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
——以初中政史地学科为例

2022-11-21 03:40河南安阳林州市合涧镇二中
中学政史地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岩教研学科

●河南安阳林州市合涧镇二中 王 萌

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互融,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一、学科融合的概念、作用

学界对学科融合的概念虽然没有严格的界定,但各种说法都存有共性,即认为学科融合是将存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进行统整的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二、学科融合常见的表现形式

1.地理与历史的学科融合。

央视《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里中山市实验中学的历史老师王海岩火了。教历史,却热爱地理,熟记中国所有县级行政区;熟读地图,也喜欢画地图,可以在黑板上四分钟手绘出中国地图的大致轮廓。王海岩老师是朋友口中的“地图哥”,也是老师们眼中的“移动百科全书”,更是学生们心中的榜样。在王海岩看来,历史和地理不分家,学好地理培养的是横向的空间感,历史则是纵向的时间轴,要让学生学习到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2.地理与语文的学科融合。

讲述赤道时,可以引用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时节时可以引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时可以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

3.地理与政治的学科融合。

2021年国家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国家公园。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这体现了政治和地理的结合。

三、学科融合出现的问题

1.喧宾夺主。

有些老师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带领学生逐字逐句翻译一些难度高的史料。这样,喧宾夺主,没有抓住教学重点。

2.为了融合而融合。

学科融合的目的和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一切学科融合都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这是学科融合的根本取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体现学科融合思想,多方嫁接其他学科知识,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糅合在一起,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四、学科融合的锦囊妙计

1.课题选取是基础。

适合进行学科融合的课题应该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性意味着这样的话题是多学科都在关注的话题。比如现在强调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语文学科、历史学科、政治学科都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2.确立主线为关键。

学科色彩很明确,分清主次,以本学科内容为主线。

3.目标调整确方向。

进行学科融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掌握两门学科、三门学科甚至更多门学科的内容,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

4.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

(1)分年级组成的跨学科教研活动。这种形式有利于把握学生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准确把握学情。

(2)城区学校和乡镇学校开展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同一节课由不同老师来教,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个人习惯、授课环境等的不同使授课效果存在差异的课堂模式。

学生的学习是一场综合性的活动。作为新时期教师,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唯有坚持学科融合,才能实现教学新手向教研能手的跨越。

猜你喜欢
海岩教研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有心人的世界
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海岩:有心人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