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院士“中焦肝胆系”疾病辨治要诀

2022-11-23 01:06罗金丽高泽正杨映映赵林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茵陈肝胆气机

罗金丽,高泽正,杨映映,赵林华*

(1.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广东 深圳 518033;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三焦”概念最早论述于《灵枢·营卫生会》,是古代医家基于对脏腑部位与功能进行地朴素观察划分,由于缺少完备的解剖学知识,上、中、下三焦的内涵难以与现代临床对应。仝小林院士将中医藏象学与现代解剖学相结合,以“腔”为分界,在传统“三焦”的基础上,将颅腔纳入,首提“顶焦”概念,与前“三焦”合称“四焦”。根据各焦中脏腑功能特点,将“顶焦”分为“神系”“髓系”,将“上焦”分为“肺系”“心系”,将“中焦”分为“脾胃系”“肝胆系”,将“下焦”分为“溲系”“衍系”,合称“四焦八系”,以此为纲来认知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及疾病的辨治要点,构成“四焦八系”辨治体系[1]。本文中的“肝胆系”隶属于“四焦八系”的“中焦”部分,涵盖了肝、胆、脾、胰等消化系统的器官和组织,以及筋、爪等中医概念下的衍伸部位。

1 肝胆系的生理特征

“中焦”居腹腔,包括肝、胆、脾、胃、肠等诸多脏腑组织,“肝胆系”位于“中焦”,包括肝、胆、脾、胰腺等,在部位和走向上是横向系统[1],在饮食转输、气血运行、水液代谢及精神情志调节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1)升降平衡。《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脏腑气机调畅是决定脏腑机能正常运行的根本因素。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疏泄功能正常发挥,则全身气机舒畅,清升浊降,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达到平衡。《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亦提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2)精血津液运行。人体脏腑经络、精血津液、营卫阴阳,无不依赖肝气的疏通调节;血液贮藏充盈,安静时血液归肝,活动时血液外输,全赖肝脏疏藏得宜。3)饮食消化。《素问·经脉别论》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胆、脾胃同居中焦,部位相近,功能互用;肝木疏达中土,胆汁正常排泌,可助脾升清运化,助胃受纳腐熟。食物经胃研磨后传输于肝胆系,由肝、胆、胰等器官进一步加工,将其分解为机体可利用的水谷精微,再转输胃系,经脾之运化,肝之疏泄布散至周身并排出糟粕。4)调节情志。朱丹溪认为:“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肝失疏泄是情志失调的核心病机。肝主谋虑,佐心神调节思维、情绪等情志活动,协调机体内外环境,燮理阴阳,平衡疏泄系统的兴奋性,则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和志达、血气平和。

2 肝胆系病理特征

中焦主运化受纳,饮食有节,情绪调畅,肝胆、脾胃系功能正常,则中焦无碍;若饮食无度,情志不舒,易致饮食水谷壅滞中焦,郁而化热,久则生膏浊痰湿瘀等病理产物,损伤肝、胆、脾、胃等。故中焦发病,多与饮食、情志相关。肝主疏泄,调节周身气机升降出入,通过五行生克制化、气血津液循行、经络表里属络,与其他脏腑(脾胃、心、肺、肾、胆、三焦等)紧密相关,若肝气郁结或肝气亢逆,常可导致肝木乘脾或肝气犯胃,而致消化功能失常;脾胃失和,运化失常,亦能土壅木郁。因此,肝胆系的发病特征可总结如下。1)升降失司,气机不畅。《灵枢·本神》记载:“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仝小林院士提出“诸结癖瘤,菱形发病,皆属于郁”,认为气机不畅,七情过极,忧怒内伤是导致积聚病的重要病机。2)土壅木郁,中满内热。情志所伤、饮食无节、则中焦得病,饮食水谷壅滞中焦,郁而生热,肝失疏泄,胃失受纳,脾失健运,肠腑传导失职,可见纳呆、呃逆、呕吐、恶心、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饮食蓄积,化生膏浊,日久生热,热与膏、浊、痰、脂等胶结,中满内热,则可产生糖脂代谢异常等代谢性疾病。3)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吴塘云:“肝主血,络亦主血……肝郁久则血瘀”,肝失疏泄,气行不畅,无力运血运津,血滞成瘀,湿积成痰,痰瘀内结日久,则易导致郁、瘀、积、癌等疑难杂症。4)肝肾阴虚、水亏火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暴怒伤阴……怒伤肝”。怒气暴冲,气郁化火,煎熬肝阴,则致肝阳上亢;又因肝肾同源,肝肾阴液相互资生,同盛同衰,肝阳上亢,肝阴被伤,失去制约,则会累及肾阴,水不制火,上冲清窍,导致神机逆乱、神明受扰。

