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探析

2022-11-21 10:04侯莲梅戴丽红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道德

侯莲梅,戴丽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中铸就的一种精神品质,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追求、政治理想、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科学态度、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方法论、人生观、价值观、群众观等的本质映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然职责和重要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一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积极探索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契合点,实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有效融入。

一、在“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教学中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实现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首要内容,其目标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路径。具体来说,就是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形成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明白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以其思想言行是否合乎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历史进步为根本尺度的。人生价值的实现既要从社会和个体自身客观条件出发,也要不断提高能力、增强本领;明白一个人只有辩证对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等各种人生矛盾,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担负起时代职责和历史使命,才能成就出彩人生的道理。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与“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的教学目标、内容高度契合。在人生追求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革命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维护好、实现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奋斗的目标,体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这一崇高的人生追求;在人生态度上,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探索真理,不惧牺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体现出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的人生风貌;在人生价值的抉择和实现上,中国共产党人将为国家、民族和人民作贡献,推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作为衡量自身人生价值的根本准则,勇立潮头,不断砥砺奋进。回望历史,在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党的领导者、杰出革命者、优秀建设者,不计个人私利,“在任何情况下,都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荣誉、享受让给群众,处处以身作则,团结带领群众前进”[1]515;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他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每一次遭遇挫折、身处逆境时,中国共产党人总是能排除万难、励精图治、发愤图强,而身处顺境时又抓住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苦乐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生死观和“勇于战胜逆境、善于利用顺境”的顺逆观。

中国共产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体现在一个个中国共产党人鲜活的革命故事、奋斗故事中,将中国共产党这一精神融入人生观教学,可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典型事迹进行:一是围绕人生追求,讲述中国共产党重要党史人物是如何自青年时就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如李大钊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毛泽东青少年时就立志“救国救民”、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真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二是聚焦人生态度,讲述革命时期党的领导者、革命志士、革命英烈等在艰苦的生活条件、残酷的斗争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艰巨的革命任务面前展现出来的乐观自信、百折不挠;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坚定意志,英雄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等;改革开放时期吴仁宝、孔繁森、吴金印、杨善洲等优秀共产党员、先锋人物不畏艰难,带领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发展致富的拼搏精神;新时代科学探索、脱贫攻坚、抗击新冠等各条战线上优秀党员知难而上、勇攀高峰的昂扬斗志,勇挑重担、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舍生忘死、逆行而上的无畏气概。三是围绕人生价值观,阐述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革命者、优秀建设者在人生道路上的价值选择、价值追求和价值践履。

二、在“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中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其目标旨在帮助大学生认清理想信念的基本理论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进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信念和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增强对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与“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内容、目标高度一致。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2],“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180。回顾历史,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白色恐怖”面前、艰苦斗争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遏制、艰辛创业之中;无论是改革开放前期身处社会主义低谷之际、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中,还是当前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新冠肺炎疫情发动对我国的强势围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都始终不渝地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谱写出了壮美的革命史诗、建设华章、改革画卷和新时代篇章。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的历史”[4],一部“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去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胜利的历史”[4]。

“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3]37将中国共产党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革命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学,需要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去挖掘素材、汲取营养:一是融入党的创建史,深刻阐明在当时众多的“主义”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如何冒着艰难险阻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遇敌人暗探袭扰、被迫中断之后为什么能够依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不退不弃;二是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详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在经受一次次挫折之后一次次奋起,为什么能够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三是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讲清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中是如何团结带领人民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四是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改革开放史,讲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内外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及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抵制资本主义腐蚀,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是融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史,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是如何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

三、在“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教学中诠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之于中国精神的关键作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和时代风貌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其目标旨在引导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良传统,形成对中国精神的正确认知、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将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和社会主义属性的爱国主义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弘扬起来,增强深化改革、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改革创新的能力,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实践者。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精神从古代到近代进而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5]。换言之,中国精神的特质、内涵、形态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引领和推动下不断获得升华、丰富和发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铸就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爱国爱民、敢为人先、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从而使中国精神有了红色文化因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动员全党和全体人民,继续发扬伟大革命精神,构筑了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国际主义为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风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开放自信等一系列新的精神品质,使中国精神以更加饱满的姿态勃兴于世界舞台。中国共产党培育生成并丰富发展的革命精神促进了中国精神的升华与勃兴。中国共产党培育、丰富、发展革命精神的实践历程深深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还是中国精神的坚定弘扬者,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展示出中华民族最高风范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最坚定、最彻底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些都与“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教学的内容、目标具有逻辑统一性。

