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用产学研”模式下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机制研究

2022-11-22 17:43孙淑萍
山西青年 2022年5期
关键词:产学研硕士导师

孙淑萍 曹 婧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

“政用产学研”是“产学研”认识与实践的深化,2013年《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2020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培养知识基础厚、工程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发展迅速,正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向“政用产学研”发展转变,“政”和“用”的地位更加得到重视,凸显政府构建开放创新平台及主导作用与用户在创新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政用产学研”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上、中、下游与最终用户的对接与耦合,是对产学研协同在认识与实践上的又一次深化。“政用产学研”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政府重要调控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推动新媒体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融合提升新模式。

一、政用产学研协同培养的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多采用的是以社会组织或政府项目为依托的阶段性培养模式以及创办大学科技园的联合培养模式。产学研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中叶,美国斯坦福工业园的创办开创了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先河,以及美国硅谷的形成源于科技与经济的发展需求,128号公路、英国剑桥科技园区、日本筑波科技园区等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案例,都强有力的确证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价值;产学研协同模式备受各国瞩目,凸显教育、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趋势。美国研究生院联合会(GCS)在2007年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大力建设和发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硕士教育模式,造就实用性创新人才使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国内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在21世纪初就提出向有培养人才先进经验的美国、英国学习,进行产学研培养模式研究,从产学研培养模式概念辨析、模式类别划分到国外先进经验与实践的推广应用。目前,已经具有和西方较为一致的对于建设实践研究基地与引进企业人才兼任硕士导师的模式探索研究。例如,朱桂龙(2003)就强调企业与高校的优势互补,互为需求,筑牢科技与生产的共同基础,为解决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科技引导生产发展找到了有效的途径,使高校与企业联合发展成为可能。刘伦钊(2005)提出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双方利益、竞争压力、政府扶持五个主要因素是推动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文军(2009)、菜辉(2013)倡导翻译专业硕士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张新厂(2009)“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使得社会有效资源更好地向高校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延伸,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肥沃土壤。2010年,教育部主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从本质上讲,这项计划是由政府指导下融合各方要素的平台。孙萍(2014)认为市场导向需要与政、产、学、研等协同创新要素相结合,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将无形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创新的社会价值。冯丹娃(2017)认为“产学研”协同模式发展成为“政产学研”,再到“政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模式,是政府、企业、高校、用户打造社会型人才的必然趋势。姚利权(2019)在新时期,专业人才培养发挥政府、用户、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的作用和优势,树立“以政府扶持,企业为主体,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有力证实了产学研模式的研究活力与实践价值。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实践平台的搭设为专业硕士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与提升效果还十分不足。

(二)研究意义

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但学生创作实践中所具有的技能与表现力的技术知识更新迭代快;同时,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教育由于其设立时间较短,从制度到课程建立,大多以新媒体设计学术硕士或具有普遍性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和落实。在当下发展阶段,传统模式与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亟待实现对其更进一步的创新与改革探索。

结合“政用产学研”模式实现对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教育培养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深化学生个体创造性,提高新媒体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专业硕士教育以应用型人才、细化培养层次为目标,是满足社会对于实践型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政用产学研建设联动五方,政府推动的开放创新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工作,让学生在实践工作中达成对市场的基本认知,从而武装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形成积极的内外质量保障体系。[1]但目前关于新媒体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较少,在充分认识到专业特色的重要性后,细化实践教学目的,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视,促进企业—高校—市场一体化建设。以提高互动性、实践性为基准,打通实践与研究、建立产业化链条,推动健全市场为主导、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多要素融合的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政用产学研”模式不仅是理论研究,更是实践能力提升应用探索。

二、“政用产学研”协同在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性

“政用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新引擎,是提升专业硕士创新实践能力机制的培养方向。当前“产学研”培养模式在高校与企业间的融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壁垒,能使学生接触实践案例,但存在项目衔接以分段的形式插入学生学习实践当中,研究成果转化率偏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同时,企业招聘也增加了人才培养成本。校企培养机制不稳定、师资结构不协调、产研相脱离、利益分配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高校在优化专业硕士培养机制中存在很多挑战,“政用产学研”不仅能稳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更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内在需求和根本任务的时代产物。[2]

(一)企业高效人才培养趋势

企业在市场中想要取得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就需要不断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丰富自身相对稀缺的创新资源,结合企业内部要素与企业外资源,达到协同发展的目的。政用产学研就是结合各方实力构建出的一种新型模式,为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机制。

