的能力。这个案例向我们表明,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树立道德榜样,并带动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来优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5.实践——崇尚知行合一,实现以行养德

陶行知先生崇尚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做有意义的活动,开展他们的天才。”事实上,语言学习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必须将语言学习与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因此,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秉持“知行合一”的原则,引导学生以演讲、辩论、调研、宣讲等多种方式开展语言实践,并在实践中夯实知识、锻炼能力、培养道德,实现“德”与“才”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学完江苏译林版6B Unit 4 Road Safety之后,学生掌握了pavement, zebra crossing,green man, red man等常见的跟交通规则有关的术语,并能够利用You must和You mustn’t 两个句式,阐述交通通行中的常见规则。然而,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真的形成了语言能力吗?同时,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就真的形成了规则意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显然,离开了实践的语言学习,就不是“真学习”,离开了实践的德育,也不是“真德育”。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开展下面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语言素养、提升道德修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走到路旁,开展社会观察活动,并将行人或驾驶员常见的违规行为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以Pay attention to the road safety为题目,撰写宣讲稿,并在本年级展开道路安全宣讲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德育实践结合起来,促进了学生语言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可见,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以实践为依托,促使学生在行动中强化学习、培养道德。

综上所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德育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开展德育呢?在这方面,陶行知德育理念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因此,我们加强对于陶行知德育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从而实现英语教学中“教”与“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才”与“德”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陶行知理念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