总之,肝胆系之病,关键在气机,核心病机为“升降失司”,或因气机不调,或由痰湿瘀阻。气机升降出入失司,气滞不行,阻滞经脉,痰瘀交结,结而成形,发于颈部、乳腺、子宫等部位,结为癥瘕积聚,发为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积聚性疾病。气机升降出入逆乱,横逆中土,可致纳呆、呃逆、呕吐、恶心、便秘、腹泻等(脂肪肝、胆囊炎、胰腺炎等);上扰肺金,则见咳嗽、喘促等(咳嗽、哮喘等);气郁化火,上冲神明,可见眩晕、焦虑、狂躁等(高血压、焦虑症等)若气郁、气结日久,痰瘀阻络,则会导致癥瘕积聚类疾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3 肝胆系疾病辨治概要

仝小林院士认为,升降辨证是中焦疾病的辨治总纲,肝胆系疾病有虚实寒热之分,但以郁-瘀-积-癌四部曲最为经典,治疗当分别予舒肝、活血、化积、破癌之法[2]。肝胆系病种主要包括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急慢性胰腺炎、肝硬化腹水等消化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脂肪肝、代谢性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其总治则皆为恢复中焦气机的升降功能。其中,对于肝、胆、脾、胰等相关的消化类或代谢类疾病,仝小林院士常以大柴胡汤作为辨病的基本方加减应用,以枢利表里、斡旋中焦[3]。大多数肝胆系病种均已形成完善的辨治体系,此处重点介绍仝小林院士有特殊见解或独特治法的病种,详述如下。

3.1 开郁清热,斡旋中州

仝小林院士认为,膏脂、酒浊内蕴为脂肪肝发生的根本病因,脾肠为其病理中心,中满内热为其核心病机,总以消膏护肝、减肥降浊、活血通络为基本治疗原则。脂肪肝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气郁阶段。膏浊阻滞气机,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此阶段临床检查可见血脂升高或体型肥胖,但还未形成脂肪肝或有轻度脂肪肝,治疗以行气开郁、消膏转浊为主。对浊的治疗又分为转浊和化浊,转浊即切断中满内热化生为浊的路径,从根本上阻止浊的生成;化浊即促进浊邪的转化和分解,加速代谢,以减少浊在体内的积聚,降低血液黏稠度。2)气结阶段。此阶段已经形成有形实邪,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表现为轻中度脂肪肝。故此阶段当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强行气、消膏之力,并加强散结之功。根据合并邪实偏重不同,配合行气化痰散结、软坚散结和活血散结。3)血瘀阶段。此阶段因气郁、气结日久而脂肪沉积,超过一定的数量,可见肝脏体积增大,且沉积日久致肝细胞坏死,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形成血瘀证候;因膏浊而血行缓慢,因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又加重血瘀之证,以此恶性循环,治疗宜增强行气破血之功,兼能生新血为佳[4-5]。仝小林院士常选用仝氏茵陈脂肝煎(茵陈15~30 g,红曲3~9 g,生大黄6 g)治疗脂肪肝,腹部膨满、胀大者合厚朴三物汤;虚胖者加党参、炒白术、荷叶或六君子汤;肝功能异常者加五味子、赤芍、虎杖;血脂高者加生山楂、绞股蓝[2]。此外,肝脏既是糖脂代谢发病的核心枢纽和主要场所,也是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关键通路;既是代谢综合征的反应器官,也是它的治疗靶点,故仝小林院士多从肝论治代谢综合征,中满内热、肝胃郁热为其核心病机,常以茵陈蒿汤作为基础方。因代谢综合征患者肥胖占大多数,故应针对性的进行减肥消脂,早期可加泽泻、山楂、何首乌、荷叶、决明子等;合并肝功能异常者,及早启用保肝降酶药及利胆退黄药,如夏枯草、垂盆草、茵陈、五味子等;尽早使用活血通络药,尤其是通肝络药,如丝瓜络、柴胡、地龙、赤芍、郁金、青皮等,可及早预防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发生;合并肝纤维化者,可同时进行抗纤维化治疗,以养血活血、益气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可加冬虫夏草、红参、黄芪、白术、当归、熟地黄、丹参、鳖甲、穿山甲、桃仁、红花、水蛭、莪术、牡蛎等[6]。

