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综述

2022-11-21 21:15刁成林
西藏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青藏铁路西藏交通

刁成林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高寒缺氧,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西藏和平解放前进藏交通运输全靠人背畜驮。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指示下,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现代化西藏交通建设也拉开了序幕。经过70多年的不懈努力,西藏交通逐渐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输油管线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1)关于当代中国西藏陆路交通发展史的研究,可参见拙文:《和平解放以来西藏陆路交通建设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与经验启示》,载《西藏研究》2021年第3期。。与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交通建设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相对应,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共和国交通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中国西藏治理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总体上看,当代中国的西藏交通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西藏和平解放与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出现早期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起学术界对西藏交通的研究逐渐从“两路”拓宽至全貌,特别是21世纪以来伴随一系列文献资料的出版,西藏交通研究渐趋繁荣,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本文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交通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考察不同时期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展现的趋势性变化,探讨该领域未来研究拓展的可能性。

一、成果初现:20世纪50—70年代的西藏交通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涉及西藏交通问题的研究是以《康藏情况报告》和《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为代表的咨政报告。《康藏情况报告》[1]是1950年1月10日贺龙向毛泽东、军委和西南局邓小平、刘伯承递交的一份报告。报告中就经康进藏的三条路线进行了叙述,是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对进藏路线作详细说明的资料。该报告是根据李安宅和于式玉夫妇、法尊和尚、谢国安、任乃强等专门研究康藏问题的专家所提供的口头和文字资料整理而成,为中央进军西藏制定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提供了依据。

1950年2月28日,西南局成立十八军政策研究室,专门从事西藏情况的调研工作。李安宅、于式玉、谢国安、祝维翰等熟悉西藏情况的专家、学者,在多方搜集整理西藏历史与现状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诸多政策研究成果。其中作为代表性成果的《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2]中提及事关西藏社会福利的交通问题,建议应“改良交通,如修桥、筑路、改良并添设渡口”,并将进军西藏的支用乌拉改组为支前运输队。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旨在对西藏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对策性研究,对交通乌拉制的废除也产生了影响。

1953年,被誉为蒙藏研究开拓者的黄奋生在《西藏情况》[3]中详细介绍了以拉萨为中心通往西康、青海、云南、新疆的国内路线和通往印度的国际路线。通过这份史料,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连接西藏与其他省份的各条路线及路线上的重要市镇,也可以为研究国内外进藏通道提供参考。

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保存修路史料,1955年康藏公路修建司令部修路史料编辑委员会出版了《康藏公路修建史料汇编》[4],全面、系统收集整理了康藏公路(2)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销,康藏公路改称川藏公路。勘测设计、施工、物资供应、运输、人事和政治工作等资料,还包括康藏公路重要修建会议纪要和有关庆贺康藏、青藏两路通车的文章。它不仅为50年代后期进行的进藏铁路勘测提供了详实的文本参考,对深入川藏公路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年,龚思雪的《新中国的新西藏》[5]中收录《通向繁荣幸福的公路》《用光荣的劳动建设家乡》两篇文章,分别讲述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拉(萨)日(喀则)公路、日(喀则)江(孜)公路的修筑过程,突出了军民共克艰难奋力筑路的感人事迹,以及沿线藏族人民对筑路大力支援的情况。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研究部参考前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西藏科学工作队(3)西藏和平解放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前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的组织下,1951年6月和1952年由地质、农业、生物、医药、语言、社会科学等方面的59名科学工作者组成的西藏科学工作队分两批前往西藏,就西藏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综合性调查,形成了一系列科学资料。所搜集的科学资料而编写的《西藏社会概况》中介绍了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入藏的路线以及西藏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交通线[6]。

