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阻力·合力:建党百年时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

2022-11-21 10:05
关键词:主体红色中国共产党

周 翔

(闽南师范大学 化工与环境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2]10红色文化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是展现中国共产党立体化形象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政治清醒、牢记初心使命的“清醒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加强红色文化传播能够帮助人民群众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共产党,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使之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 魅力: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表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加强红色文化传播能够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坚定支撑。

1.1 发挥红色文化的解释力,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

红色文化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历史。它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实践,“以一系列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文物、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仪式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价值理念等符号系统为载体”[3]。红色文化能够帮助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其一,红色文化确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红色文化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光辉历程,体现和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格,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历史活动的价值取向必须回归到人本身。人民幸福程度是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衡量标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2]3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持续奋斗:首先,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从而锻造形成了建党精神以及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留下了井冈山革命遗址、瑞金革命遗址、延安革命遗址等一系列革命圣地;其次,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不懈奋斗,从而凝聚了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等等。这些伟大精神和红色资源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终未改,从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中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正确的领导力量。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梳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始终不渝地拥护党的领导。

其二,红色文化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各个阶级都在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融入中国具体实践,为中国革命成功找到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4]111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红色文化,充分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是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科学理论,深刻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完全正确的,进而持续向时代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

其三,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又有着不同的内容表征,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具体国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有效推动了革命走向成功,深刻印证了中国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必然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比较一般的战争,一般的革命战争,又有它的特殊的情形和特殊的性质。”[4]171所以,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开辟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事业成功的重要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基于当时的现实诉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雷锋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奋勇开拓、砥砺前行,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铸就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劳模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在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凝聚了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等。红色文化是基于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深刻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1.2 发挥红色文化的引导力,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1这个初心使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执着奋斗百年的意义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411可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与《共产党宣言》中所展现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品格,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这个初心使命不仅记录在各种革命实践和革命文献里,还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红色文化积淀了众多感人肺腑的红色故事,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画面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深沉情怀,闪耀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信仰的不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筑牢新时代党和人民的精神高地和精神家园,向广大人民群众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政党。

1.3 释放红色文化的感召力,夯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能够不断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7]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全部历史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推动。建党百年的历史也深刻证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是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只有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党的领导,并自觉团结和凝聚在党中央周围,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11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能引起人民群众的情感共鸣、思想共识和主体意识。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故事,有利于人民群众全面、科学、立体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担当精神,使其发挥历史创造者的主体自觉,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2 阻力:红色文化传播的现实阻滞

红色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然而当前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仍存在主体阻滞、内容阻滞、环境阻滞等问题。

2.1 主体阻滞:传播主体类型的差异分散了红色文化传播合力

传播主体指的是红色文化传播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统筹着“何时传播”“对谁传播”“传播什么”“如何传播”等问题。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除了传统主流媒体,各级各类的官方自媒体、组织、个人等也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媒体融合发展延伸和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的范围,进一步开拓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场域,线下线上相结合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

但由于知识水平、地域分布、价值观念、个人经验等存在差异,加上不同传播主体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有选择性的传播,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不能形成相对统一的传播合力。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传播目的各异。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但是不同传播主体有着不同的传播目的,甚至存在个别打着传播红色文化的旗号谋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规范红色文化传播,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主体的管理,才能形成传播目的一致、传播力量集中的大宣传格局。其二,传播时效分散。不同的传播主体对同一时事要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感知力和反应力存在差异,部分传播主体不能及时地利用重要热点事件、重大纪念日进行红色文化传播,弱化和分散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时效性,未能形成强大的传播合力,没有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凝聚共识、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其三,国际传播力不足。文化软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红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囿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致使我国红色文化传播主体在话语阐释、话语叙事、话语转换、话语艺术等方面与国际社会接轨受阻,进而使得红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受到阻滞。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红色文化线上线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传播,而且加大了红色文化传播主体共识凝聚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红色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2.2 内容阻滞:内容转化困境限制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覆盖面

从时间轴上看,红色文化囊括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3个阶段,是历史性与现实性、政治性与价值性的多重文化模态。

一方面,红色文化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其中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占据重要地位,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及其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物质形态多为遗址、遗迹等。如何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保护与传承好红色文化,关键是做好内容转化,激发人民群众对红色历史的探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8“我们要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并用以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9]8“我们要传承好人民军队的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9]11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要面向的重要群体。然而,由于不同群体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对红色文化传播内容认识和解读也会存在差异,这就要选择好最佳切入点,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既还原历史事实又易被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故事。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政治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了共产党人的自信底气和使命担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同时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价值性。然而,由于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历史性,面临着内容转化的时代困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红色故事分布在不同地域,在内容转化过程中,若没有根据具体受众展开话语转化,而是以统一的政治话语、宣传话语来讲述,传授效果将受限[10]。对此,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应将红色文化转换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使他们听得懂、看得懂。只有这样,红色文化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与内化。

