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以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为例

2022-11-19 20:37高尚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教书育人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华盛顿大学批判性跨学科

高尚卿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17 年我国出台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构建跨学科平台,培养跨学科人才”,此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1]2018 年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2]美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也强调打破固有学科领域界限,培养跨学科人才。荣誉教育是美国培养跨学科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荣誉研讨课作为荣誉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对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促进作用,分析其特点对我国改革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荣誉研讨课的溯源与内涵

(一)美国荣誉研讨课的溯源

荣誉研讨课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的荣誉考试制度,形成于艾德洛特(Aydelotte)成立的斯沃斯莫尔学院荣誉项目,组织化于美国荣誉教育全国性学术组织的成立(NCHC 的前身),普及化于荣誉教育在社区学院的蔓延。截至2017 年,美国50 个州的2550 所涵盖本科教育的高校中,有约59%的高校开设有荣誉学院或荣誉项目,[3]荣誉研讨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美国高校荣誉教育理事会(NCHC)拥有近900 个会员机构和数百个个人会员,影响超过330000 名荣誉学生。[4]

(二)美国荣誉研讨课的内涵

荣誉研讨课作为荣誉学院/项目课程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指由师生就一个主题进行学习探讨。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自主进行研究和讨论,其主题涵盖范围较广,师生讨论更频繁。荣誉研讨课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荣誉研讨课是以解决问题作为教学途径,以跨学科的知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其设立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除掌握本学科知识外,还掌握跨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荣誉研讨课一般为规模较小的通识教育课程,将各学科高水准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学习,致力于探索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因此美国荣誉研讨课多是团队教学。

二、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的特点

美国高校将荣誉研讨课作为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方式由来已久,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可为我国高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有学者在对美国荣誉教育进行研究时,针对荣誉课程的范围和类型,将荣誉学院/项目划分为核心项目、混合项目、学院类项目。其中核心荣誉项目一般会提供一系列高品质的荣誉研讨课,从而达到在该领域进行通识教育的目的。[5]从中选取开设荣誉研讨课颇富经验的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进行分析。

华盛顿大学荣誉项目成立于1961 年,距今已有60 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开设的荣誉研讨课涵盖六个领域:艺术与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跨学科、荣誉介绍课程/荣誉整合课程和具体主题。2021 年春季学期共开设31 门荣誉研讨课,秋季学期共开设22 门荣誉研讨课,平均选课学生数在30 人以内。小班研讨的跨学科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的学习氛围。通过分析华盛顿大学2014-2021 年开设荣誉研讨课程的课程描述,总结其特征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成立写作研讨课,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华盛顿大学的写作研讨课包括三种类型:探究方法的写作研讨课;公共写作研讨课;跨学科写作研讨课。华盛顿大学2018 年秋季开设的研讨课“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如何知道它”(What We Know and How We Know It),此课程是针对新生开设的探究方法类写作研讨课。受单学科认识方式的约束,此课程将呈现不同学科的知识表达方式,通过新闻写作、小说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开设有关于写作方法的实践类课程,如2015 年冬季开设的“中级论述性写作”(Intermediate Expository Writing),课程要求首先阅读专业写作人员撰写的文本,了解写作是如何开展的,之后学生在感兴趣的学科领域选题并开展相关的访谈和调查,最终在不断的课堂探讨过程中形成研究论文。公共写作研讨课往往有特定的主题,有关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课程“卡尔德伍德公共写作研讨课:重新思考美国外交政策”(Calderwood Seminar in Public Writing:Rethinking Us Foreign Policy)是华盛顿大学2020 年春季开设的公共写作研讨课,课程要求学生基于反思和课堂讨论撰写几篇论文的草稿,并收到同行评议以及主讲老师的反馈。编辑和不断修订的写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目标清晰、有效写作的能力。华盛顿大学每年都会开设公共写作研讨课,课程主题与当下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和研究主题有关的写作研讨课还包括跨学科写作研讨课,华盛顿大学2021 年冬季开设了一门“跨学科研究写作”(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Writing)是以研讨课的形式来指导来自各个学科的学生有关于跨学科研究写作的方法,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对有关于跨学科领域的相关主题进行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撰写一篇论文。