同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记录川藏、青藏公路建设过程,描述筑路军工、民工克服高寒、缺氧、缺粮、冻土等困难艰苦筑路的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如彭逢烨的《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7]、沈石的《世界屋脊上的公路——康藏公路工地纪事》[8]、刘五的《进军世界屋脊——修筑青藏公路散记》[9]、谢蔚明的《康藏公路纪行》[10]、宗子度的《到拉萨去》[11]、杨璀的《康藏公路》[12]、管纪奋的《人民的康藏公路》[13]等。还有一些庆祝川藏、青藏公路建设通车,宣传筑路英雄事迹的新闻报道集,如人民交通出版社编辑的《跨越“世界屋脊”的康藏、青藏公路》[14],新文艺出版社的《战斗在世界屋脊上——康藏公路通讯选集》[15]等。

1956年当雄机场建成,北京至拉萨航线试飞成功,突破了“空中禁区”,打通了西藏与其他省份的空中航道。为纪念西藏第一座民用机场建成3周年,1959年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航空知识杂志刊登了袁学凯的《世界航空史上的光辉一页——纪念北京—拉萨安全通航三周年》[16]和王洪智的《突破空中禁区》[17]两篇文章,这是目前笔者所掌握的最早论及西藏航空发展的资料。

1957年10月6日跨越昆仑山脉的新藏公路建成通车。1958年民族出版社编著的《稳步前进中的西藏》[18]中收录了参考西藏日报和新疆日报中的相关报道编写而成的《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讲述了筑路大军的修建过程,以及通车后把汽车开上昆仑山的所见、所感。1959年出版的《关于西藏问题:一九四九——一九五八年的文件、资料》[19]中收录了《祝贺康藏、青藏两公路通车》《国务院关于有关西藏交通运输问题的决定》等多篇谈及西藏交通建设及其影响的文章,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及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对西藏交通建设重要性的诸多认识。

可以说,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研究的开启是与西藏和平解放同步的,且早期的研究承担起了重要的资政作用。在川藏、青藏、新藏等公路通车后,与之相关的资料集、纪实文学等也随之出版,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但是,20世纪50年代的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对筑路过程以及筑路英雄事迹的记述上,缺乏对筑路决策、动员及其影响等进一步的考察。不仅如此,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20年间,有关西藏交通的研究也陷入了沉寂期,仅有一些零星的描述散见于部分文献中,如张小平的《雪域在召唤:世界屋脊见闻录中》中通过阿沛·阿旺晋美的讲述,记录了毛泽东对修筑进藏铁路的设想[20]。1975年出版的《光辉的历程 巨大的胜利——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十周年》中收录的《万里高原变通途》一文,描述了西藏自治区成立10年间西藏公路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就[21]。

二、领域拓宽:20世纪80—90年代的西藏交通研究

这一阶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以西藏和平解放、“两路”通车、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民主改革等重要纪念活动、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与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相关的文献资料积累不断增加,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

(一)20世纪80年代的西藏交通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与西藏交通有关的学术成果集中在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主要是一些回忆性文章的发表和文献资料的出版。1981年,以纪念西藏和平解放30周年为契机,西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西藏革命回忆录(第1辑)》,1983年之后又陆续出版了第2-4辑。其中回顾川藏、青藏公路艰苦修筑经过的文章有冀文正的《沸腾的二郎山》[22]232-234、丁希彦的《战斗在雀儿山》[22]235-239、任启明的《回忆修筑青藏公路》[23]。同一年,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了《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24],涉及进藏交通建设的有李传恩的《回顾西线筑路》、杨宗辉的《回忆川藏公路南线踏勘》、噶雪·曲吉尼玛的《忆修建当雄机场》等。这些文章都是由进藏交通建设的亲历者所撰写,细节描述比较丰富,补充了档案、报刊等文献宏观叙述的不足,但也不免存在记忆偏差性和刻意性,在运用这类史料时需要进行严谨考证。

1984年,川藏、青藏公路通车30周年之际,与“两路”相关的文献集陆续出版。如《川藏公路三十年资料简编》[25]一书简要回顾了30年来川藏公路的地位和自然环境、修建经过、改造与发展,特别突出了筑路部队在修建川藏公路中的贡献;《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文献集》[26]共3卷,内容包括川藏、青藏公路建设的决策性文件、建设过程的回忆,以及对筑路过程中的英雄人物、事迹的记录等,是全面了解川藏、青藏公路的重要文献资料;《金桥——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三十周年画册(1954—1984)》[27],画册中展示出的照片生动具体地还原了川藏、青藏公路艰辛的建设历程及其30年变迁,为多视角研究川藏、青藏公路提供了可能性。

