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19 13:34李映白高芳芳浮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浮梁3334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视力发生率

李映白,高芳芳(浮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 浮梁 333400)

近视作为一种常见眼病,会导致视觉功能下降,危害人们的视觉健康。近视不仅会对自我感知、眼部健康及生活工作等造成负面影响,还是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1]。故近视防控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升高,且具有低龄化发展趋势,近视可防不可治,故对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儿童青少年近视现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而可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干预及防控措施,降低近视发生率[2-3]。本研究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1年1月至12月在浮梁县选择6所学校和2所幼儿园共检测人数2 200人。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学生均自愿接受调查;②均为浮梁县就读的在校学生。(2)排除标准:①合并全身严重疾病障碍;②存在眼部器质性病变;③精神行为异常,依从性较差。

1.3 方法

1.3.1 视力检查及判断标准 筛查采用的台式自动电脑验光仪符合标准(ISO 10342眼科仪器—验光仪)、视力表符合国家标准(GB 11533标准对数视力表)的规定;检查前由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讲述相关注意事项,并取得学生配合,均在安静及明亮的场所完成视力及屈光检测;按照《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远视力检查及非睫状肌麻痹条件下的屈光检查;其中裸眼视力<5.0且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数<-0.50 D即可判断近视。

1.3.2 问卷调查 考虑到幼儿园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准确完成问卷调查,本次研究调查小学及以上学生,采用集中讲解方式,并由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学生填写,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性别、父母近视情况)、用眼情况(户外活动时间、课间休息活动场地、眼保健操、眼书距离是否超过一尺、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长、睡眠时间、使用移动设备时间)。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近视发生情况。(2)分析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 本次参与调查的儿童青少年共2200人,近视人数1139人,视率为51.77%(1 139/2 200);高中近视率最高为83.83%,其次为初中73.43%、小学27.63%,幼儿园近视率最低为12.88%,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近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近视率比较[n(%)]

2.2 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单因素分析 以是否近视分组,将小学、中学及高中学生的人口学特征、视力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性别、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父母近视情况、课间休息活动场地、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长、眼书距离是否超过一尺、使用移动设备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眼保健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户外活动时间(<2 h/d)、睡眠时间(<9 h/d)、父母近视情况(一方或双方均近视)、课间休息活动场地(教学楼内)、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长(≥3 h/d)、眼书距离是否超过一尺(否)、使用移动设备时间(≥2 h/d)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见表3。

表3 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近视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隐蔽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不知不觉就出现视觉效果下降现象。中小学生时期是近视的高发阶段,眼睛视功能发育不良会对其学习、生活及工作产生较大影响,已成为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4]。故目前近视已被认为是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了解近视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原因,可加深对近视的认识,进而可为防控手段的制定提供参考,降低近视的发生率,延缓其进展速度[5]。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参与调查的儿童青少年共2 200人,近视人数1 139人,近视率为51.77%(1139/2200);高中近视率最高为83.83%,其次为初中73.43%、小学27.63%,幼儿园近视率最低为12.88%,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近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较高,儿童青少年视力状况形势不容乐观,且随着年级阶段的上升,近视发生率不断升高。从小学开始近视率快速上升,到初中阶段,近视发生率已高达73.43%,提示出这个阶段是近视防控的重要时期。而这可能与该时期学生眼球结构正处于发育阶段,此时学生若近距离阅读时间增加,会增加学生的近视发生率[6]。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是否近视分组,将小学、中学及高中学生的人口学特征、视力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在性别、户外活动时间、睡眠时间、父母近视情况、课间休息活动场地、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长、眼书距离是否超过一尺、使用移动设备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女)、户外活动时间(<2 h/d)、睡眠时间(<9 h/d)、父母近视情况(一方或双方均近视)、课间休息活动场地(教学楼内)、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长(≥3 h/d)、眼书距离是否超过一尺(否)、使用移动设备时间(≥2 h/d)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学习更为刻苦努力、喜好吃甜食、近距离用眼时间较长,且户外活动较少等有关[7]。户外活动能减缓近视的发生、发展,强光可抑制形觉剥夺性近视,或暴露在强光下,体内维生素D和多巴胺水平增加,故针对儿童青少年需鼓励其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即使学校无法提供大段的在校户外活动时间,但可利用课间时间进行户外活动,以起到近视防控效果[8-9]。良好的睡眠质量及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保证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的重点,充足的睡眠时间能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缓解眼睛疲劳,眼球屈光发育系统与视网膜生物钟及视网膜昼夜节律间具有密切联系,长时间缺乏睡眠会使昼夜节律改变,增加近视的发生风险[10]。遗传因素作为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父母近视会对其子女的眼球结构造成影响,导致近视的发生[11]。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间延长会导致眼球处于持续紧张调节状态,上斜肌收缩,增加眼球后压力,牵引巩膜,眼轴增长,形成近视[12]。不良用眼习惯会对视力造成负面影响,眼书距离过近会导致视疲劳,眼部肌肉高度紧张,会不断形成轴性近视[13]。近年来电子产品不断普及,使用移动设备时间过长,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球肌肉痉挛,导致轴性近视[14-15]。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多方面入手以达到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建立监测、预防机制,以保护学生视力,降低近视发生率。

综上所述,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较高,父母近视情况(一方或双方均近视)、课间休息活动场地(教学楼内)、完成作业及看书时长(≥3 h/d)、眼书距离是否超过一尺(否)、使用移动设备时间(≥2 h/d)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需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视力发生率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保护视力等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视力不好的犀牛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