(二)课堂体现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养成

华盛顿大学的荣誉研讨课在课堂讨论时,将重点放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高阶思考能力上。华盛顿大学的荣誉项目指出学生应当有目的地看待教育、知识和跨学科,核心荣誉项目旨在培养批判性思维结合跨学科手段的学习方式。[6]在课堂上,跨学科学习手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课前阅读、课中分析,整个课堂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向研究者过渡的过程。在课前,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来自各学科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文献、书籍、电影、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涉及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甚至是跨学科等多个领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广博的多学科知识为基础,在课前阅读大量的资料后,课中要对资料进行批判性分析。[7]如2021 年春季开设的课程“进化和人类行为”(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要求学生在对法律等政策文本阅读后,批判性地评估阅读内容的质量,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至于他们能像生物学家一样理性。同时学生要在课堂上展示思考后的成果,体现批判性思考的过程,如2018 年秋季开设的课程“科学与工程促进社会正义”(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or Social Justice)要求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工程技术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同时每周写书面反思思考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以此来体现学生进行的批判性思考。

跨学科教学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方式,学生针对问题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去批判性地分析和思考,培养了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整合能力,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8]

(三)开设荣誉介绍课程和荣誉整合课程

荣誉介绍课程和荣誉整合课程是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的显著特色。荣誉介绍课程开设在每年的秋季,只针对第一季度的荣誉学生开设。此课程为个人提供了了解荣誉项目的机会,在与教师进行会面的过程中,了解老师的研究领域分布,并与他们讨论如何在研究领域内收集证据和资源。课程的功能类似于新生研讨课,旨在帮助新生适应荣誉项目的学习。荣誉整合课程开设在每年的冬季和春季,课程针对部分完成荣誉核心课程和荣誉要求的学生开设,荣誉整合课程是跨学科荣誉计划的最终要求,在课程中学生将通过陈述或公开演讲的方式阐述学习成果。并要求学生对华盛顿大学荣誉项目的跨学科课程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反思。

荣誉研讨课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广泛阅读、锻炼批判性思考和提高写作能力。

三、以荣誉研讨课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我国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紧迫,借由荣誉研讨课的建设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是回应时代诉求的路径之一,是值得探讨的发展方向。

我国开展荣誉教育的主要形式为成立荣誉学院,荣誉学院由各高校自主设立,通过成立特殊的二级学院形成跨学科的组织来显著区别于普通学院以学科进行分类的模式。因此各高校可根据自身水平层级,制定荣誉课程的内容,使各高校荣誉学院对人才的培养更具有适切性。荣誉研讨课不同于普通课程单项沟通的课堂模式,是我国对跨学科人才培养一种新的探索形式。查找我国77 所开设有荣誉学院的高校,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8 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2 所,非“双一流”建设高校27 所。我国荣誉学院开设的荣誉研讨课主要包括新生研讨课、通识研讨课、专业研讨课和特色研讨课四种形式。77 所高校中少部分学校开设有荣誉研讨课,且开设的研讨课种类多为新生研讨课。另一类开设较多的研讨课种类为专业研讨课,专业研讨课多偏向于专业教育,非跨学科教育。借鉴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的建设经验,我国可通过加强阅读教育、注重研讨课对批判性能力的培养和丰富考核形式,提高写作能力三条路径来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

(一)加强阅读教育

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多为通识教育课程,不论是在课前还是课中都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前阅读,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读什么书以及如何去读。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大纲对于课程中需要的教材以及参考书则是“不提供,由学生自行查找文献资料。”[9]课前阅读文本的选择与课堂听课的效果有关,由于学生对文本阅读的欠缺,导致教师的讲授和课堂的讨论成为无根之木,无法使学生形成源于感性认知的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阅读不仅包括书籍和文献,华盛顿大学的荣誉研讨课将阅读范围扩展到电影、小说、戏剧甚至是挑衅性的媒体作品。将多种阅读方式纳入研讨课中,有利于学生构建与主题相关的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一方面建议我国荣誉学院教师针对研讨课的内容制定阅读指南,学生可根据指南选择性阅读;另一方面扩展阅读指南中的阅读形式,扩展知识面。

有学者将“流畅地阅读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列为代表大学生跨学科阅读能力的指标,分析指标数据后得出当前高校学生的跨学科阅读能力较弱,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10]高校学生对于其他专业读物的阅读能力较弱,也反映出高校学生的跨学科视野缺失。跨学科阅读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是如何进行课程设计,采取何种教学方法等。从受教育者角度来看,就是广泛阅读,开展跨学科阅读。因此,一方面建议高校教师针对课堂内容,调整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博览群书,扩展阅读视野。

