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素养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的原则

2022-11-20 05:00金军华
初中生世界 2022年12期
关键词:情境设计语文

■金军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明确指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郭华教授认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真实的学习任务情境,以某一任务作为学习驱动,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探究过程,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不仅能有效地引发、唤醒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内在情感,变课文的情境为现实学习需要的情境,而且能让学生置身在具体情境中,激发他们的认知、想象、思辨等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在任务情境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达到“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理想境界,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设置语文学习任务情境,成为许多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但由于不少教师在尚未透彻理解学习任务情境创设须依托的教育背景与理念、内涵特征与操作方法的情况下,便跟风尝试,所以收效甚微。有些教师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较为虚假,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偏离语文学科本质,导致语文味的丧失;有些教师的学习任务情境设计生搬硬套,不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有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凌空蹈虚,忽视对学习实效性的检测与反思;有些教师出现了概念的混淆和误解,将情境教学与任务情境学习混为一谈,甚至落入了“为情境而情境”的形式主义陷阱。如何在学习任务情境设计中避免以上失误?怎样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任务情境学习的价值?在此,笔者对语文学习任务情境设计的原则做一些探讨。

一、真实性

杜威认为,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思维的发展始终要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迁移与强化,因此,基于知识统整,致力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情境创设要具有真实性。教师提出的问题须是现实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学生有意义,并能够将其运用至实际生活。当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认知经验建立起联系,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探索更多学习方式,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升自我效能感。

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演讲“活动·探究”单元,主要有三个教学任务:一是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二是学习演讲稿的写法;三是举办演讲比赛。教师教学时将演讲与当下的疫情进行接轨,要求学生录制微演讲视频,赞颂那些在疫情中坚守岗位、表现突出的各类群体,并在班级钉钉群举办线上“微演讲视频评选活动”,选拔优秀的作品参加成果作品展。整个教学活动在真实情境下展开,课堂教学由任务驱动。学生为更好地完成任务,必须主动学习相关演讲知识,逐步完成任务。课堂上的学习呈现为探究式学习,学生就有了思考、探索和创造的空间。笔者教学刘湛秋的《雨的四季》,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来教,而是等到一周后,在一场秋雨如期而至的那天,引导学生在朱自清、余光中、刘湛秋的不同风格的文字中,欣赏和体悟他们对雨的独特意趣和情怀。课间,笔者让学生们撑着伞,三三两两徜徉在秋雨中的校园里,听听,闻闻,嗅嗅……全方位、全感官、全身心地感受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所提到的那一场“纯净你的灵魂”的秋雨所营造的意境。最后,学生带着真切的体验,以散文或诗歌的形式写下了《秋雨中的校园》。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写出了真实而又细腻的感悟。

学习语言文字作品,往往要“披文以入情”,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进入作品的情境,体验感悟,领会和理解作品的情、意、理。而作品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有的相对比较陌生,有的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基础,精心选择或创设一个学生相对熟悉又与作品相切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学习,就缩短了学生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使其沉浸到作品的情境之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将学到的新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驱动性

华东师范大学方智范教授认为,“学习任务群”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真实情境,一个是任务驱动。这两个要素合二为一,即“任务情境”。情境性驱动的关键在于,要真正找到情境与学习内容结合的关键点,引导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驱动性问题进行深入持续的探究,调动知识、能力、品质等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形成公开的成果,对核心知识和学习历程产生深刻理解,并能在新情境中进行迁移。

教学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情境:1.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里,你作为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请你向游览者讲述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2.纪念馆要以魏巍笔下的“最可爱的人”为原型设计一组(尊)雕像,并开展设计方案征集活动,请你为这个活动提供一个设计方案,为这个雕像取个贴切的名字,并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3.如果你是一位参观者,请你在展馆意见簿上写下你的感言。4.在纪念抗美援朝七十一周年感动人物颁奖大会上,请你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某个英雄人物(或群体)为主题写一段颁奖词。5.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围绕“我心目中的当代英雄”写一篇文章,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这五个学习任务的设计,把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直指文本内核。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必须要回归文本,研读文本。这样,文本的阅读、知识的学习、听说读写等训练,都融合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背影》,笔者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情境:1.设计海报。学校文学社开展朱自清散文作品展览活动,需要为散文作品《背影》设计宣传海报,你会如何设计?请你谈谈这样设计的理由,然后朗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说说哪一处最令你感动,谈谈为什么。2.开展“我是朗读者”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自己最喜欢的精彩片段,并说说这么朗读处理的理由。3.拍摄微视频。以《背影》中的第六段文字作为拍摄素材,从背景色调、背景音乐、人物肖像、动作、神态、旁白等方面设计镜头,为拍摄视频写一个脚本。

