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建厂个案研究——以五七一九厂为例

2022-11-21 21:18
关键词:建厂职工

王 毅

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建厂个案研究——以五七一九厂为例

王 毅

(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0031)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央为备战和调整工业布局,在三线地区开展的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川渝地区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在“靠山、分散、隐蔽”的布局方针下,结合川渝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川渝地区靠山建厂的三线建设企业比较多。本文以五七一九厂为例,从选址、基础设施建设、生活保障、后勤设施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的建厂。

三线建设企业;川渝地区;五七一九厂;建设

20世纪80年代,随着档案资料的解密,学界开始了关于三线建设①的研究。纵观学术界近30年来有关三线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战略决策、调整改造等方面[1]。有关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选址建厂的个案研究比较少,仅《三线建设企业选址的变迁与博弈研究——以四川三家厂为例》以四川彭县的三家工厂为例探讨三线建设企业的选址,认为三线企业在选址时基本遵循了“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仅个别企业有局部的微调[2]。川渝地区三线企业的选址,既受“靠山、分散、隐蔽”主观布局方针的影响,又受地形地貌、交通条件、自然资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3]。川渝地区“靠山设厂”的企业比较多。如:红泉仪表厂位于南川县金佛山北麓。天星仪表厂位于金佛山西麓沟底;庆岩机械厂位于南川县文风乡石峨村的深山中;晋林机械厂位于万盛区丛林镇海孔村的深山中;璧山的国营青山机械厂,四面环山。其中,五七一九厂是川渝地区“靠山设厂”的典型。本文以五七一九厂为例,探讨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的选址与建厂,以期对推进该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五七一九厂选址

为了解决空军部队航空零备件的供需矛盾,1970年7月10日空军党委常委会决定兴建“航空零备件制造厂”,代号:五七一九,其工程代号:二五一四[4]9。在“山、散、洞”思想指导下,空军后勤部选在四川彭县小鱼洞建五七一九厂。小鱼洞,在彭白公路沿线,离彭县37公里,属深山区[4]10。厂址位于中坝,四面环山,面积约400多亩,属山坡地带,比较隐蔽。该地是成都无缝钢管厂六五分厂废弃的厂址。六五分厂曾在此耗资500万元建厂[4]9,未建成一间完整的房屋,只有1 490平方米的食堂、仓库和三座小平房[4]10。最后,因自然条件不宜建厂,六五分厂放弃了。

三机部四设计院负责五七一九厂址的总体设计。设计院在进行工程的总体规划时遇到了诸多困难。首先,厂址的自然坡度为10%,而生产要求厂区道路坡度不大于1%。要满足这个要求,厂区后面要去掉15米深,厂区前面要填起15米高,土石方工程量太大,难以解决[4]12。其次,厂区巨石遍地,机械化土石方公司不愿承担土石方工程。再次,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小鱼洞交通不便,物资运距远,除砂石能就近取材外,其余物资需用汽车到四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去运输。为了承担基建及生活物资的运输,在基建尚未全面开工时,空军后勤部给筹备处配备了24台各种运输车辆和1个空军建制运输排。当地农民说:“你们一天消耗的汽油比我们一个生产队一天的生活用水还多。”[4]13职工吃的蔬菜需要到40公里以外的彭县城关购买[4]12。此外,为了转运油料和其他生产物资,还要在彭县火车站建立一个物资转运库。

三机部四设计院经过努力,用一年半的时间设计出了部分施工图。正当工程准备全面施工时却遭遇暴雨。1972年8月中旬,小鱼洞下暴雨,冲走了工地上的大批红砖,仓库进水,水泥被淹,已修起的卵石护坡多处被冲垮[4]13。筹备处广大职工要求改变厂址,于是筹备处领导及时把小鱼洞不宜建厂的因素向空军后勤部报告。1972年9月,空军后勤部党委决定,五七一九厂小鱼洞厂址暂停施工,在彭县境内另选新厂址[4]13。小鱼洞厂址暂停施工后,筹备处职工遵照空军党委口头指示精神,在彭县境内重新选择厂址。他们走遍了隆丰、丽春、庆兴、桂花、军屯、楠木、永定、红岩等8个公社。最后,经过详细调研,认为丽春公社花棚、青河两大队间的老河滩地适合建厂。1972年12月9日,空军司令部、空军后勤部联合发出通知,批准筹备处关于新厂址的报告,决定五七一九厂由小鱼洞迁到丽春建厂[4]15。

