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促进与服务研究

2022-11-21 13:25孙朝云程凤林周林锦刘旭浩刘士琴安达
福建轻纺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源实训院校

孙朝云,程凤林,周林锦,刘旭浩,刘士琴,安达

(衡水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1 研究背景

2019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往届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百万扩招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战略,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立足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为更多人群提供职业教育机会,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政策实施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生源多样化、基础层次差异巨大、待就业人数剧增等问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就业促进与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达国家主要以立法形式通过规范化制度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保证,采用课程内容专业化、培训项目多元化等形式进行专项训练,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有关学生就业的理论研究较成熟,实践效率较高。

我国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就业政策支持方面的研究较多,研究思路集中在高校、企业、学生、家庭多主体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深度和广度已达到一定层次。自百万扩招政策推行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已有部分研究成果,以“百万扩招”为关键词在知网可搜索到约100余篇相关文献,但数量相对偏少,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 百万扩招政策实施的意义

2.1 百万扩招政策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新世纪以来,中国已实施了多项高职教育改革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将高职院校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提升了高职院校紧跟社会发展、市场需要、助力经济发展的意识。如今,高职院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地方高级人才,在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高职教育在服务乡村、教育脱贫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大约开设了1000多个涉农教育专业,高职院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在80%以上,为新农村发展培养了中坚力量。

在百万扩招政策下,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纳入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服务范围,毕业后他们将进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为促进地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在促进地方经济,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高职教育是弱势群体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随着自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每年新增学生数量逐年下降,造成高职院校生源严重不足,传统生源难以满足高职扩招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招生重点向退役军人、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等社会生源倾斜,这三类人员也是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通过职业教育提升专业技能来缓解就业困境,同时解决当前社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失衡问题。

2.3 高职院校办学模式转型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

新形势下,生源的多样化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高职院校要将社会紧缺的技能专业,对区域经济有重大影响的行业技术纳入培养方案,引导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甚至国外机构或个人介入办学主体,加速校企改革、校地共建,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

3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3.1 招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百万扩招政策下,生源渠道的扩大使得招生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克难攻坚、逐步解决。

首先,专业设置困难。高职院校主要依据目前社会需求量和就业前景设置专业,例如家政服务、现代农业、烹饪、机械维修、物流等专业当地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但是考生更倾向于劳动强度低、工作环境好的医学、会计、工程造价等市场相对饱和的专业。这就造成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完不成招生计划,社会需求量少的专业却暴满的不平衡状态,因此,需要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多渠道对考生进行就业形式分析和报考指导,才能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目的。

其次,录取标准难以确定。由于生源的多样化,一方面考生的既往学历难以认定,另一方面由于生源的类别、年龄、文化程度差异巨大,难以统一录取标准。为了保证录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有效性,就要不断积累经验、深入研究如何确定考核标准。

3.2 培养工作面临的问题

3.2.1 生源情况复杂多样

第一,生源基础水平存在差异。百万扩招情况下,生源主要以社会生源为主,其中包括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农民工、单位职工等各种不同人群,学历水平包括技工、职高、普高、中专、大专、同等学力等多种层次。不同的教育程度造成基础水平差异巨大,接受高等教育的起点不同。

第二,生源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社会生源存在着年龄差异,社会阅历差异,专业知识水平差异,导致学习能力差异。有的学员在社会上从业时间长,专业知识掌握程度高,甚至已获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有的学员年龄较小,刚刚踏入社会,没有工作经验,对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的职业背景、工作经历、年龄差异等导致学习能力差别巨大。

第三,生源学习习惯存在差异。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社会人员由于离开校园已久,加之学习基础薄弱,很难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心智成熟的学生则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面对学习困境,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生源学习需求存在差异。百万扩招生源对进行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同。有的学生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学历,从而谋求更好的工作;有的学生希望学习更高的专业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的学生为了获得高学历,满足职位晋升的需要。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同,学习内动力不同,学习效果也不同。

第五,生源学习时间存在差异。由于社会生源的特殊性,部分学生也可以做到全脱产,一直参与在校学习,大部分学生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承担着生活和学习双重压力,他们只能利用节假日和晚上时间参与学习,时间是碎片化的。这种情况就导致学校不能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不能及时把通知传达给学生,各种评比奖励标准不易确定。

3.2.2 培养实施困难

首先,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渠道包括下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这些群体的加入导致培养方案的变革。不同行业对培养标准的需求不同,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不同生源在培养方案、培训方式、培养内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不适用于类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扩招学员,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要根据学员特点,分类编制培养方案,实行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作为实训合作基地也要加入到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制定符合行业标准的实训方案。