三个情境任务,由浅入深,形成任务链,从设计海报,到朗读表演,再到拍摄微视频,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任务驱动中,体会作品语言表达的魅力,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浓浓的父子深情。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代入角色,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这种特定情境中的思考、表达和交流更具对象意识和真实感,更易深入文本体验情感,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指向性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语文教学要能够让学生去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辨,提升思维,培育价值观,培养审美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在这些能力中,运用语言是最重要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及思辨能力、思维层次、价值观、审美情操以及文化底蕴都是内在的品质,必须通过实践中的运用才能体现出来。教学需要情境,但教师不能仅仅停留于“应景”,而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价值取向更多地指向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任务情境创设,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构建完整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并在学习和实践中解决问题,让语文学习真正地发生。

有位教师上《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时,给学生在投影中展示关于四季的雨的图片,然后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四季雨水的特点。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探究对于四季雨水特点的理解,然后分组向全班同学介绍“我的雨朋友”。第一位教师教学时出示雨的图片,创设了“寻找四季的雨”这一情境,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找到情境与学习内容结合的关键点,教学价值取向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而第二位教师开展的介绍“我的雨朋友”这个情境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鉴赏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为他们感受大自然中的山川风物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而语言表达能力和感知能力的提升,都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教学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教师一般都会带着学生阅读分析昆明的雨的特点,分析作者对昆明的喜爱之情。而汪曾祺笔下的昆明的雨到底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学生的理解往往流于肤浅。有位教师教学《昆明的雨》,与朱自清的《春》进行了比较阅读,先让学生找出《春》一文中描写雨的精彩段落,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朱自清与汪曾祺都是与扬州有关的作家,两个人的描写有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在这个比较阅读的任务情境中探究发现:朱自清的文字笔触细腻,运用了工笔画的方式写雨;汪曾祺则是运用写意画的方法写雨。朱自清写的是家乡的雨,如数家珍;汪曾祺写的是他乡的雨,记忆犹新。学生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体悟了不同文字的风格,把握了写雨的多种方法。

四、适生性

合适的情境既要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又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意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相契合,并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教师在情境创设的时候应当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认知水平,全方位地考察和设计,在学生兴趣和可研究性中找到契合点。教师在情境设计时,既要考虑学生能否在某段时间内完成,也要考虑可用的资源和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获得成就感。

《卖油翁》这篇文章,故事场面简单明晰,情节脉络发展清楚,矛盾集中尖锐,人物形象鲜明,文字晓畅易懂,语言中的潜台词丰厚。根据这一特点,笔者教学时设置了以下几个任务:以陈尧咨或者卖油翁的口吻,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做到既贴近原文,又生动形象;结合原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进行点评;根据人物性格续写故事结尾;分组排演《卖油翁》情景剧,注意场景以及人物的身份、性格、语气。课堂学习中,通过变换叙事人称的角度复述故事,通过点评、朗读、实物演示、模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借助学习任务情境自然地感受文本,品味文章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形象,体悟文本主旨。课本剧表演过程中,每个“小剧组”都展示了各自根据课文编排的短剧,既趣味横生,又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各个“剧组”相互启发,彼此学习,学习效果远胜传统的串讲式教学法。真实的情境使整个学习过程有料、有趣、有效,帮助学生从语文学习和群体活动两个层面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学习任务情境的设计有着广阔的前景。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树立情境意识,精心设计新颖生动又具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任务,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知识与生活碰撞生成智慧,让思维在实践探索中变得更加开放而深刻,从而让学生习得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设计语文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BUBA台灯设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