3.2 补泻兼施,抗纤通络

仝小林院士认为,肝硬化应结合“病-证-症”辨治思路,综合考虑患者病程新久、标本虚实、脏腑失衡状态及舌象瘀滞程度,根据各期标本缓急、虚实寒热特点分期论治。肝炎-肝硬化-肝癌是肝胆系疾病发展的规律,肝硬化是肝癌的病理基础,在治疗时应抓住肝硬化导致气、血、水运化失调这一根本病机,以活血、通络、扶正、健脾为治疗大法。肝硬化代偿期为治疗肝硬化的关键时期,当抓住瘀阻血络这一核心病机,以抗纤维化为要。仝小林院士常选用抵当汤及丸、下瘀血汤、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抗纤维化为主,或合用丹参、赤芍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去火存阴,配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见腹水者,常用商陆9~15 g,葶苈子15~30 g,车前子15~30 g功专利水。对于病程迁延不愈、病情进展缓慢的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肺、肾等慢性纤维化者,仝小林院士对此制定化纤散,其组成为三七粉3 g,水蛭粉3 g,生蒲黄2.5 g,生大黄0.5 g,炙黄芪9 g,每次6 g,每日3次,温水调服,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2~4个疗程。若黄疸或胆红素升高者,可配伍茵陈利胆退黄;肝功能异常者,加五味子收敛肝气,保护肝细胞;影响消化功能者,注意顾护中气,加炒白术、党参、黄芪等健脾益气药物,使气血生化有源,或配伍灵芝提高食欲,增强免疫功能,同时改善肝脏内环境、减少肝细胞损伤;对于沉瘀痼结日久者,可灵活配伍水蛭、蛰虫、黑蚂蚁等虫类药以破血逐瘀、搜经通络[7-11]。

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多种肝胆系疾病,血清胆红素含量过高时,提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血清胆红素数值的高低代表其异常的严重程度,常并见胆汁瘀积或转氨酶升高,早期常可无明显症状而仅有化验指标的异常。对于胆汁瘀积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肝或胆道酶升高者,或仅有指标升高而无症状者,可用仝氏通胆降酶煎:茵陈15~45 g(先煎1 h),五味子9~30 g,生大黄3~6 g,赤芍15~30 g。长期酗酒、体型肥胖,超声显示有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而胆汁瘀积者,仝小林院士常用仝氏瘀胆降酶汤:茵陈15~30 g,虎杖15 g,五味子10 g以利胆退黄降酶[2]。此外,仝小林院士常以茵陈、赤芍、金钱草三味小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阳黄加大黄、栀子;阴黄可去赤芍,加附子、干姜,取茵陈术附汤之意;肝功能异常,加五味子;合并肝纤维化加水蛭粉、莪术、三七;合并肝管或胆管结石加海金沙、鸡内金利胆排石;合并脂肪肝加虎杖、鬼箭羽、红曲[12]。

3.3 伏邪潜藏,以透为要

仝小林院士认为,《素问·痹论》中描述的五脏痹中肝痹的发病过程,与自身免疫性肝病隐匿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的发病过程相近,故部分自身免疫性肝病可归属于“脏腑风湿病”范畴。因此,可从“脏腑风湿”角度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首要治则为驱邪外出,积极透邪,尤以复感为透邪之机,配合解表散寒或散热凉肝药物,如防风、羌活、细辛、秦艽之属,避免耗损阳气,闭门留寇,反致邪气伏留,盘踞脏腑。又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失疏泄,亦有碍于脾胃运化,此时当散寒除湿,温化脾胃,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可助邪气外出。其次,病邪阻络,常致脉络痹阻,应根据病情养血祛瘀,全程通络,可用养血活血药如当归、赤芍等,既可通畅肝络,又可养肝柔肝;病情进展至纤维化阶段,则需应用破血药,如三棱、莪术等破血消积。“肝胆系风湿病”晚期,邪气伏留于肝,久则导致气、血、阴、阳及多脏腑虚损,故治疗应肝脾肾同调,温补阳气,逐邪外出。仝小林院士常用不换金正气散、柴胡疏肝散合真武汤、独活寄生汤、茵陈术附汤等方剂辨证性地治疗不同阶段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疗效显著[13-14]。

4 小结

“中焦肝胆系”主气血运行、饮食转输、水液代谢及调畅情志,总以气机升降平衡为核心。若肝气郁结,饮食壅滞,郁而化热,横逆脾胃则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当开郁清热、消膏降浊,以恢复中焦气机条畅为要;若气结日久,有形实邪阻滞肝络,而致癥瘕积聚如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则应扶正祛邪兼顾,通络贯穿全程。若年老久病,导致肝肾阴亏,则易肝阳上亢,出现眩晕、狂躁等精神神经系统问题。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肝胆系风湿病”,应当根据伏邪潜藏的浅深及新久按阶段施治,避免耗损阳气,闭门留寇。

猜你喜欢
茵陈肝胆气机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不负春天
湿热黄疸有茵陈
疼痛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二月茵陈最为鲜
爱国情
绵茵陈养肝祛湿
便携电子打气机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信息速递:达芬奇进入我国肝胆外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