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本科见习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22 06:56谢坤莹赵攀翟红刘洋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28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资料教学法

谢坤莹 赵攀 翟红 刘洋

637000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四川南充

医学是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临床见习课是接触临床的开始,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积累一定的理论基础,结合各科室临床见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血液病学具有专业性强、理论相对复杂的特点,与细胞遗传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联系紧密[1]。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目前已得到广泛运用,且效果显著。相较于传统课堂讲解教学法(LBL),PBL 教学法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旨在分析PBL教学模式在血液内科临床本科见习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8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见习的临床医学系学生64 名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名。其中对照组男15 名,女17 名;平均年龄(21.01±0.52)岁。观察组男16 名,女16 名;平均年龄(21.12±0.73)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LBL教学,按照传统集体讲解的方式授课,以老师讲解、学生聆听为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观察组采取PBL教学法教学,将学生随机分成4 组,每组8 人,选1 人担任组长。①前期准备:梳理教学内容,制定PBL 教学计划及有针对性的教案,挑选典型的临床病例进行示教。②带教师资:对所有的带教老师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使其熟练掌握PBL 教学方法。③PBL 教学:见习前,要求学生对上课内容进行预习,使其了解相关知识,将典型病例发给学生,教师根据病例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依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见习时针对相关病例展开分组讨论,每组轮流派出1 名学生总结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老师逐一点评、分析和总结。④分析总结:在见习结束后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观察指标:①课堂效果:每堂课结束后,带教老师及时作出评估和记录,听课教师参与考核,考核分为3 个等级:a.7~9 分为良好,提示所有同学均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积极性很高;b.4~6 分为一般,提示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积极性一般;c.1~3分为较差,提示极少部分同学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积极性较差。②笔试成绩:由教研室老师出题,进行闭卷理论考试,总分100分,主观题60分,客观题40 分。③满意率:课程结束后向学生发放不记名调查问卷,并全部收回。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加深知识理解、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增强语言表达。每项设满意和不满意2 个选项,统计每项指标的满意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学生课堂效果比较:观察组考核评分均为良好,对照组考核评分均为一般。观察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所有学生均能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在课前查询相关资料,对知识点更加了解,能够主动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将预习中思考的问题带到讨论中,师生互动效果好。对照组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一般,仅部分学生课前主动查询相关资料,课堂参与度一般。

两组学生笔试成绩比较:观察组平均成绩为(84.12±15.32)分,高于对照组的(73.25±16.8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1,P=0.009)。观察组>90 分学生人数多于对照组,<60 分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笔试成绩比较(n)

两组学生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加深知识理解、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增强语言表达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满意率比较[n(%)]

讨 论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特定病例的诊治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PBL 旨在使学生构建更加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将学习设置到具体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来解决问题,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由讨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学习的模式,具有新的设计理念、实施方式和评估体系。将PBL应用于临床见习教学中,能够使学生针对临床实际病例展开自主学习和讨论,在相互协作中培养临床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2-3]。同时,PBL 作为一种临床教学方法,通过针对典型问题或病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其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4]。

传统的LBL教学法是临床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该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特点是以老师为中心,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讲解理论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5]。LBL 教学法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可以快速准确地传授知识、使知识传授具有系统性及连续性。目前LBL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内容丰富生动,便于学生理解,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通过临床情景,使学生主动发掘并解决问题,具有科学的设计理念及合理的实施形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大多数同学能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讨论,在课前查询相关资料,对知识点更加了解,主动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将预习中思考的问题带到讨论中,师生互动效果好。观察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90分学生人数多于对照组,<60分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加深知识理解、提高临床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和增强语言表达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通过PBL 教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分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及语言表达等能力。

根据研究结果,笔者总结PBL教学法应用于血液科临床见习教学具有以下优点。①激发学习兴趣:PBL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其教学形式新颖,要求学生课前自主查阅资料,课中自由讨论,在自主学习和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获不同的学习体验。②提高自学能力: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血液系统疾病相较于内科学其他系统疾病较难,使部分同学在开始学习时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而在PBL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要求各位同学自主查阅疾病资料,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自主查询资料、自主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加深知识理解:传统的LBL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被动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跟随老师的教学思路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自主思考及判断,而PBL教学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收集资料并展开小组自由讨论,对知识点主动深入剖析,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在开放式自主讨论及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④提高临床技能:在PBL教学过程中,选取临床典型病例用于教学,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问诊、体格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能力。⑤培养临床思维:相较于LBL 教学,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在相互讨论中增强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培养临床思维能力。⑥增强语言表达:相较于LBL教学,在PBL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小组内展开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PBL教学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LBL教学,可显著提升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笔试成绩和学生满意度。通过PBL教学,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资料教学法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