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和解决途径

2022-11-19 15:11
现代英语 2022年2期
关键词:母语跨文化大学

魏 欢

(绵阳城市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一、引言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纵贯古今而博大精深。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越来越大。中国文化也凭借其自身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需要由语言作为其传播的物理载体,而语言也表达了文化的内涵,因此要学习好语言,必须先了解这门语言承载的文化内容。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在帮助大学生进行英语语言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帮助学生对英语所承载的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普遍缺失,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

随着语言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不再仅仅包括语言教学,文化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第二语言之外,可以同时接触和了解其他语言环境的文化内容。因此增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元素的比例,已然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国内多种年龄段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大部分都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国家文化相关内容,而忽视了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

交流是一种双向行为,因此要进行双向的文化交流,除了对英语语境的西方文化,和中文语境的中国文化要充分掌握之外,中西方交叉语境下的文化表达能力也同样重要。但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学生对外交流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来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并传播的内涵会非常困难,这使得外语学习和母语文化之间发生冲突,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

三、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只重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而忽视中西方跨文化之间的联系,使得当代大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文化观。此外,中国文化与表达方式等教育内容在高校英语课堂的缺乏以及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知识储备不足,也影响了在外语交际中大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表达。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有必要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将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能力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

(一)语言和文化学习所必需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因此,大学英语学习是一个以母语知识和文化体系为基础,吸收英语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母语文化必然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产生正迁移或负迁移效应。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利用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迁移功能。仅仅强调母语的负迁移功能,从而力求努力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比如如何摆脱中式英语。然而母语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忽视母语文化的学习,会导致学生缺乏了解外语文化的基础,不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外语文化知识。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应充分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功能。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屈从英语民族文化,而是使本民族文化与英语民族文化更好地沟通和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英语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提高跨文化能力所必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日益增长,为了与其他国家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沟通以及更好地展现中国文化,国家越来越需要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大学生正是肩负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艰巨任务的重要群体。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否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并正确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关乎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

要实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语言学习者掌握目标语的文化,也需要其一定程度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教学中,既要对英语国家的民族文化加以学习,又需要充分掌握本民族文化,并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正确表达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将本民族文化与英语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对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理解文化的差异性,做到对文化之差异的包容。对于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跨文化思维和心态,来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四、解决措施

以上内容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普遍存在,这已经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尤其是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文化的关键。也充分分析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以及列举了如果将两者融合将达到很好的效果。而采取何种途径才能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有效的融合,可以从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多个方向入手。

(一)教学环节之优化

中国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良好融合要通过在教学各个环节渗透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

1.课程中深入渗透中国文化

课程中对课程讲授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应该时时刻刻将中国文化的融入放在心上,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机会。

(1)词汇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重点单词讲解中,把重点单词和中国文化结合起来阐释单词的用法和含义。例:《E英语教程智慧版1》(以下简称《E1》)第1单元的单词讲解单词“wonders”时,融入中国特色的点“natural wonders of China”(中国的自然奇观),让学生去思考中国的自然奇观有哪些,比如“Jiuzhaigou is one of natural wonders of China.”(九寨沟是中国的自然奇观之一。);再如,讲“priority”时,通过“top priority”(当务之急),让学生联想当下中国时事,比如“In 2021,epidemic prevention is still China's top priority.”(2021年,防疫仍然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此外,《E1》第 2 单元讲解单词“worship”时,可结合清明节的“ancestor worship”(祭祖)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在单词讲解中融入中国特色文化,可以使学生掌握单词的同时积累相关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2)文化扩展深入认识中国文化

文化扩展部分,通过补充使学生深入认知中国文化。比如,《E1》第1单元文化扩展部分提到“U-niversity mottos”(大学格言)时,出现了清华大学的校训“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未做进一步解释,对于中国文化的渗透,学生仅仅是简单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深入地对此做进一步的补充和扩展。比如,可解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做人应如天一样有高尚刚健的品格,如地一般心胸宽广,包容他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对清华大学校训的认知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文化中对于为人处世的教导。

2.课外作业探索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的渗透仅在课堂之中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探索和了解中国文化。

(1)课前丰富中国文化积累

课前可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积累和内涵的理解,教师可推荐涉及中国文化宗教、哲学、历史、人文、自然等方方面面的书籍或者是这些书籍如中国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等的英文版。可以将课外阅读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标准中要求学生写英文读后感,课堂上可以抽取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书籍阅读的重视程度。课外阅读使学生一方面丰富和积累了中国文化的知识和精神内涵,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如何用英文准确地表达经典的中国文化。

(2)课后巩固中国文化

为了保证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有效掌握,课后练习、课后小组讨论以及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应包括中国文化内容的测试。比如,《E1》第8单元提到“Bamboo is one of the four popular plants in China,the so-called ‘Four Gentlemen’”(竹子是中国四大流行植物之一,有“四君子”之称)。这里面只提到“花中四君子”当中的“竹”,可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查找另外三个的英文表达,并且可以进一步探索这四种植物在中国备受人们喜爱是代表了什么样的品质,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植物,谈谈为什么,课后形成报告或写成小作文。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设计“Please talk about your perception of the Four Gentlemen of Chinese Flowers”(请谈谈你对中国花中四君子的认知)这样的作文考题,进一步使学生掌握中国文化。

因此,在教学环节的课堂中和课堂之外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积累、探索和巩固,培养学生课堂内外积累中国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资源之教材

教材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对英语教学起着导向性的作用。目前已有不少教材开始了良好的尝试,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课程1~4》(第三版)。

这一教材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结合CET-4和CET-6的汉英翻译试题,选取了多个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话题。这套教材的第二册中的八个单元涉及中国孝道、七夕节、丝绸之路、刺绣、书法等中国文化元素。这些都是难度适中且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适合教师作为文化入门教学内容来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这套教材的英汉翻译部分的主题通常涉及西方文化。通过汉英和英汉双向的翻译实践,学生不仅能掌握处理这两种翻译的方法,更能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的交叉学习和应用中对中西方文化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体验。因此,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出发,这一本教材的编写值得高职院校出版商和英语教材编写者的借鉴。

(三)教学资源之补充

对教学资源的补充也是使中国文化有效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学开展文化教学课程不仅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认知,同时也能增强其文化自信。在大一、大二时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母语文化的认知,同时更能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用这种方法帮助他们对后续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本土文化提供保障。学生在大三或大四阶段,可以开设如中西民俗文化比较、中西宗教哲学文化差异等选修课。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了解,在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能将中国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世界。另外,也可以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加入相应的中国文化元素,可以从词汇、阅读文章、文化扩展、口语练习等多个角度,多层次地加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积累和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的表达。

(四)教学方法之本土化

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特有文化也繁复众多。地方文化对于本地大学生,以及希望接触和融入本地的外地大学生都非常有意义,因此如果在英语教学融入地方文化,那么大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积极情感必然会促进其英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应营造本土化的环境,鼓励学生关注地方文化,并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发或自愿地学习、表达地方文化。

(五)教学方法之建立自信

在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输入足够的中国文化,导致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对自己的文化不够重视。学生们普遍认为,只需要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能学好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更需要使两种文化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使其相互影响,这才是正确的、平等的文化交际。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有足够的自信,重视中国文化的输出。同时强调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里中国文化中的“失语”现象普遍存在,文章探讨了失语现象的原因,以及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为了解决失语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改进的途径,能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使大学成为中国文化向外界传播的窗口,使大学生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桥梁。

猜你喜欢
母语跨文化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