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建厂占地,必先支农。五七一九厂定点在丽春后,公社要求筹备处协助修建提灌站薄壳架空渡槽一座,全长约1 000米,与公社已建成的提灌站泵房配套组成丽春提灌站[4]23。这座提灌站在丽春公社清河、白合两大队之间。若修建成,按计划可以灌溉清河、白合、花棚三个大队共4 000亩农田[4]23。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同意承担这一支农工程。筹备处同公社商定:修建提灌站的劳动力和砂石,由公社提供;设计施工由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负责,国控物资由二五一四工程无偿供应[4]23。

二、五七一九厂基础设施建设

(一)寻找水源

四川省勘测设计院经过现场踏勘,发现现场地下到处有流水,提供的《地质勘探资料》结论第四条说:“五七一九厂建厂后的生活、生产用水,可就近选择适当地段拓井取地下水解决。”[4]30因此,五七一九厂在定点前没有首先考虑水源问题。从1973年底到1974年初,筹备处在厂区后面东北角和西北角清河二队的地段上,各打了一眼30米深井,均不见水,又在厂区后面东北角上打了第三眼30米深井,日出水仅200吨,无取水价值[4]30。空军工管部当即指示筹备处尽快找到水源。1974年5月上旬,四川省地质局水文大队到现场进行水文物探普查,查遍了工厂四周两公里以内的地面,地下水均极少,无取水价值。水文大队随即扩大普查范围,最后在厂区西南方的君平公社附近找到了水源。该地离厂区直线距离3公里,地下水比较丰富,能充分满足五七一九厂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1974年底,筹备处在君平公社附近打了三眼深井,出水量均比较理想,且水质优良。

(二)解决供电

1973年第四季度,彭县供电局在电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跨越生活区的农用线路,给筹备处解决了临时用电问题。但农用电的电压不稳,且经常停电。1973年底,成都供电局为五七一九厂勘测设计了从灌县金凤山变电站到工地的35KVA输电线路。1974年初筹备处为架设35KVA输电线路备料,机械加工组在设备简陋的情况下为输电线路制作了全部横担、抱箍和三座铁塔[4]32。1974年9月1日,四川省送变电公司到输电线路现场架设35KVA输电线路。到1974年12月底全线竣工。1975年5月,通过35KVA线路由金凤山输送10KVA电力到二五一四工地,解决了五七一九厂的供电问题[4]32。

(三)修建铁路专用线与车站

五七一九厂定点在小鱼洞时,为了转运油料及其他物资,设计院决定在彭县车站附近修建铁路专用线和相应的转运仓库。1977年,厂区全面开工后,筹备处领导和广大群众认为铁路专用线和仓库不宜设在彭县车站附近,要求把铁路专用线建在工厂附近。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总后勤部和铁道部于1978年2月13日批准在丽春修建五七一九厂铁路专用线。为了专用线接轨的需要,同时批准新设丽春车站[4]51。丽春车站,最后选在了君平公社。总后勤部和铁道部批文规定:“丽春车站的下部建筑(路基及涵洞)、房建工程及站上照明,由二五一四工程投资;铁路上部建筑由成都铁路局投资。车站建成后,产权属成都铁路局,新增加的5.8亩土地由二五一四工程负责征用,产权归成都铁路局。”[4]52其中,路基和涵洞是丽春车站施工中最困难的部分。车站原来是一个4米多深的水坑,两翼路基是修建老铁路时的取土坑,平均有3米深。共需填土三万余方。筹备处一开始把全部预算交成都铁路局工务段,由他们承包施工。成都铁路局工务段在现场作了三个月的调查研究,最后因施工困难,且预算经费太少而不愿承包。后来成都铁路局决定派工程兵承担路基施工。工程兵在现场作了一个多月的调查核算,最后也因场地狭长,不能用机械化施工而不愿承担。对于这项专业施工单位都感到困难的任务,筹备处工程组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勇挑重担,承担了这一艰巨任务。他们聘请成都铁路局工务段退休老工人到现场作技术指导,利用当地劳动力人工运土,结合改土造田,在铁路两侧就近取土。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顺利地完成了路基及涵洞的施工任务,比预算少用土方工程费10万元[4]53。1981年5月由成都铁路局二段施工的铁路及专用线的上部建筑也完工了。1981年7月丽春车站及铁路专用线全部竣工。