其次,教师要对基础水平差异巨大的学员授课,难以把握教学难度,难以确定教学内容,难以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难以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加大教学工作量,还要提高教学技术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案设计,保证教学质量。

3.3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新召生源急需充足的教育资源来保障完成职业再教育,但是高职院校在扩招后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教育经费等方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多数高职院校仍然使用老旧的实验实训设备,实训环境无法按照行业标准打造;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扩招速度,教师工作量的增加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各地政府在职业教育投入的提高速度小于扩招速度,从而制约了扩招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3.4 稳就业政策难以落实

百万扩招工作落实的检验标准就是实现稳就业。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主要途径,但目前校企合作仍停留在实训基地共建、学生定向培养、员工培训等浅层合作上,学生并不能深入企业一线,掌握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技能,学生面临就业时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情况,造成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钩,不能实现学生的稳就业、高质量就业。

4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促进与服务策略

4.1 转变观念实现改革自强

百万扩招政策是党中央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做出的重大决策。我国正在进入产业转型时期,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高职院校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就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高职教育,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责任,消除认为高职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错误观念,把政策落实到位并积极推进。

4.2 高职院校调整培养目标拓宽学生就业面

高职教育要摆脱以往的根据岗位设置专业的思维模式,扩大专业口径,拓宽专业覆盖领域,提高学生的岗位转换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将教育目标从就业导向转向生涯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提升创业技能与能力。

4.3 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要改善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课程组织现状,关注知识与工作的关系,以工作岗位作为逻辑基础来组织课程体系,达成课程体系和新形势下教育形态的一致性。调整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之间的占比关系,突出专业特色,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行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

4.4 培养方案实行多样化编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扩招生源的多样化决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样化编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来源的生源,实行分层教学、分类管理。还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工作经历、现有技能基础、可参与学习时间等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实行方便教学、灵活多样、工学交替的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4.5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社会扩招生源多数来自于一线产业,是学校与企业沟通的天然桥梁,更适合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要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课程体系、设计实训内容。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主动输出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训,实现师资在校企之间的双向流动。

4.6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为高职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新形势下的扩招工作和学生培养离不开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落实学费减免和补偿政策,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力度,充分发挥多元化办学模式的优势,创新产业化的教育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吸引行业专家成为学校兼职教师,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为学生培养创造良好环境。

4.7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全脱产学生可以统一编班,对接相应的专业年级,统一管理。对于非脱产学生,普遍具有学习基础薄弱、学历层次较低、学习时间不统一、学习需求不同等特点,对于这类学生,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实行符合学情的教学模式。

4.7.1 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

理论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首先,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难以通过自学消化的知识需要通过线下教学完成。根据学生的分布情况,对于分布较零散的学生可以在周末、寒暑假、晚上等时间安排学生集中到校授课。对于集中培训型学生,可以直接到企业、社区集中时间开展教学。

其次,对于浅显易懂,可以自学完成的知识点或课外扩充了解性知识点,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完成。目前,比较成熟的线上学习平台有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云班课等大型线上学习平台,教师可将教学视频通过学习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完成学习,学习时间更加灵活。教师可通过平台的讨论功能以及QQ群、微信群等通讯软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

4.7.2 实训课教学模式改革

对于能够参与脱产学习的学生,可以与传统生源的实训方式一致,采用整周实训;对于社会零散生源,可以分期分批地安排到企业实训;对于企业生源、社区生源等较集中的生源可以集中时间段安排实训,对于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企业实训的生源可安排在校实训。学生在实训期间,要由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统一组织管理,实训内容要与课程内容一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掌握与社会需求相符的实训技能。

4.8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严把质量关

由于扩招生源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不能再采用传统试卷考核方式。可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一,采用综合性作业考核形式。部分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文案技能,例如对撰写会议报告、策划方案、策略分析等写作能力的考察,可通过让学生完成综合性报告、论文、总结等形式进行考核。

第二,采用学分兑换方式。中国大学慕课、雨课堂、智慧树等大型学习平台上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对于无法参与在校课程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指定平台上同等性质的课程,并通过考核获取证书实现课程学分的获取。

第三,采用专业技能统考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专业技能等级统考或职业资格证书统考来获取证书,证明学生的学力水平,从而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例如通过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获取计算机相应课程的学分,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书获取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学分。

第四,采用实训企业评价方式。对于实训模块的学习成绩,应由实训企业的指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实训小组等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表现,从技能掌握程度、操作熟练程度、实训目标完成程度等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给出评价等级。

猜你喜欢
生源实训院校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两类生源高职生的比较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①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