(二)高校提升应用转化成果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教学环境、项目资源和科研成果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为主的间接经验与项目实践获取的直接经验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提高了科研成果应用的转化率,使高校成果拥有更多市场价值。

(三)学生借助多方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学”与“研”的过程中转化为企业所需资源。在科研学习的基础之上,将研究结果变为实用技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个人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完善“调查与实践—创新与设计—实施与落地”的创作体系。

三、“政用产学研”模式下专业硕士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机制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就指出,要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式培养模式,推行“双导师”等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机制,联合承担行业企业实际科研生产项目,加快培养能够解决一线实际问题、宽口径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目前,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在国家政策的执行推进成效并不理想,首先,应探究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培养教育中的特殊要素。其次,需要实现对现有国内外专业硕士培养经验的梳理扬弃。最后,则需要突出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培养实践教学中的多样性和创作性,对学生个体的技能和创作广泛性有多层面的应对教育方案。整合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专业硕士培养教育中的实践成果。通过对目前高校专业硕士教育培养以及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其中实践应用现状的调查,对我国新媒体设计专业硕士实践教学要求和过程进行完善推进。

(一)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实践基地机制

实践研发的基础保障来自政府和企业,政府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明确教育与实践的发展目标和市场需求,依据政策规划企业加大对高等院校的场地、资金等因素的支持,根据市场和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作为研究和开发的方向。大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作为主要力量,建设实践基地,做到培养机制的基础保障,使科研与实践便捷衔接,与政府、高校产生联动效应,实现“政用产学研”高效配置。中小企业渠道更丰富,项目体量小实践周期短,有效帮助专业硕士投入实践项目。专业硕士可以对接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独立项目,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实践能力。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类型项目,针对学习层次内容完成实践项目,做到实践能力与学习内容共同进步。

(二)落实执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

“双导师”培养机制是培养专业硕士中的非常重要的举措,在理论知识提升的同时校外导师起到引领学生创新实践、寻找理论输出的突破口,如何提升校外导师的参与质量是专业硕士培养机制中迫切存在的问题。当前双导师制在高校均有推广,但多以校外导师挂名制,没有具体的实践内容,落实专业硕士同校外导师的项目以及应用方向的参与,则是专业硕士联合培养的重要内容。以新媒体专业为例,校外导师则更需要提供项目支持、技术支持,在协同培养专业硕士的初期阶段,建立多层面交流机制,使学生在具体项目制作中达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校内外两类老师的合作指导,在明确学生的研究方向后,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形成双向互补。坚决落实执行双导师培养机制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力保障之一。双导师制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带动校内导师接触更多实践项目。

(三)提高专业硕士校内导师实践能力机制

目前的专业硕士培养采取的是校内导师制,导师的能力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硕士导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自身的培养,自身实践创新经验有限。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内导师可以通过企业挂职、横向课题等方式有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通过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导师,弥补校企合作松散问题。提升专业硕士导师实践能力有利于形成一个师生互利共荣的创新团队,与实践单位一起构建创新平台,实现长期高效的培养机制。[3]

(四)加强“项目式”课程建设培养机制

相较于学术硕士培养,专业硕士则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应用型新媒体设计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区别于原有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再进行“实践项目”的分段式学习氛围,市场为导向的作用增强,满足课程实践对专业硕士能力提升的需求。加强“项目式”课程建设,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相关实践课程,以项目为基础,在实践中学习科研内容,形成有效的理论巩固创新,强化专业知识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联系,用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完善横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机制

“政用产学研”培养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建立多方在政府导向下构建平等互利的平台。通过细化横向项目,将项目模块划分为不同类型,以不同学习层次对应不同模块项目实现针对性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现代教育的本身也不存在与刻板的输出知识,通过项目实践中“隐性”教学机制达到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培养。以更多的实际案例循序渐进地完成专业硕士的培养转化。企业在对学生提出设计需求的同时,更是一种市场需求导向的输出,对比单一的实践类型,更加具有社会导向性。学生在设计创作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收到社会需求的变化,突破学术研究与实际项目间的隔阂,完成实践学习的培养机制。

四、结语

在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突出的今天,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也需要跟随时代不断变化。“政用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纵向层次化、横向模块化、产学合作模式丰富、内外质量保障体系高效完备等特征,从职业导向到设计转化全面解决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困难,是在实践探索中提升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通过构建新媒体设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反馈评价等多方建设,完善专业硕士能力提升培养策略,助推产教融合深化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产学研硕士导师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用“国家使命”导引航向——大学之大,重在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导师的猫
和谐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