(二)20世纪90年代的西藏交通研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学界对西藏交通的关注逐渐开始由川藏、青藏公路拓展至西藏交通全貌,且多聚焦新中国成立后至90年代末西藏交通建设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一是在纪念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两路”通车、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出版的诸多文献资料中涉及西藏交通问题。1991年,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西藏军区政治部编辑出版的《世界屋脊风云录》[28](第1、2辑)中回顾进藏部队修筑川藏、青藏公路历程的文章有17篇,这些文章重点关注人民解放军在筑路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当代军队参加交通建设的重要资料。同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西藏》[29](上、下)对西藏交通进行了综合性考察,不仅论述了川藏、青藏公路的建设及其影响,还介绍了西藏自治区内部公路网建设及其养护,以及输油管线和机场建设等。虽然书中诸多史料并未标明来源,但从“线”到“网”的研究脉络值得借鉴。1997年,新华社记者林田所著的《藏行记实》[30]出版,这是其曾作为随军记者进藏及此后近10年在西藏采访中留下的四部日记的合辑本。其中《康藏公路筑路日记》记录了从1954年7月30日至12月3日在川藏公路工地和沿线的见闻。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帕巴次诚主编的《中国交通50年成就(西藏卷)》[31]画册出版,该书用较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文字叙述,展现了西藏现代交通事业在中央的关怀和全国支援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壮大历程。江村罗布主编的《辉煌的二十世纪新中国大纪录·西藏卷》[32]中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近50年来西藏公路、航空、石油管线建设的进展以及进藏铁路的筹划修建,以此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的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

二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一些专门论述西藏交通的著作,以及在部分关于西藏经济史的研究中也开始涉及西藏交通问题。1991年,杨聪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史略》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川藏、青藏、新藏、滇藏4条主干线公路,以及民用航空和民间传统运输的概况[33]。1996年,秦鸿勋的《西藏交通》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藏公路交通、输油管道运输、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概况[34]。1999年,杨武的《青藏高原的交通与发展》系统阐述了青藏高原交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青藏高原的环境对交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对青藏高原交通发展的远景规划[35]。

1994年,孙尚志主编的《西藏自治区经济地理》[36]出版,它是我国第一部认识和了解西藏地区经济状况和地域特征的经济地理著作。书中介绍了历史上的畜力运输和公路、航空、管道等现代交通运输的现状及其特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写的《中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研究——中国西部地区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中谈及90年代初期西藏交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并就其发展进行了长时段规划[37]。1995年,多杰才旦、江村罗布主编的《西藏经济简史》中概述了西藏和平解放后至90年代中期西藏公路、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指出西藏交通运输业40多年来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获得了巨大发展,形成了公路、航空、管道运输相结合的交通运输体系[38]。吴健礼的《西藏经济概述》中概述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西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发展概况[39]。

三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关于西藏公路交通的专题性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由交通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交通厅(局)组织力量编写的《中国公路交通史丛书》陆续出版,共百余册,主要论述了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其中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史志编写委员会出版的《西藏公路交通史》[40]记述了自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面进军、一面修路”,到1995年46年间西藏地区公路交通创建发展的艰难历程及其重要战略地位。该书是从行业史角度对西藏公路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养护、改建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综合性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三、渐趋繁荣:21世纪以来的西藏交通研究

进入21世纪以后,学界有关西藏交通的资料积累不断增加,除西藏自治区地方性文献外,还开始出现行业性的专题资料。同时与之相关的研究渐趋繁荣且呈多元化趋势发展,一是学科开始涉及民族学、经济学、文化学等;二是研究对象遍及公路、铁路、航空等;三是除概括性研究外,专题性研究也不断深化。

具体来说,在文献资料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一)涉及西藏交通的地方志、文献资料陆续出版