2.3 环境阻滞:网络环境的复杂弱化了红色文化传播效果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172-173人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容易受到特定社会环境的感染和同化。当下,互联网是贯通生活、学习、教育、社交等不同领域的“连接器”,深刻影响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而互联网衍生出的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在网络上的延伸,同样对人产生影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6]146而且这种有生命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6]153。因而,即使网络行为以虚拟的符号化形式体现,但其背后的行为主体必定是“现实的人”。网络生态环境必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催生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现象,部分公众账号和个人账号可能会为获取关注与流量进行恶意营销,这些使得网络生态环境变得复杂多样,加剧了网络空间的治理难度。同时,随着国内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趋势日益加剧,网络空间成为意识形态输出和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重要场域。部分西方国家向全球输出所谓的“普世价值”,企图构建文化殖民体系,达到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甚至还有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恶意歪曲中国共产党党史、抹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分裂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这使得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思想文化的冲击和解构,从而弱化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3 合力:建党百年历史时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路径

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是建党百年历史时域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要通过主体联合、内容整合、环境应合、媒介融合、教育配合等路径,不断推进红色文化实现有效传播。

3.1 主体联合: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红色文化传播大格局

传播主体在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关红色文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将多元传播主体协同联动起来,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形成同向同行的传播大格局,是红色文化传播顺应新时代传播规律的重要举措。只有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传播的大格局,形成传播大合力,才能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传播向纵深发展。

一方面,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凝聚不同传播主体的向心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5]20历史深刻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同传播主体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开展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另一方面,要坚持多元协同原则,搭建多元合作交流平台,明确划分不同传播主体的职责,合理定位各自的传播对象群体,提高传播的覆盖面。

同时,要创建有利于不同传播主体进行经验分享、共识凝聚、多方合作的平台,为提升红色文化传播效率和质量创造条件。通过平台不断提升传播主体的综合素质,实现不同传播主体专业素质总体齐平、总体提升的目的,为形成不同传播主体协同联动传播机制提供人才支撑。正如邓小平指出:“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11]传播主体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如政治洞察能力、信息采集能力、国际传播能力等,如此才能发挥合力,形成红色文化传播大格局。

此外,还要提升传播主体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数字化传播的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算法推荐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基于算法推荐的智能化传播能通过人们对信息的阅读、点赞、评论、转发、收藏等网络行为,实现对不同受众偏好的分析和收集,并根据受众偏好实现信息的智能化、精准化推送,以此形成智能化传播场域。因此,在构建沟通合作平台的同时,要打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共享学习平台,从整体上提升不同传播主体的数字化传播技能。

3.2 内容整合:构建内容创新转化的红色文化传播资源库

如何把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转换为具有吸引力的传播内容,是红色文化能否发挥思想引领作用的关键。红色文化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不同传播对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实现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一方面,要抓住重要时机,根据社会热点和焦点话题,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最多、谈论最多的主流话题当中,实现红色文化内容与现实需要的有机衔接。如根据社会热点和重大纪念活动,把红色文化转换成相关的影视作品、短视频以及通俗易懂的故事等文艺作品,以此起到思想引领和教化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利用新兴技术,构建内容和形式创新的红色资源共享数据库。构建红色资源共享数据库应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把红色文化转化为数字资源,充分利用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把革命根据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文化物质资源转换为数字资源,让人民群众能跨越时空进行虚拟化的沉浸式体验。

3.3 环境应合:营造环境协同发力的红色文化传播舆论场

传播环境对传播效果能够产生正向推动或逆向阻滞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朗的传播环境,形成正向的舆论场,是实现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助推器”。“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和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12]红色文化传播需要良好的传播环境作为支撑,以此推进舆论的正确引领,起到凝心聚力、团结人心的作用。

一方面,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深刻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为什么行。在传播红色文化过程中,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学习和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增强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红色文化自信。要通过话语方式转换,让不同年龄阶段、知识水平、精神层次的群体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背后蕴含的信念和信仰。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构建遵法守法的社会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5]22要在全社会大力推行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用法治手段治理社会环境,在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为红色文化有效传播创造有利环境。

3.4 媒介融合:打造媒介融合发展的红色文化传播媒体群

媒介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对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媒介传播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优势,在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时效性等方面较之传统媒体具有重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13]这一重要论述为各大媒体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红色文化传播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新的发展。

当前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教育、娱乐、购物、社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14]快速崛起的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力度和效度等方面,对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造成了冲击,但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在权威性方面不如传统媒体。对此,红色文化传播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既要发挥传统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的主导性和权威性,又要发挥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以此提高红色文化传播的效率和覆盖面。

3.5 教育配合: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作用

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对象。而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重要场所,因而学校做好红色文化传播工作至关重要。教育本身就是对知识文化的传播,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推进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一环。在学校教育主阵地,要让广大青少年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从红色文化中体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学习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其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教育机制。红色文化教育是一个过程,涉及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相关部门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根据青少年各阶段的成长成才特点和精神文化需要,有计划、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形成递进式的一体化教育机制,为各级各类学校有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依据和遵循。其二,要以课堂为依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课堂是学校传授文化的重要场域。要在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好红色故事,让青少年在系统化的教育中了解红色文化、认同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感悟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感悟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以此培养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增强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其三,要以实践为抓手,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毛泽东指出:“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4]292实践是认识的落脚点,只有把学习到的知识文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认识才有意义。因而,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基层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引导青少年把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运用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去,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4 结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铸就百年历史辉煌和成就的结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加强红色文化传播是一项重要的宣传任务。红色文化传播具有宣传阐释、凝心聚力、铸魂育人的重要意义,要通过联合各方力量,克服一切阻力,不断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传播,以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

猜你喜欢
主体红色中国共产党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论碳审计主体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何谓“主体间性”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