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与实践向度

2022-11-21 10:05范玉鹏
关键词:总书记民族时代

范玉鹏,周 倩

(1.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出的育人新目标,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提“时代新人”[1],之后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又反复强调,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这些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党在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入学习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科学把握其逻辑理路、理论内涵及实践向度,对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时代新人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也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拓新;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是扎根中国大地育新人的价值旨归。

1.1 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拓新

人的发展是一切时代命题的出发点,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过“时代新人”一词,但是其所创立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则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随着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不但需要新人,也必定创造新人。他们在考察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新人”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榨”的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根本。一是共产主义“新人”是自由发展的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抨击了专制制度和旧式分工对人性的压迫,认为共产主义“新人”应从私有制和阶级剥削的桎梏下真正解放出来,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来自由选择职业和变换工作,最大限度实现自由发展。二是共产主义“新人”是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既是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完整发展,也是才能、志趣、潜能、知识的共同提升,同时还是政治权利、财产权利、社会保障权利、文化权利和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

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育人思想基础上,首次提出“三好论”,号召全国青年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3]。之后,在《做革命的促进派》的报告中,毛泽东再次指出:“我们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4]历史和实践证明,毛泽东提出的“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标准,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时代新人培育的创新发展,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四有新人”。他指出:“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5]。同时,邓小平还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5]35,为社会主义新人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国际化元素。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及邓小平关于共产主义新人及社会主义新人的论述,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强有力的学理支撑和理论基础。

1.2 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逻辑是理论逻辑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任何时期,“时代新人”的培养都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演进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6]的时代产物,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性地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才培养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形成的文化根基。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理想人格”的培育,尤其是强调以社会责任涵养理想人格。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境界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君子风范,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韧品格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无不是重“理想人格”培养的生动体现。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本领”的养成,尤其是强调“博学”和“笃行”相统一的重要性。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再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均强调要广博地学习,切实地力行。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使命担当”,尤其是注重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荣辱与共。例如,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到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均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鼓舞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自鸦片战争起,传统的人才培养观逐渐向现代转化,从洋务运动时期注重技术人才培养到辛亥革命时期注重民主共和观念培养,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注重科学与民主精神培养,无不体现人才培养观念的变化。尽管不同阶层对人才培养的观念不同,但“育新人”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7]从探究时代新人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思想,有着丰富的历史逻辑基础。

1.3 实践逻辑:扎根中国大地育新人的价值旨归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1]。时代新人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必将扛起时代重担和历史责任,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脚踏实地、敢为人先,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个人力量。

培养时代新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以青年为代表的时代新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其积极参与。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和一代代堪当大任、努力拼搏、勇于创新的时代新人分不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新人为之不断努力。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培养时代新人,使以青年为代表的时代新人能够立足本分、砥砺奋进、埋头苦干,把忠诚和智慧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投身于民族复兴的大潮中。

培养时代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举措。现代化之路是艰辛而伟大的。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世界宣告,要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在21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要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就需要实行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切实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历史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昭示我们,以青年为代表的时代新人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树立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引导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打破束缚时代新人成长发展的条条框框,完善时代新人发展的体制机制,让时代新人能够放开束缚、追逐梦想。

培养时代新人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诉求。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并呈现新的特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转向,时代新人培养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我们的美好生活建设现状与群众的要求尚有距离,群众对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政府必须重视青年、信任青年、关心和支持青年,不断培养出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时代新人,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时代新人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共识与力量,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在美好生活建设中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从而为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更大力量。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其思想精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其素质定位,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是其价值禀赋,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是其行动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科学指导与现实遵循。

2.1 思想精髓: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新的时代孕育新的青年,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8]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以青年为代表的时代新人为振兴中华和民族复兴挺身而出,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伟大时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是对时代新人的精准定位,既是“育新人”的逻辑起点,又是“育新人”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就培养时代新人的逻辑起点来看,“民族复兴”是现实逻辑中培养时代新人的目标指向。与历史其他时期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相比,时代新人的培育、塑造与养成皆是围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目标而进行。时代新人肩负的是“大任”而非“小责”,是“主角”而非“过客”,是将见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另一方面,就培养时代新人的评价标准来看,能否扛起民族复兴重任,是衡量其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摆脱深重苦难,寻求民族复兴之路。鸦片战争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之国沦落成受西方列强欺凌的贫弱之国。之后,无数仁人志士为探求民族复兴之路开启了一次次艰难探索,既有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但均没能带领中国走向复兴之路。最终,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落到了中国共产党身上,经过顽强不屈的艰苦奋斗,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时代新人作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必须心系民族复兴重任,既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出众的才能,还要有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同时还要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之栋梁。