三、五七一九厂生活保障和后勤设施建设

(一)职工工资福利

五七一九厂在建厂时期实行“吃大锅饭”体制,即:工人劳动无定额,生产不计成本。当时设计院在现场搞设计、建筑公司在工地施工,均不收费用。其工资和行政开支由国家拨付。施工队到工地,只带少量的施工机具。工地所需的建筑物资、运输车辆、手工工具、劳保用品、住房等,都由建设单位按需供给[4]14。同时,由于不收施工费用,建设单位无法约束施工单位,加之工人劳动无定额,在施工中工人工效低,进度慢,质量差。比如1个砖工组,再配1:2的民工,一个月完不成一层四单元住宅楼的砌砖任务[4]14。在民工工资方面,筹备处根据劳动部门的规定,基建工地没有使用农村多余劳动力,也没有实行计件工资,而是从城镇招收民工,实行月工资[4]52。民工的医疗是公费,劳保按工种发,劳动无定额。正常情况下一个民工一天能挖三立方土,但当时一个民工实际上一天挖0.3立方土,只及正常工效的十分之一[4]14。当时,筹备处计划工程全面开工后,工地要招1 500名固定职工,仅民工费用,每月就达6万元[4]14。在这种“大锅饭”体制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当时工地上仅完成主体的住房,造价高达70元/㎡,而住房预算竣工造价只有60元/㎡[4]14。

五七一九厂搬迁到丽春进行施工时,承包体制由“大锅饭”施工体制改为“按施工图预算包干”[4]48体制。根据“预算包干”体制,后勤供应部门实际上是建设单位,建厂的全部设备材料,都由建设单位供到现场,一切临时设施都由建设单位提供。在民工工资方面,筹备处没有实行国家的民工政策,县革委会允许二五一四工地使用周围农村多余劳动力,实行计件工资[4]52。使用周围农村闲散劳动力,实行计件工资,有诸多好处,如:农民早上来,晚上回,吃住在家,工地不必为民工修建住房,减少了一大批管理民工的工作人员;工地有工作农民就来,没有工作农民就回家了;工地任务多时农民就来得多,工地任务少时农民就来得少;农忙时农民可少来,农闲时农民可多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4]52。这种方法,极大地推动了二五一四工程的建设速度,节省了费用。到1979年五七一九厂全厂职工1 038人,家属614人,合计1 652人[4]83。1971-1981年5 719厂职工调整工资情况详见(表1)。

五七一九厂比较注重职工培训,从1979年到1983年选送到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培训职工情况详见(表2)。

表1 1971-1981年五七一九厂调整工资情况统计表(单位:人/元)

年度调资人数净增工资总额人平增资备注 厂级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工人合计 1971 21618141.687.87 1977 44991144976.936.78 1978134614966.85 19794181152613932 340.055.88 1979 172194.481.13调地区类别 1981 8520105741.37.06文教卫生人员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编:《五七一九工厂志》(内部资料),第84页。)

表2 1979-1983年五七一九厂选送到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培训职工统计表

年度人数学校类别学习专业学习年限备注 19793职工大学机械加工四年 19791职工大学企业管理四年 19801职工大学企业管理四年 19812职工大学机械加工四年 19818职工大学抹黑了四年 19814培训班数学二年 19812培训班化学二年 19811培训班电工二年 19813护训班护士二年 19823职工大学电器专业四年 19826护训班护士二年 19831高级工程师班 二年大学毕业进修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编:《五七一九工厂志》(内部资料),第84页。)