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教学,需要采用一专多点的方式。“一专”,即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国精神”作为一个专题,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如何实现对传统中国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筑起包括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小岗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谱系,在世界舞台上高高立起中国精神旗帜的。“多点”是指分别以爱国主义、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为重点,展开教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其一,围绕爱国主义精神,讲述革命战争年代彭湃、方志敏、赵一曼、刘伯坚、左权等革命烈士,将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舍家为国、视死如归的革命故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王进喜“用生命为祖国献石油”的光辉事迹,钱学森、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冲破美国政府种种阻挠、投身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奋斗历程;改革开放以来,“老船长”王书茂“为国护海寸步不让,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卓嘎数十年如一日抵边放牧守国土,“雷达铁军”组建者刘永坦为祖国海防装上“千里眼”等先进事迹,以及任长霞、黄大年、黄文秀等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其二,围绕实事求是,讲述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思想路线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践行。其三,围绕改革创新精神,讲述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接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进行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知识创新,取得辉煌成就的不凡历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改革创新精神的生成、意义、价值和要求,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各项事业中去。

四、在“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标准”教学中凸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践履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标准”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根本内容,其目标旨在引导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和显著特征,在理论和实践上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笃信,进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生成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引领和价值践履,浸润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确立为自身的终极价值追求,并在随后所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具化、践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把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作为价值目标,将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惜牺牲一切作为自身的价值准则,殚精竭虑、身先士卒,铸就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独立自主、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精神丰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6],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铸就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自力更生的精神丰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致力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前进,铸就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为价值原则,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15,把我国社会建成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攻坚克难,铸就了爱国奉献、求真务实、改革创新、不懈奋斗、大国担当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价值观念、价值践履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的核心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起着坚实的引领作用。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可按照“先整后分”的思路展开:其一,从整体上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脉络,阐释好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共产主义价值理想同我国具体发展阶段紧密结合,培育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制出“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分层讲述。一方面,在讲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原则时,阐释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提出的国家建设目标和社会建设目标,以及围绕这一目标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另一方面,在讲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时,选取革命先辈、共和国元勋、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向上向善好青年”等先进模范人物,讲述他们在践行热爱祖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友爱善良价值观方面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践履中体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五、在“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教学中彰扬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品格

“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基本内容,其目标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强烈的道德责任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努力塑造良好、高尚的道德品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立场、道德操守、道德风范和道德准则。在道德立场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要为人民服务,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要求每一个党员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在道德操守上,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修身自律、保持节操,要求每一个党员做到严格自律、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甘于清贫。在道德风范上,中国共产党人“有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维护团结的崇高;有不求名利、埋头实干、大公无私,甘愿为人民的利益奉献一切的崇高;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开创党和人民事业新局面的崇高;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崇高”[8]。在道德准则方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共产主义道德为引领,破除等级观念、特权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身体力行倡扬人人平等、友爱互助、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蕴含并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中国革命道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既与“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教学目标、内容有着高度的契合,也是“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教学范本的重要源泉。

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融入“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教学,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社会主义道德教学中,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确立起了社会主义道德;以老一辈革命家、优秀共产党员的道德践履故事为载体,诠释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以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舍己为公的道德品格,确证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品质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引领和典范。二是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教学中,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在道德建设和道德实践中是如何实现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弘扬和创新的。比如,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推崇仁爱、注重以和为贵的美德,倡导自尊自爱、关爱亲人、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热爱大自然的道德追求;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的美德,不断开展“自我革命”,督促每一位共产党员克治慎独、自我反省、自我完善,永葆共产党人道德本色和先锋队性质。三是在中国革命道德教学中,讲述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事迹,呈现其为人民服务、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牺牲、无私奉献、严于律己的革命道德践履。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道德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道德即自然”新证——儒家生生伦理学对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中国的出行革命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