1.西藏自治区相关地方志

21世纪初,一大批西藏自治区地方志陆续出版。其中2005年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志·民航志》[41]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至2000年底当雄、贡嘎、邦达等机场建设、航空安全、体制改革、航线布局、航空运输及经营管理的发展概况。2007年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志·公路交通志》[42]记述了青藏、川藏、新藏、滇藏等进藏公路和区内各条公路的决策规划、建设养护、运输管理等情况。2008年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志·旅游志》[43]中简单介绍了作为旅游交通的机场航线、公路干线等基本情况。2009年出版的《西藏自治区志·测绘志》[44]中概述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和当雄、贡嘎、邦达机场以及青藏铁路的勘测过程。

2.地方性、行业性专题文献

一是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民主改革的重要年份,西藏自治区党史、文史部门编辑出版的系列专题文献中不乏涉及西藏交通的内容。2001年,在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之际,《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45]出版,收录《关于进军和经营西藏问题》《关于修筑入藏公路问题》《为庆贺康藏、青藏公路通车题词》等指示,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和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进藏交通的初步认识,以及选定进藏路线和修建进藏公路的决策细节。随后,在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46]出版,收录的《国务院关于西藏交通运输问题的决定》《江泽民致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贺信》等文章中论及西藏交通相关方针、政策。

2011年,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开始组织编撰《和平解放西藏与执行协议的历史记录(上、下)》[47],设置“筑路与修建当雄机场”专题篇,侧重从当事人的亲身经历来讲述进藏交通建设过程。此外,该研究室编著的《执政中国(西藏卷)》[48]中谈及全国支援是进藏公路、航空、铁路、输油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支撑。

2015年,为了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学习委员会抢救性地征集了一大批珍贵稀缺的“三亲”(亲历、亲闻、亲见)史料,后编辑出版了《我的西藏记忆》[49](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一书,收录与进藏交通相关的回忆性文章共8篇,如《一条公路 一个城市 一座丰碑》《飞跃空中禁区》《我在青藏公路运输站的工作经历》等。

二是相关交通部门编辑出版的一些具有行业特色的文献。川藏、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之际,青藏公路局组织编写的《青藏公路五十年》回顾了青藏公路的建设、养护、改建的历程,还收录了与之相关的回忆录、决策性文件、采访报道等,是全面了解青藏公路的重要参考资料[50]。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运营的同时,《青藏铁路公司年鉴2006》[51]也付梓出版,后每年出版一册,主要反映青藏铁路公司每年度运输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教育、卫生环保节能等工作开展情况。随后,为全面总结青藏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历史经验,原铁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组织编写的《青藏铁路》(综合卷、工程管理卷、勘察设计卷、运营管理卷、科学技术卷)[52]出版,再现了青藏铁路的曲折建设历程和运营全过程,是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青藏铁路的珍贵史料。

3.“亲历、亲闻、亲见”视角撰写的回忆文集、新闻报道、纪实文学等

一是涉及西藏交通决策、勘测、建设、运营等方面的回忆文集或文章。2005年,为纪念川藏、青藏公路通车50周年,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组织曾参加青藏、川藏、新藏三条进藏公路勘察、设计、科研的科技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撰写回忆文章,形成《高原问路:青川新藏公路测设科研纪实》,这是了解进藏公路勘测设计经过的第一手史料[53]。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与之相关的回忆性文章也陆续刊发。如陈夕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与西部大开发》[54]中收录了江泽民的《尽快开工修建进藏铁路》、阴法唐的《青藏铁路建设决策始末》、张国宝的《建设青藏铁路的伟大决策》等文章,从不同视角还原了青藏铁路的决策历程。曾培炎的《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55]、傅志寰的《我的情结》[56]、张国宝的《筚路蓝缕——世纪工程决策建设记述》[57]则分别从亲历者视角讲述了修建青藏铁路的诸多决策细节。同时,还有一些亲历青藏铁路决策的西藏自治区负责人撰写的回忆性文章,如列确的《青藏铁路工程上马和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58]、阴法唐的《青藏铁路建设的决策》等[59]。