(二)职工住房

1973年初,三机部四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初到丽春新厂址工作,住在租用的一栋砖拱平房。后来,随着筹备工作的开展,设计院租了丽春茶旅社,带眷职工则租用民房居住。1973年第四季度,筹备处利用当地泥木工,修建了一排四栋西平房,供办公和单身职工住宿。为了解决筹备处职工和施工单位职工的住宿问题,1974年11月中旬,六公司三处进驻现场,开始修建四栋单身职工宿舍。1975年上半年四栋单身职工宿舍建成两栋,供六公司三处职工和汽车六连战士居住。1975年第三季度,16号、17号、13号和14号家属住宅相继开工。1976年春节前,16号、17号住宅相继竣工,筹备处职工家属全部住进了新住宅[4]33。同时,1974年第三季度彭县隆丰建筑队按总体设计修建生活区托儿所和小食堂。托儿所、小食堂、四栋单身楼以及16号、17号家属住宅的竣工,为工程全面开工创造了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五七一九厂有一特殊职工家属住宅区——八户新农村,即:8家农业户,位于五七一九厂医院区围墙外的竹林里,是五七一九厂职工的家属。在这8户新农村里,除职工本人外,最早有37口人,都是妇女和孩子,他们来自河南和四川省各地农村[4]34。在建厂初期,从老厂调来了一批老职工,其中许多同志的家属在远离本厂的农村,长期两地分居,家中孩子多,劳力少,生活十分困难。当时有九户职工要求把家属迁到就近农村落户。筹备处领导为此事想了很多办法,但因当时农村人口多,土地少,没有解决。1976年初,经温江地区批准,花棚一队改为蔬菜队,以解决工厂职工家属吃菜问题。筹备处党委当即向彭县政府申请将本厂职工9户农村家属迁到蔬菜队落户。彭县政府及时批准了这一申请。1976年3月,这9户农村家属办好了搬迁和落户手续[4]34。由于菜农收入大,又吃供应粮,生活有保证。彭县城关及丽春的很多职工,仿效这九户职工家属,通过合法和非法手段,把农村家属迁到城镇周围蔬菜队落户,且越来越多[4]34-35。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社员群众担心挤垮蔬菜队,把这一问题反映到温江地区。温江地区调查后决定:农业户口不准任意迁入蔬菜队成为菜农,吃供应粮;凡已迁入的应一律退回,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的九户也不能例外[4]35。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的这九户农业人口由外地迁来时,老家的房产已经变卖作为搬家费用完了,让其再回原籍落户,比较困难。彭县政府最后决定让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的这九户农业人口不回原籍,由蔬菜队迁到花棚二队落农业户口。为了解决二队土地少的矛盾,由蔬菜一队给每个成员划0.45亩土地带到二队。房子建在离五七一九厂最近的一块老河坝荒地上,由彭县政府提供部分地方材料,经费由筹备处资助一部分,职工家属自己出资一部分,建成八户新农村。

(三)职工医院

五七一九厂职工医院的前身是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医务所。1971年3月,医生彭明函调来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因陋就简开设了医务所。1971年底,医务所增加了2人。医务所负责筹备处职工、家属、民工和运输排战士的医疗工作[4]111。从1972年开始,医务所人员逐渐增加。到1976年,医务所划分为三个组,即:医生、护士和辅助,开展医疗工作。在此之前,受人员和设备的限制,只能开设综合门诊。到1978年,五七一九厂职工医院正式组建[4]111。职工医院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其中,住院部有10个床位,在1982年11月开始接收病人住院,一般病人都能就地治疗,重病者需送地方医院治疗。职工医院的医疗设备尚齐全,配有心电图机、心脏起搏器、X光机、超声波、音频电疗机、手术床、综合产床、电冰箱、牙科综合治疗台等[4]112。职工医院成立后,医院开始分科门诊,设有中医、西医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牙科、针灸科、理疗科、化验、中西药房、注射、换药、供应、挂号等科室[4]112。五七一九厂职工医院有医护人员:主治医师6人、主管医师1人、主管药师1人、医师10人、检验师1人、中药师1人、药剂师3人、护师2人、护士10人、助产士1人、护理员7人及X光员1人[4]111。

