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21 03:40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初级中学张慧芳
中学政史地 2022年9期
关键词:挫折法治道德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伯阳初级中学 赵 军 张慧芳

“互联网+”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颠覆性冲击,使学生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地学习,并且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尽管互联网对教学而言具有许多优势,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师对将互联网引入教学过程缺乏应有重视,不注重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造成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的现象。因此,正确运用“互联网+”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师效率的提升,是道德与法治教学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引入互联网技术,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时,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对犯罪的概念、刑罚的内涵等理解不同,优秀生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理解,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但是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存在理解深度不够的问题。为此,教师充分运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学习任务单,如: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解决。然后,教师用微课展示相关案例,并让学生回答:犯罪具有什么特点?刑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刑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用刑罚?怎么杜绝不良行为和预防犯罪?等等。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针对疑难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探讨,打造优生帮扶学困生的学习模式。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解决优生“吃不饱”的问题,帮助优生实现知识的拓展与拔高,如可以让优生探讨“为什么说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等问题,使优生在帮助学困生解决基础性问题实现知识的巩固与内化后,再实现知识的延伸。这样,各层次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充分运用任务教学驱动探究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各层次学生的探究热情,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应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可以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习空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的预习环节,教师设置如下探究任务:你在生活中遇到哪些不如意的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件?当你面对挫折时,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你了解哪些名人克服挫折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灵感悟写出来。学生线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线下提出来。如有的学生提出:怎样增强抗挫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或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正方的观点: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反方观点:挫折使人失去自信。在辩论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事实依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因此,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与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应用互联网,优化教学评价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通常是单向的,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实现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形式,使评价更公正、客观。

例如,在教学完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时,教师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检测。然后,教师将每位学生的答卷上传于网络,让学生根据教师上传的答案进行批阅与评价。这样,教师在试卷评析时就更有针对性,促进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技术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高效。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对学生实现正确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挫折法治道德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Holism in Education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挫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