二是一些新闻、宣传机构编写的与西藏交通相关的新闻报道集。2005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决战年,青藏铁路建设新闻报道选编委员会所编《跨越世界屋脊——青藏铁路建设新闻报道选编》(1、2册)整理了2001—2004年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铁道》等10多家媒体的近500篇相关报道,真实反映了青藏铁路建设的艰辛历程,并展示了铁路建设者奋战高原的精神风貌。2011年,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新华社西藏分社从新华社大量关于西藏的报道中精选出150多篇各类题材的报道,汇集成《新西藏的历史回声——新华社60年西藏报道精品选》[60],其中直接与西藏交通相关的新闻报道共有12篇,如《新中国的又一个伟大工程——康藏公路修筑经过》《康藏、青藏公路今日正式通车 拉萨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北京—拉萨航空线试航成功》等。同年出版的《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新闻作品选:重走进藏路》[61],通过重返历史现场记录下西藏和平解放60年间进藏交通发生的变化及其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三是一些进藏公路、铁路建设和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所撰写或编辑的纪实文学、个人文集等。任喜贵的《青藏铁路》[62]、才凡等的《守望天路——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十周年记》[63]、疏王炀的《背着火车上西藏——青藏铁路建设者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64]等,均是亲历青藏铁路建设运营并在相关铁路部门担任要职的人员所撰写的纪实性作品。还有一些亲历或见证进藏交通建设的作家及一些长期对西藏交通进行报道的记者所撰写的个人文集,如高平的《修筑川藏公路亲历记》[65]、晓浩的《穿越第三极——川藏青藏公路通车五十周年纪实》[66]、王圣志的《穿越巅峰——青藏铁路建设纪实》[67]、徐剑的《东方哈达:中国青藏铁路全景实录》[68]、朱海燕等的《我们正跨越昆仑》[69]和《青藏铁路续集——一个记者雪域高原的长征》[70]、邵文杰的《大道通天》[71]、雷风行的《青藏铁路通到拉萨》[72]等。

(二)涉及西藏交通的研究呈多元趋势发展

1.概括性研究

一是一些梳理当代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脉络的研究中谈及西藏交通发展概况。如2001年出版的《西藏50年(经济卷)》中指出经过西藏解放后50年的发展建设,西藏现代化交通运输从无到有,经历了公路、航空、管道、铁路建设几个步骤和阶段,已初步形成以西宁、格尔木、拉萨、昌都为中心,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为主,青藏铁路、航空、管道及民间运输为辅,辐射联系西藏区内外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73]。2009年出版的《西藏辉煌50年》一书,在介绍西藏民主改革后50年间经济发展历程中概述了公路运输、民用航空、铁路建设、管道运输所发生的巨大变化[74]。同年出版的《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交通经济带问题研究》一书,在论述中国西部交通经济带开发对西部民族地区的影响时,涉及西藏交通[75]。2011年出版的《西藏和平解放60年》指出“和平解放前西藏没有一条公路,现在已初步建立起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76]。2016年,朱晓明等主编的《西藏通史(当代卷上、下)》在论述西藏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时,分别就西藏公路、管道、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发展做了简单介绍[77]。

二是一些关于中国共产党西藏工作的研究中论及西藏交通建设。一方面,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西藏治理时论述了发展西藏交通的重要性,如陈建华、范鹏认为“交通问题一直是历代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一大障碍,及至中国共产党掌权执政,西藏交通问题同样是一个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78]许建英也强调“交通始终是影响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重要因素”。[79]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则更为关注西藏交通取得巨大发展背后的政策因素,如宋月红认为中央扶持是帮助西藏建设的主导,而西藏交通建设是中央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扶持的重要表现之一[80]。徐志明认为通过持续的大规模的对口援助,西藏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81]。朱晓明则强调在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82]。此外,还有一些研究侧重考察中国共产党西藏政策实施之下西藏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如王小彬在梳理新中国西藏工作政策与实践时,概述了西藏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成就[83]。

