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表现与治疗

2022-11-23 01:1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猪群病猪养殖场

房 欣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林家村畜牧兽医站,山东 诸城 262232)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是生猪养殖中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显著。发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病猪皮肤发红或发紫、少数毛孔有出血点。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因复杂,会导致猪群生长变缓,甚至停止生长。该病临床控制难度大,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成本高,会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应加强预防管理,防治结合,减少该病的发生与传播。

一、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表现

1、发病特点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季节,即夏季和初秋,病程较长,一般5~20 天,病死率较高。调查发现,饲养条件较好的养殖场通风良好、降温设备配备完善,出现该病的概率较低,一般为10%~15%左右。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主要出现在育成猪群体中,断奶后的仔猪也可能发病。

2、临床症状

感染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病猪体温会迅速升高,达到40~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摄入明显不足。同时,皮肤发红,耳后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出现紫红色斑块,呼吸较困难,气喘急促,不喜运动,喜伏卧。部分病猪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病猪粪便呈球状,尿黄且少、混浊。极个别病猪临死前不能站立,全身抽搐而死。

经过几年调查研究发现,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发病率很高,有的猪场达到60%~90%。部分母猪怀孕后期可能会因该病流产,或者产下死胎、弱仔。该病的治疗较漫长、治疗难度大,部分病猪虽然用药后暂时退烧,但停药后又会复发[1]。

3、剖检变化

对感染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病死猪进行解剖之后可以发现,肺部明显肿胀变硬,呈不能收缩的橡皮状,有较明显的间质性肺炎症状,还会出现斑驳状的大理石样病变组织,混合感染较严重。同时,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肺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肿大明显。部分病死猪的肝脏变硬、颜色变淡、肿胀,有的变成土黄色。个别病猪肾部、膀胱、喉头等有广泛分布的出血点,脾脏肿大、质地变脆,还会出现多发性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腹膜炎症状。

二、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治疗措施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病因较复杂,难以痊愈,治疗控制后也可能复发。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改善养殖场环境,提高养殖水平,从源头减少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生与传播。

1、加强饲养管理

(1)控制饲养密度

干净卫生的饲养管理是减少各种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生猪养殖密度不能太大,保持适中,夏秋季温度较高时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并定时通风降温、减少暑气。

(2)减少猪群转群

饲养中,尽量减少猪群的转群次数,减少生猪的应激反应,降低疾病发生几率。

(3)改善饲养环境

不断改善饲养环境,给生猪提供健康、干净、卫生的生存环境,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杀菌、消毒,保持猪舍干净,减少细菌和病毒滋生。杀菌消毒通常1 周2 次以上,每次需彻底、全面消毒生猪经常活动的区域、餐具等,做好驱蝇、灭鼠工作,防止病毒和细菌传播。及时清理粪污和垃圾,防止粪污污染。感染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病猪所在区域必须严格消毒杀菌,每天1~2 次。生猪已经全部出栏的养殖舍要彻底清栏,空置几天后才可引入新的猪群。

(4)提高猪群免疫力

为提高生猪免疫力,要确保生猪营养充足,不使用霉变和劣质饲料,保证饲料品质达标。饲料中可适当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饲喂青绿饲料。

(5)制定出入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尤其是规模饲养场,工作人员多、运输较繁忙。要加强出入管理,进出养殖场的人员要坚持消毒,更换工作装束;运输车辆也要彻底消毒,防止带入病毒。

(6)无害化处理

养殖中一旦发现病死猪需及时隔离饲养,死猪根据防疫规定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以免造成疾病传播[2]。

2、全进全出

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发生。从生猪分娩、保育到育成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同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不将不同批次的猪混合饲养,不同地方运来的生猪也不混合,更不能将外地调入的生猪与猪场的猪进行混养,可有效控制疫病传播。

3、加强检疫管理

加强检疫管理,从外地调入种猪时必须严格检疫检查。外地调入的生猪先隔离饲养,观察1 个月左右,并且进行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定无病原感染时才可以进入养殖场。

4、加强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各种常见疾病的重要措施,在生猪养殖中要定期开展免疫接种,对本地较流行的常见疾病进行控制,如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疫苗都是必须接种的疫苗。还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他疫苗的接种,如伪狂犬病、链球菌、大肠杆菌、猪副伤寒等相关疾病疫苗。

新生猪仔或者新购进的生猪要及时进行补充免疫,确保免疫质量。接种疫苗时要按照规定接种,工作人员和接种器具都严格消毒,避免病原传播。接种时坚持1 户1 个注射器、1 猪1 个针头的基本原则,避免交叉感染。为避免免疫空白,要定期采取血清样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发现抗体不合格时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补充接种,确保每头生猪都能完成免疫接种程序,从源头上控制各种常见疾病的发生。

5、疫情监测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的传播十分迅速,养殖中要定期进行疫情监测,观察生猪的生长情况和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例时,必须及时、如实报告。各地防疫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规模化养殖场、农村散养户的养殖情况进行了解和巡查,绝不漏检。防疫监控部门接到生猪疫情报告后及时诊断,采取病例样本送到实验室检测,尽早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病情发展。

6、加强治疗

猪群发病要及时饲喂青绿饲料,给病猪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改善养殖环境,降低温度、通风,保持环境卫生干净。同时,可以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性感染,不能滥用抗菌药,以免对猪的肝肾器官造成损伤,反而会提高死亡率。发病较重的病猪可以加强营养护理,多用营养类药物,保证病猪机体免疫功能不衰退,尽量恢复与增强猪体体质[3]。

猜你喜欢
猪群病猪养殖场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养殖场管理技术要点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