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市水稻高效种植要点与配套技术

2022-11-23 01:10祖兆忠孙秀红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杂交稻粳稻氮磷

祖兆忠,孙秀红,张 波,李 丽,梁 盼

(1.江苏农民培训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2.江苏省沭阳县农业农村局,江苏 宿迁 223800)

近年来,水稻直播种植时间变晚,造成水稻两熟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水稻的生长期要求,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需制定完善的耕作措施,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高产稳产、高效、生态、安全种植奠定基础。

一、江苏宿迁市水稻高效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杂而多

当前江苏地区水稻种植同类型、同质化品种较多,优势品种不突出,适合江苏地区机插秧种植的优质杂交籼稻品种极为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水稻产业的发展。同时,不同水稻品种交叉种植限制了机械化操作和服务配套,造成了多品种水稻混合收获、混合加工,严重制约了品牌建立和信誉度提升。

2、生产基地小而分散

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小而散,以“小而散”的农户为主体的水稻生产现状严重制约着中高端水稻标准化、规模化绿色生产体系的推行。全市89 家万吨以上稻米加工企业主要集中于稻米初级加工,对后端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牌少。

3、栽培管理不科学

杂交稻生产仍以手工插秧为主,机械化插秧还未实现,水稻毯苗机插中壮秧培育及本田期群体调控技术尚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水稻机插秧近60%秧龄都在30天以上,秧苗都为5.0~5.5叶的毯状中苗,技术精细化、定量化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水稻高效种植要点与配套技术

1、优选水稻品种

围绕优质、专用、多抗目标,收集近几年审定的新品种和育种单位选育的新品系进行种植筛选,水稻示范南粳5718、南粳58、徐稻9 号、泗稻16、武香粳113、N 两优012、望两优301、荃两优851、晶两优黄莉占、扬优香占、十九香等品种。承接扬州大学长江中下游单季粳稻优质高效品种筛选及配套栽培试验,参试品种南粳5718、徐稻9 号、南粳2728、武113。

2、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用药关口前移”,采用药剂拌种控制秧苗期病虫害,移栽前3 天普用送嫁药,机插时同步封闭除草;播后芽前封闭除草,压低草量,增加防效,减少用药量。齐穗后零用药,加大孕穗期和破口期用药防控力度。种植优质耐病品种,使用香根草、杀虫灯、性诱剂诱杀,控制氮肥、增施硅钾肥,采取干湿交替灌溉等健身栽培措施。

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调整化学防控策略,提高病虫防控的科学性。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保护和利用麦田害虫的各种天敌,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麦田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环保型农药,降低残留和环境污染[1]。

3、机插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选用南粳5718、徐稻9 号、望两优301、荃两优851 等耐病品种。采用机械流水线全基质药剂拌种,硬盘旱育壮秧。秸秆切碎还田、精细整地、沉实机插。缩小株距,增大取秧块面积,保证中苗毯苗机插适宜亩基本苗粳稻9~10 万、杂交籼稻3~4万的要求。精准施肥,亩总施氮肥量粳稻需18~20 kg,杂交籼稻需16~17 kg,氮磷钾比例1.0:0.3:0.8,前后施氮7:3,分蘖期和破口期各施用硅钾肥1 次[2]。强化水浆管理,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促根生长,适时适度搁田,出穗后保持浅水层,忌后期断水过早。

4、绿色增产攻关模式与配套技术

机械化轻简种植方式,品种、按茬、密度、肥水运筹等优化为重点,构建中粳毯苗中苗机插—半冬性中强筋少耕机条(匀)播为主体的水稻绿色增产攻关模式。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高产高效和适时腾茬为核心,以机械化、轻简化、精确化为手段,使用少耕半精量机匀(条)播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中苗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和旱育化控精确定量壮秧技术、增密机插精确定量裁培技术。

5、毯苗机插轻简化高产高效技术

秧田培肥到位,春季施用腐熟有机肥,提前施用复混肥,满足秧苗对营养的需求。采用药剂拌种,常规粳稻盘播干籽90~100 g,杂交稻盘播干籽50~60 g。精准化控秧,2.5~3.0叶期采用多效唑喷雾促壮控旺。增密精确机插,常规粳稻行距30 cm、株距12 cm,穴播5~6 苗;杂交稻行距30 cm、株距16~17 cm,穴播1~3 苗。

精确施肥,常规粳稻本田期施氮18 kg,氮磷钾配比1.0:0.3:0.8,氮肥前后分配6:4;杂交稻本田期施氮16 kg,氮磷钾配比1.0:0.3:1.0,氮肥前后分配7:3。科学水浆促控,麦秸耕翻入土后上水泡田2~3 天,机械整平沉实1~2 天后无水层机插,浅水层护苗活棵。自然落干露田通气,后干湿交替,多次适度搁田,后期注意浅湿交替灌溉[3]。

6、稻茬节肥高产优质抗逆栽培技术

精种壮苗培育技术。提高适期播种比列和机械播种质量,播期控制在10 月10~25 日,基本苗12~16 万株/亩。

减氮稳磷增钾高效施肥技术。根据产量、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合理确定施肥比例。根据苗情合理追肥,产量目标550 kg/亩以上中强筋适宜施氮量16~18 kg/亩,拔节孕穗肥比列在40%以上,氮磷钾配比1.0:(0.6~0.8):(0.6~0.8)。

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通过调整播期和进行种子处理减轻冻害发生率,根据逆境特点选用适宜的缓解或补救技术,合理化学控制防早衰、增粒增重。

三、结语

江苏地区水稻高效栽培受季节影响,病虫害以及栽培管理方式发生转变,水稻收获后适合种植时间逐渐推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也会对下茬水稻播种生产产生一定影响。需在充分讨论水稻高效栽培种植模式的基础上,配套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方案,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为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杂交稻粳稻氮磷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不同施氮量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点
杂交稻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率影响的荟萃分析
常规粳稻品种(系)裂颖性状的初步探究
常规施肥与氮磷钾施肥对CX-80雪茄烟品质的影响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粳米价格短期上涨,后市行情难言乐观
第三代杂交稻将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方向
两个杂交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一等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