(四)厂办商店

1976年12月,二五一四工程筹备处与彭县商业局商定,在二五一四工地开设一个小商店,设三个门市部。商店位于托儿所一楼。营业员均为筹备处“五七”家属工。彭县商业局派一名商代表和筹备处后勤组的人共同管理这个商店。1980年11月,商店迁到新建的商店大楼,设有10个门市部,分别是副食、调料、蔬菜、五金、日杂、布匹、针织、百货、文具及小吃等。商店共有29名职工,其中:厂代表1人,商代表1人,全民商业人员2人,商业合同工1人,“五七”家属24人[4]116。1981年3月,商店成立支部。1977-1982年五七一九厂办商店经营情况详见(表3)。

表3 1977-1982年五七一九厂办商店经营情况统计表

项目时间营业销贷款(元)流动资金(元)周转天数(元)周转次数(元)上交利润(元)费用率(%)备注 1977年142 038.5810 00045天85 823.834.2 1978年146 506.1515 0005073 473.175.25 1979年182 629.3115 0005073 590.896.8 1980年296 399.8530 00082.246 333.096.08 1981年467 499.4030 585.2482.1410 084.285.75 1982年250 625.3230 585.241063.44 254.066截至8月末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编:《五七一九工厂志》(内部资料),第116-117页。)

上表反映了1977-1982年五七一九厂办商店的经营情况,由表3中内容可以看出,五七一九厂办商店经营得比较好,商店在1982年被评为县商业系统先进集体,其中副食和针织和五金三个门市部被评为先进门市部。

(五)职工子弟学校

五七一九厂筹建初期,筹备处职工子弟都在附近的农村小学和公社中学读书。由于学校远离工地,学生每天来往奔波,影响学习成绩。筹备处为了培养职工子弟,在1973年下半年陆续调来4名中小学教师,开始筹办筹备处的子弟小学。1974年春季,筹备处小学开学了,利用单身宿舍做教室,1-5年级各开1个班,每个班学生最多的有16名,最少的班级只有2名学生[4]117。1976年春,筹备处全体职工迁到丽春新厂址工作,子弟小学也随之搬迁。子弟小学搬迁到丽春后利用西平房做教室。1976年秋季,开设初中一年级,招收本校应届高小毕业生入学,并逐年增设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1977年秋季,小学教学大楼竣工,中小学随即由西平房迁入小学楼教学。1979年五七一九厂子弟学校初中部建成。1980年底,中学教学楼竣工,1981年春季中学部由小学楼迁到中学楼教学。

子弟学校学生的升学就业情况。1979年7月,子弟学校第一届三年制初中班毕业,部分学生考入彭县中学读高中,多数学生在当年秋季升入本校高中一年级。1980年7月,空军二技校来温江地区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厂领导为了照顾职工子弟就业,令本校高中一年级学生参加技校招生考试。除五名学生外,其他学生成绩合格,被技校录取。这就使刚办的高中基本没有学生就读了。1980年第二届初中学生毕业,部分学生考入彭县中学,少数学生考入技校,剩下的学生成绩较差。成绩较差者同上一届高一未考取技校的5名学生,混合编成一个补习班,补习初中文化。1981年7月,第三届初中班毕业,三分之一的学生以高分考入彭县中学。剩下的学生加上往届混合补习班学生合编为一个高中一年级教学班。这个班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都很差,无法补习高中课程,一年后,大多数学生申请退学,剩下8名学生。这8名学生在1982年秋季升入本校高中二年级学习。1983年7月,这些学生全部高中毕业。1982年7月,第四届初中班毕业,三分之一的学生考入彭县中学读书,剩下的学生升入本校高中一年级学习。从1974年春季到1982年10月,五七一九厂子弟学校小学和初中的历届毕业生,其质量均不低于彭县同类学校。同初中部相比,由于师资不足和其他原因,五七一九厂的高中部没有办好,成绩较好的职工子弟,要到厂外各种中学上高中,这就增加了广大职工的负担。

