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以课程赋能推动科学衔接

2022-11-19 13:55汪怡红章慈倩福建省厦门市禾盛幼儿园
教育家 2022年38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幼小蚯蚓

汪怡红 章慈倩 | 福建省厦门市禾盛幼儿园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已明确“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的“五育融合”育人目标。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既有助于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又利于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当前,幼小衔接仍然面临困难:如何让幼小衔接课程摆脱短期突击?课程中怎样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疫情之下幼小衔接课程应如何在实施中保证无缝衔接?针对以上问题,福建省厦门市禾盛幼儿园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从幼儿园课程赋能角度提出相关措施。

将幼小衔接元素融入全阶园本课程

在五育融合视域下,幼儿园应持续开展幼小衔接课程,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全面而扎实的基础。好的园本课程应是“最具特色的、持续性的”,在课程中融入幼小衔接元素、终身发展元素,使得幼小衔接持续长效。在课程设置中,幼儿园要遵循幼儿天性、注重幼儿自然体验,让他们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并大胆尝试创造美,通过实践感知自然生长,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其内在生命力,使幼儿获得适应未来的综合能力,自信地走向小学生活。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活教育”理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坐落于绿树成荫、小桥流水的水晶森林小区,毗邻五缘湾湿地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我园开展了“回归自然”系列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及日常生活中发展天性,建立积极的人格秩序和品格优势。

例如,小三班开展园本主题课程“乌龟来了”。幼儿观察乌龟的外形、了解乌龟的饮食、认识其生活习性,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场有趣的“乌龟赛跑”活动,用尽力气为小乌龟加油。在这个过程中,小班幼儿初步提高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收获了快乐。

中一班开展的“小叶子”园本主题课程,引发了幼儿对树叶极大的好奇心。他们觉得叶子很美,也惊奇于叶子的形状各异,同时对树叶上为什么有黑点、秋天为什么会落叶等现象表示疑惑。带着这些问题,他们不断探究,渐渐明白落叶意味着要过冬、树叶上有黑点多半是小树生病了。在寻找答案时,幼儿不断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他们利用树叶来创作,在树叶上画画、进行树叶拼搭、做叶脉书签,展示了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又如大二班的园本主题课程“泥土里的蚯蚓”。幼儿偶然发现泥土中的蚯蚓后开展了一个个问题探究:蚯蚓的家在哪里?蚯蚓吃什么?如何制作小蚯蚓的身份证?怎样照顾小蚯蚓?……幼儿对“蚯蚓”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最后提出“我想照顾蚯蚓,我会好好照顾蚯蚓”。他们在享受探索的同时,也变得不怕困难、勇于探究、敢于猜想。

兼顾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幼儿进入小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条件。以品格教育等系列课程加强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有效促进他们学习品质、意志力等方面的提高。

从本质上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共同作用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我们重视智力因素发展时,也应高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遵循幼儿自然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品质,才能使幼儿受益终身。我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品格教育活动,将幼小衔接课程融入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幼儿的品格教育与生活化教学内容积极融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加强幼儿的智力教育,提高幼儿的整体素养。我园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每周安排一次升旗及主题式国旗下演讲与表演,对幼儿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和环境保护教育。

第二,每月更新主题,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开展“小小绿海鸥行动”垃圾分类活动、“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光盘行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为幼小衔接做好学习和生活的自我管理和服务。

第三,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充分结合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每年9月1日“爱心开学季”捐树植绿活动,鼓励幼儿向遥远的腾格里沙漠献出自己的爱心;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举行“绘声绘色润童心,混龄游园嗨翻天”活动,创设绘本体验式游戏情境,让不同年龄的幼儿互助合作,在与同伴游戏间发展勇敢、自信、坚持、勤奋等良好品格;在重阳节开展“九九重阳,温情暖暖”系列主题活动,让幼儿变身小记者,采访阿公阿嬷并为他们准备爱的惊喜。此外,我园作为“湖里区闽南童谣传习基地”,还开展了歌仔戏、闽南童谣等闽南特色课程,增进了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为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增添了助力。

建构园校融合课程

2021年,教育部提出坚持幼小双向衔接的要求,旨在突破幼小衔接中普遍存在的幼儿园一头热的困境。我们需要与孩子“心贴心”交流,让幼小双方共同发力,携手搭起幼小衔接的桥梁,并帮助幼儿萌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迎接小学生活的到来,以实现“幼儿园提一提,小学降一降”的优化效果,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衔接。

疫情之下,我园尝试采取“三步走”的“云”课程模式:首先,教师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向幼儿展示小学校园,使其能以“云参观”的方式观察小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其次,开展“一对一,云见面”活动,让幼儿和小学的哥哥姐姐之间“一对一”结对,通过互动式交流,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并充分结合幼儿园和小学双方的教学资源,将幼儿对小学的认知塑造得更为科学、系统。活动开始前,我们向幼儿收集了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的困惑,如“上小学之后会有很多作业吗”“小学老师是不是很凶”“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让幼儿通过“云见面”与哥哥姐姐进行交流。最后,我园也实现了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双向奔赴”。我园积极开展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之间的“云教研”,让双方畅谈对于幼小衔接的工作计划,以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无缝衔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园还会让幼儿走入小学实地参观。

家长工作方面,现实中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关注点更多聚焦于知识的习得和学习的衔接,即以智育的衔接为主,不太注重心理习惯和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许多家长强烈要求幼儿园大班教授小学知识,这很容易造成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家长的认知差异直接影响了幼小衔接的发展以及幼儿的想法,反而过度增加了幼小衔接的各种问题,使课程呈现出盲目超前性。针对这一问题,我园开展了家校互动课程,采用“云讲座”等形式,邀请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士为家长解读幼小衔接政策,帮助家长正确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的危害,使家长缓解焦虑,从而营造良好的家庭幼小衔接教育氛围。

我园将持续在五育融合视域下,从非智力因素和思维素养两个维度系统开展适应性、发展性幼小衔接,积极推进主体化、游戏化课程,从重视关注知识衔接转变为关注幼儿身心变化和品格发展。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幼小蚯蚓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画蚯蚓等
揭秘蚯蚓的10大秘密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保护蚯蚓
蚯蚓家的惊奇事
物理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