阅读一方面来自个人,一方面来自他人。阅读交流是阅读教育的一种形式,指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阅读经验的分享达到相互激励和相互学习的目的。华盛顿大学注重学生课堂参与的多样性,课中阅读的文本可以来自他人的演讲内容、辩论中他人的观点等。由于学生所属学科不同,在交流过程中接受来自非本学科的观点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也会激发出在独立思考时不会出现的观点,增加思考的深度。因此建议我国荣誉学院教师加大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开发类似于小组研讨、同行合作等多人同时参与的课堂形式,并在过程中给予积极引导。

(二)注重研讨课对批判性能力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对于跨学科人才培养尤为重要,1996年美国颁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规定,“学校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学生掌握每天使用的多种技能,如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在工作中具有合作精神。”[11]斯洛文尼亚学者Suligoj, Veronika 等人在分析268 名来自化学工程、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不同学科且年龄在21-23 岁的学生样本后得出,批判性思维是重要的跨学科学习能力。[12]学科知识的掌握是短暂的,培养的批判性思维却是终身的。荣誉研讨课中的跨学科学习并不需要学生掌握每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却需要学生掌握每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然而在我国大多被作为通识课程的荣誉研讨课,并未设置讲授每个学科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要求。批判性思维的运用有助于克服学科交叉融合的障碍,北京大学2003 年首次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该课程为选修课,授课对象在初期主要针对“元培计划”和其他院系的一年级本科生。由于是选修课程,学生对其专业认知度不高,对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认知有限。[13]

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其荣誉研讨课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编制。建议我国荣誉学院开发“跨学科平台课程”,首先课程主题可以基于某个研究问题开设,以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为基础,利用多种学科知识,通过学理层面的分析和现实层面的演练来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问题为中心的课程,其背后需要多个学科基础知识为铺垫,这就需要整合多个学科背景的教师团队。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锻炼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紧紧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来达到锻炼的目的是不够的,因此可以同时开发在线“跨学科平台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的学习空间。学生可在课前通过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有一定知识储备后再在课堂上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针对课程主题进行探索,提高课堂参与的主动性。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参与课堂讨论使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更有效,从而达到培养跨学科人才的目的。

(三)丰富考核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美国大学荣誉学院素来重视对本科生理论写作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华盛顿大学开设的写作研讨课,帮助学生将理论写作和跨学科研究结合起来。华盛顿大学除设置探究方法的写作研讨课和公共写作研讨课外,还设置了跨学科写作研讨课。跨学科写作研讨课的特点为在写作任务上融入不同学科背景的写作材料,其最终目的不仅是写作本身也是学习学科知识。华盛顿大学的写作类研讨课主题宽泛,从科学研究到历史事件再到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每一个主题都在跨学科视野下进行。通过写作研讨课使学生提出更多有趣的问题,并获得学术写作的集中训练。我国荣誉学院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荣誉学院虽也开设了写作类课程,但多为英语写作课程且多被列为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开设的专业论文写作课程则是针对具体专业,研讨类课程较少。因此,建议我国高校荣誉学院开设写作类研讨课,注重写作作为开展学术研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丰富写作研讨课的主题设计,培养学生跨学科思考、批判性写作的能力。

科学学术写作的鲜明特征为内容客观性和表达简洁性,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多学科写作和跨学科教育成为可能。[14]跨学科教育方法在科学学术写作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科学领域的学术写作理论为中心,学习与其他学科写作的共性与差异;通过学科之间写作内容的差异,引导学习跨学科方法;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采取跨学科方法。[15]由此通过科学学术写作,达到学科融合的目的。华盛顿大学写作研讨课考核形式多样,除科学学术论文外,还包括非正式的短作业、短论文、摘要以及课堂报告等,考核形式多样,紧密结合具体的课程目标制定考核方式,强调形成性评估,且为多次写作成绩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我国荣誉学院在开设写作类研讨课时应将科学学术写作作为考核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之间开展跨学科讨论,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写作课程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考核目标,注重过程性评估。通过写作研讨课,深化跨学科学习方式,将写作作为跨学科学习的结合点。

学术论文的写作不具有语境特征,因此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更高,通过写作研讨课的方式来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跨学科人才的目的。

通过对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的分析发现,其内容、方式等都体现了以课程推动人才培养的理念。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适应全球化发展加速的重要保障。因此分析华盛顿大学荣誉研讨课的特点,总结其对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影响,可知华盛顿大学重视荣誉研讨课培养跨学科人才的路径主要为:促进广泛阅读、锻炼批判性思考以及精于写作,这可为我国培养跨学科人才提供现实借鉴。

猜你喜欢
华盛顿大学批判性跨学科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美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开拓与整合:高校图书馆定位转向的积极探索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跨文化、跨艺术、跨学科研究:钱兆明教授访谈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