三是对交通与西藏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进行考察。一方面,一些研究关注西藏交通建设发展给西藏带来的变化。如潘久艳指出西藏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相关性很强[84];闫玉清、李振通认为交通发展推动了西藏社会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史无前例的发展,带动了西藏旅游业发展,巩固了祖国西南边防,加强了民族团结[85];达瓦次仁则强调民主改革后西藏交通的发展,是西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和代表,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体现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86]。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主要考察影响西藏交通发展的诸多因素。如宗刚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和不同背景下影响西藏交通发展的制度要素[87]。

2.进藏公路研究

这一时期关于进藏公路的研究已不是仅仅停留在回忆性文章的书写上,而是开始对川藏、青藏、滇藏等进藏公路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功能进行实证研究,或从现代性、筑路精神等视角对进藏公路进行多维度考察。如刘统从道路的军事功能视角考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军西藏前在进藏路线调查、抢修公路等方面所作的准备[88]。李志农通过滇藏公路的个案研究,揭示了道路建设的效益会影响百姓对国家的认同程度[89]。周永明首次提出了“汉藏公路”的概念,指出“伴随汉藏公路网的升级和加密出现了一个重大变化,即人们的注意力逐渐从道路的物质性存在和实际使用功能转移到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的符号打造和消费”。(4)“汉藏公路”指的是连接西藏以外的地区和藏族聚居区域的道路,如青藏、川藏和滇藏公路。参见周永明:《汉藏公路的“路学”研究:道路的生产、使用与消费》,载《文化纵横》2015年第3期。庞跃辉、王戎则强调川藏、青藏公路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所形成的“两路”精神是极其宝贵和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

3.进藏铁路研究

当前关于进藏铁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藏铁路,特别是自2006年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与之相关的研究陆续增多。

一是一些研究聚焦青藏铁路的曲折建设历程。2006年出版的《世纪天路:青藏铁路巡礼》[90]是长期在西藏生活、工作的金志国主编的较早对青藏铁路的缘起、决策、建设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地理和人文景观进行梳理的通俗性著作。2008年,王蒲考察了青藏铁路“三下两上”的曲折建设历程[91]。2015年,张永攀描绘了近代国人关于西藏铁路的构想与筹划,并展开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青藏铁路的建设历程,强调西藏铁路网建设对西藏治理的意义[92]。

二是一些研究注重考察青藏铁路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效应。宗刚是较早关注青藏铁路经济效应的学者,他重点分析了青藏铁路对西藏经济与社会、旅游与环保等方面的影响,强调青藏铁路建设对西藏这一特定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93]。2007年,金世洵首次提出了“青藏铁路经济带”这一概念,指出青藏铁路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对青海、西藏两省区,而且对整个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地域布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94]。2016年,青藏铁路通车10周年之际,荣朝和实证式论述了青藏铁路在改善进出西藏的时空距离、提升进出西藏物资的规模量级、为西藏经济嫁接铁路网优势等方面的意义[95]。当然,如学者孙宏年指出“进藏铁路的建设不仅是影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于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稳定和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96]对此,鲍栋从安全观视角分析了青藏铁路对提升我国地缘战略地位、提高我军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巩固西南边防、稳定西藏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97]。近年来也有一些研究开始从文化视角研究青藏铁路,如邸平伟的《青藏铁路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以西宁至格尔木段沿线及周边为例》[98]、东·华尔丹、冯雪红的《青藏铁路与藏族文化和谐发展》[99]。另外还有一些涉及滇藏、川藏铁路的研究,如李平、李新潮论证了滇藏铁路的建设方案及其重要意义[100]。王浩宇、汤庆圆分析了以川藏铁路为代表的边疆交通建设在促进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及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中的作用[101]。