2.2 素质定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时代新人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核心素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时代新人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精准回答。五育并举、深度融合、一体改革,才能谱写全面育人新篇章。德是成才的基本前提,要有为国家民族谋复兴之大德、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之公德以及修身律己之私德。智是成才的核心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广博的见识,还要有较高的智慧、过硬的品质,德才兼修、德才兼备。体是成才的保障条件,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既能强健体魄、增强体质,又能砥砺意志、凝聚力量。美是提升成才的境界,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美不仅是外貌美,更是思想美、人格美和心灵美的内在统一。劳是成才的实现途径,通过劳动能让学生懂得劳动的光荣与艰辛,增强其对劳动的认可和尊重,最终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真正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提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历代共产党人育人观的精髓,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根本要求,是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的完美统一。德智体美劳的能力素养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指标,影响着学校发展的近远期目标和育人目标,关系着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因此,我们应当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将时代新人塑造成“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3 价值禀赋: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9]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规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提出的时代新人应该持有的价值禀赋。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相互联系、彼此促进的有机统一体,依次回答了时代新人“想不想、能不能、敢不敢”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问题。首先,有理想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因而,作为国家和民族希望的时代新人,应自觉把“志存高远”放在首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之中,让青春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奉献中彰显人生价值。其次,有本领是时代新人投身实践的基础。时代新人在成才过程中,除了有理想,还必须具备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本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11]的嘱托,着眼时代需求,既要打牢基础知识又要及时更新知识,学有所长、学有所专、专有所精,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和本领。最后,有担当是时代新人砥砺前行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就青年成长成才主题多次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与广大青年相维系,广大青年必须责任在肩,不断激发学习工作的内在动力,学会尽责,勇于担当;必须义无反顾地担当起历史重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12],找准自己的方位和扮演的角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2.4 行动角色: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3],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述的话语,是对时代新人角色的准确定位。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国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13]27。青年应坚定信心,努力拼搏,让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话语表述,既是时代新人内涵的拓展,也是他们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标签,其包含了3层含义。一是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无论是从欣欣向荣的精神风貌上,还是从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上,青年一代无疑是新时代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生逢其时的广大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要秉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精神,努力拼搏,脚踏实地,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二是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开拓创新的道路是艰难的,其中必然有挫折和失败,尤其是我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而青年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最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秉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勇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铸就辉煌。三是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14]广大青年要把视线投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只有把个人进步同国家、民族发展结合起来,才会让一个人充满斗志和干劲,才能做成一番事业、成就一番事业。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唯有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实践向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1]由此,培养时代新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面予以支持,让时代新人真正成为民族复兴大任的中坚力量。

3.1 教育引导:构筑时代新人的精神高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15]教育引导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前提条件,要通过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引导时代新人将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不畏艰难,不畏险阻,勇担历史重任。

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时代新人必备的精神素质与时代品质,要对时代新人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教育,使时代新人认识到共产主义理想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唯有信念坚定、理想远大,才能在时代发展的坐标轴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自觉承担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自觉以时代新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于磨难中砥砺前行,于困苦中汲取养分。

二是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7]3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蕴含着人文精神、道德修养、价值规范等育人内容,还蕴含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都是培养时代新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要积极将其融入“育新人”中去,加强时代新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及实践,从而更好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引领师德建设[16]。时代新人应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为了确保其内化为时代新人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一方面要内强素质,在课堂学习、党团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讲清讲透讲生动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要外树榜样,善于发挥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榜样作用,激励时代新人学有所范、行有所样,对标榜样,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成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示范者和推动者。

3.2 实践养成:增强时代新人的行动自觉

理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11]13要培养真正的“时代新人”,就必须强化实践养成,于劳动实践、社会实践、礼仪礼节养成中锤炼品格,增强才干。

一是重视劳动实践养成。劳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劳动实践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实习实训基地、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渠道,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入工厂、走进军营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里受教育、长才干、做奉献。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大讲堂”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综合运用讲座、微信、微博、手机App等途径,让时代新人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感受劳模精神、聆听劳模故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勤奋学习、勤于钻研、勤勉敬业,在劳动实践中坚定对民族复兴大业的责任担当。

二是加强社会实践养成。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时代新人的培养不能止于口号、囿于说教、陷于理论,而应走向社会、立足现实、落在实处。时代新人应走进社会,多参与实践活动、多创造实践成果、多经历实践问题、多磨炼实践意志,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时代新人唯有将自身置于社会实践场域中,投身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将自我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广大劳动人民同甘苦、共呼吸;才能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日常生活中身先垂范、躬身践履,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任而拼搏奋斗。

三是强化礼仪礼节养成。礼仪礼节是道德素养的体现,也是实践养成的载体。《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规范开展升国旗、奏唱国歌、入党入团入队等仪式”[17],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通过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及传统节日等,如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雷锋日、植树节、清明节、世界红十字日等,组织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时代新人的仪式感和参与感;通过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各项社会礼仪规范,引导时代新人不断深化使命担当的情感认同,感怀历史,铭记使命,弘扬传统革命精神,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职责。

3.3 制度保障:提供时代新人的发展支撑

时代新人的培养不仅依靠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更有赖于制度保障。制度作为规范标准,其保障是全方位的。有制度方面的保障,时代新人的培养才能确保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18]培养时代新人需要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政府、社会、学校等的育人合力,让他们在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一是政府要提供育人政策保障。时代新人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国家未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政府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既要高屋建瓴统筹把握教育走势,又要深接地气。要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予以倾斜;不断推进教育一体化,补齐教育短板,实现教育公平;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多方协同、同向同行的培养合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推动社会文明不断焕发新气象;构建人才对外交流机制,鼓励支持广大青年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彼此之间的对外开放和交流互鉴。

二是社会要提供育人环境保障。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时代新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要在社会上弘扬中国精神,依托大众传媒和网络教育平台等,凝聚全社会的力量,鼓舞和激励时代新人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用先进典型事迹感染人、熏陶人、激励人;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传播好声音,放大正能量,提高广大青年对不良之风的鉴别能力。

三是学校要提供育人平台保障。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时代新人培养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培养目标上实行差异化管理,针对不同学段及不同层次学生给予差异化的目标导向;在育人主体上引导广大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始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7]379,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让时代新人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课程内容上强化通识教育和跨学科性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上推动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积极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吸引青年学生积极学习;在教学评价上遵循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规律,创新多元化评价方式,坚持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统一。

猜你喜欢
总书记民族时代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MINORITY REPORT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