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老师带来的教育惊喜

2022-11-22 23:29李康尼
时代邮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南京大学另类理想

文 李康尼

回顾一路来的求学历程,我们或许接触过数十位老师,可是真正让自己难以忘怀的往往只有少数几位。我发现,让自己印象深刻的老师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有些“另类”,也都为我带来过大大小小的“点亮时刻”。小时候,成绩一直还不错,老师们对我也比较照顾。不过,即便是小孩子,也能感受到那份关照背后的价值指向:分数。要测试这一点并不困难,只要发挥失常几次,便能轻松体会到态度的参差。

中学时期,一位英语老师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育体验。那时候,学校上下都在做教育创新,比如开设特色课程,尝试走班制度等。当时,不少老师都在观望,毕竟彼时的当务之急还是升学,而这位老师则有声有色地为我们开起了英文电影欣赏课。其实,播放电影可以看作是老师极为简便的“偷懒”教学方式:一节课45分钟,电影放40分钟,老师随意点评几句,再嘱咐大家写个读后感即可。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她带我们看《简爱》,讨论情感上的平等与尊重;看《纳尼亚传奇》,探讨冒险世界中的人性话题……在她身上,我总能感受到侯麦电影中的知识分子气息:讨论这些知识就是为了知识本身,不为分数,或别的什么。

那门课,为当时充满竞争思维的我带来了一个“觉醒时刻”:原来,我们学习这门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拿到好看的分数,进入理想的学校,它还是通往智慧的一条路径,能够为我们此后的人生提供指引、打开更多可能。在应试教育的大框架里,她努力为我们开辟出一方理想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小天地。也许在很多“注重实效”的老师看来,这份努力显得有些幼稚、太过理想化,这位老师还是“太年轻”,但是好的教育所产生的功效,绝不仅仅在于眼前的几年。十几年后,学生们会明白,究竟哪些才能让自己受益终身的知识。

后来我发现,多年后,很多人都会开始体会一些“另类”老师的良苦用心。比如,有人从小在安徽的小县城长大,上小学时,一位老师忽然提议要带孩子们去南京春游。当时,学校和不少家长都提出疑议,有的担心安全问题,有的觉得没有必要,有的怕耽误学习。后来,那位老师自己签了一份责任承诺书,坚持带孩子们去南京大学看一看,而且拒绝按成绩选人。

多年后,当其中一个孩子考入南京大学时,她才体会到是老师当年的坚持,让自己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在她幼小的心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也有人回想起小时候的自己很不理解的一幕:老师有意带他们去市中心的商场,让他们自行解决午饭问题。当时,孩子们抱怨要自己买单,价格还比学校贵得多。可老师告诉他们:那是为了让他们走出象牙塔般的世界,让他们知道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真实的生活是什么面貌。

这也让我想到,当老师有一些创新性的教育想法时,我们的社会应该提供怎样的环境?如果只是让所有老师看起来都一样,那教育热情从何而来?如果稍有不同便会动辄得咎,那教育创新又如何有机会进行萌发、践行?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样态可以更加多元,对于这样“另类”的老师,学校和家长应该学会理解和欣赏。

猜你喜欢
南京大学另类理想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另类四不像”登场
2021款理想ONE
《南京大学学报数学半年刊》征稿简则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Comprendre et s'entendre
Échange humain sou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