4.“一带一路”与西藏交通研究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西藏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总体布局,对于西藏发挥连接祖国内地与南亚的区位优势和纽带作用,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同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指出“要把西藏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自此,学界对西藏交通的关注重点也逐渐开始从“进藏交通”转向“进出藏交通”的研究,且多将其置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进行考察,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跨时段考察历史上的西藏古道及其在西藏融入“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如王川认为“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蕃尼古道”等高原古道受限于自然条件未能发挥区位优势,而新中国建成的“两路”为新西藏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时代进藏铁路的开通更为西藏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新的机遇[102]。熊文彬考察了不同朝代的蕃尼古道及其历史作用,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下这条古道的进一步开发和建设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南亚诸国的合作必将产生积极且重要的作用[103]。二是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拉日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2014年8月15日,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学界对其也开始展开讨论。如德吉卓嘎认为拉日铁路的开通将会对改善中印关系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一带一路”在中亚和南亚的实施作出贡献[104]。李庆华、蒋刚亮则强调拉日铁路的开通进一步增强了南亚大通道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完善了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便捷陆路交通网络,对通道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成为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引擎[105]。三是聚焦西藏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建设。牛治富追溯了历史上西藏通往南亚的诸条陆路通道,指出这些古道是南亚通道建设可以借鉴的宝贵成果[106]。图登克珠认为应该构建高原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互联互通的区内和进出藏高速大通道,助推西藏南亚重要通道建设[107]。谭天明、狄方耀提出构建“中尼印不经济走廊”的设想,并详细介绍了该经济走廊的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连接方式与载体的思路[108]。杨明洪认为打通经西藏走向南亚的交通是西藏推动面向南亚开放大通道建设重要的实践探索[109]。

四、结语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交通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展,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对当代中国西藏交通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综观学界现有学术成果,对西藏交通全貌进行考察的研究并不少,但多数研究都将交通嵌置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笼统讨论,缺乏对其本身的纵深式研究,且由于青藏铁路直到2006年才开通运营,故此前的研究并未涉及铁路这一方面。当前,西藏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朝着对内服务高质量发展、对外服务高水平开放推进,但现有研究往往聚焦某条“线”,而对西藏交通逐渐形成的“网络化”“立体化”欠缺考察,特别是对现代化西藏交通如何从无到有、从线到网、从单一到综合的体系构建过程仍有待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

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西藏交通建设决策研究有待加强。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藏交通建设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英明正确领导和科学合理的决策。现有关于西藏交通的研究,往往注重书写其辉煌成就,而较少关注中国共产党对西藏交通的系统谋划、全盘布局。实际上,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藏公路、铁路、航空等工程项目的推进具有阶段性,但是中国共产党对西藏交通的重视自始至终,而且对西藏交通的决策并非临时筹划,也非局限在某一条线路或某一种运输方式,决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长远性。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对西藏交通地位和功能的认知,还是某条交通线的决策过程,或是影响其决策的主要因素,都值得深入分析。

三是关于当代中国西藏交通建设历程的实证研究有待细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进军,一边修路”,到新时代川藏铁路的开工建设,跨越了70多年的西藏交通至今仍在持续发展。回顾西藏交通70多年来的建设历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细致思考。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进藏公路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军民动员、如何组织管理施工从而实现高效筑路等问题,都需要充分挖掘档案资料进行更为细致的实证研究。当前伴随川藏铁路的开工建设,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如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青藏、川藏铁路勘测工作是如何进行的,70年代至90年代进藏铁路的线路比选是如何开展的,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又是如何攻克筑路技术难题等,都需要在历时性的史料梳理中进行实证性考察。

四是多视角西藏交通发展史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从经济学、民族学、文化学等视角对西藏交通进行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对当代中国西藏交通建设发展的诸多历史面相考察相对较弱。其原因在于相关档案的公开度有限,研究多数只能建立在个人回忆文章或新闻报道等史料上,加之当代中国西藏交通建设运营时间跨度大,且涵盖了公路、铁路、航空、输油管道等多个方面,涉及相关行业、部门众多,体系庞大。但挑战也意味着机遇,当代中国西藏交通发展史仍存在着广阔的研究空间,需要学者们不断挖掘新史料,将宏观与微观结合、理论与实证并重,开展多视角研究,推出更多创新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青藏铁路西藏交通
都是西藏的“错”
青藏铁路
神奇瑰丽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