结语

五七一九厂在建厂过程中使用国家投资效果比较好,且建设速度较快,完成比较好。1982年10月,国家计委、空军后勤部到现场对二五一四工程进行全面验收,各项指标均合格。在工程质量评价中,厂房土建质量良好,其中28个中工号,12个优良工号,16个合格工号;厂房构件质量较好,吊装质量优良;设备及厂区、厂外管线安装工程质量较好[4]58。五七一九厂建厂主要经验可总结为四个方面,即:第一,空军后勤部领导,省、地、县、公社各级领导进行大力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具体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筹备处领导比较合理地安排了各个单项工号的施工进度,在早期工程中安排了各动力站及机械加工厂房,促进了基建工作,为主要厂房早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筹备处配备了一批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设计到施工,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第四,筹备处党委将包干指标落实到各业务组,责任落实到人,加强了经济管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五七一九厂在建厂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二五一四工程在建设过程,经过一次搬迁改点和一次改变生产任务,造成三次扩初设计和两次施工图设计,给备料工作造成一些积压浪费,给生活用房建设造成一些不合理安排。小鱼洞零备件制造厂工程,有近20万机电设备积压[4]62-63。由于受“三不突破”的限制,五七一九厂辅助用房较少,附属设施布局不合理,影响了生产。

① 学界以1964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实现农业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工作会议中提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和建设大三线的方针为三线建设开始的标志。学界关于三线建设结束的标志主要有四种说法: 即1978年,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1979年国民经济调整为标志; 1980年, 以第5个五年计划结束为标志; 1983年, 以中央确定三线调整改造政策为标志。本文以1980年第5个五年计划结束为三线建设结束的标志。

[1] 王毅、钟谟智. 三线企业的搬迁对内迁职工生活的影响——以重庆的工资、物价为例[J]. 中共党史研究, 2016(4).

[2] 张勇. 三线建设企业选址的变迁与博弈研究——以四川三家厂为例[J]. 贵州社会科学, 2017(5).

[3] 王毅, 钟谟智. 川渝地区三线建设企业区位选择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J]. 军事历史研究, 2021(2): 91.

[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编. 五七一九工厂志(内部资料)[M].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印, 1983.

[5] 徐有威, 陈熙. 三线建设与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5(4).

[6] 周明长.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8).

[7] 王毅. 四川三线建设企业布局与工业发展刍议[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0(3).

[8] 陈东林. 三线建设: 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9] 何郝炬, 主编.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

[10] 李树桂. 我国三线生产布局的基本特征[J].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1992(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Taking The PLA 5719 Factory as an Example

WANG Yi

(School of Marxism,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1, China)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is a large-scale economic construction centering on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which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hird-line area in the mid-1960s in order to prepare for war and adjust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in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becomes the key area of the national Third-lin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policy of “building factories in mountains, dispersion, and concealment,” mor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have built factories in mountains. Taking The PLA 5719 Facto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te selec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living guarantee and logistics facilities of the factory construction of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the Third-lin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Sichuan-Chongqing Region, The PLA 5719 Factory, construction

F129

A

1672-4860(2022)02-0035-07

2022-02-08

2022-04-25

王 毅(1987-),女,汉族,甘肃环县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史、历史经济地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线建设与西南地区工业布局研究”,项目编号:19CZS073。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建厂职工
3个月建厂3座,再度刷新“渔美康速度”!80后集团掌门人亲授企业的“三重命门”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职工摄影(2)
1968-2018专注做药五十年 共筑健康中国梦——热烈庆祝鲁南制药建厂50周年
试论在山地建厂总图设计中竖向设计的重要性
特斯拉中国建厂推迟3年
煤炭企业安置职工可以随意进行吗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
铜陵华兴职工享受保险数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