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蟹低碳养殖技术

2022-11-23 01:10丁来斌张平芝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淡水种苗水体

丁来斌,张平芝

(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水产服务中心,山东 东明 274500)

当前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可的模式。水产养殖由于养殖密度较大、饲料投入多养殖成本较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高度重视,引入淡水蟹养殖领域,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对周边水域环境的污染。

近几年,东明县淡水蟹养殖产业发展和进步较快,养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但部分养殖户一直采取传统养殖管理模式,问题逐渐增多。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内源性水质污染较严重,淡水蟹经常因水质恶化等因素导致生长发育不良,规格相对较少,回补率不高。需加快淡水蟹低碳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提高资源利用率,使用微生物制剂,有效改善水体环境,从根本上保证淡水蟹的生长环境,减轻污染排放,降低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真正实现淡水蟹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一、养殖环境调控

在淡水蟹养殖时,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养殖管理技术,做好养殖环境的针对性调控,配合养殖手段,保证水生态环境能量和物质的高效循环,维持基本平衡。

1、池塘选择

池塘选择时要保证所在区域交通便利,拥有良好的电力设施,周边水源充足,不存在工业污染区,排灌较方便。池塘主要为长方形,东西方向,确保池梗坚固不渗漏,防止淡水蟹逃逸。池塘深度2~3 m,坡度比控制在1:3 或者1:5,淤泥深度15 cm。田埂边内侧围栏用高0.7 m 的塑料薄膜围住,薄膜埋入土壤0.1 m 以内。选择水泥板或者石棉瓦,在池塘周边建造高出地面0.6 m 的防逃逸设施[1]。

2、池塘处理

淡水蟹放养前,应进行池塘清理,通过冬天或者夏季暴晒处理,有效杀灭池塘底部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然后每亩使用150 kg生石灰化成水溶液后全池泼洒,达到杀死病毒生物的作用。3月后,在池塘中种植伊乐藻,每亩播种35 kg。

3、池塘生态养殖环境调控

淡水蟹在养殖中期应及时将轮叶黑藻移栽到池塘中,确保被覆盖池塘面积能够达到50%左右。低碳养殖模式下,为保证碳元素能够高效循环池塘,水体中应至少种植3 种以上水草,并形成完善的群落水藻,能够有效抑制水花生等水生生物生长,确保中后期池塘水草覆盖率达到60%以上,确保进入夏秋季节后,水体温度能够维持在适宜淡水蟹生长的温度区间,并提供天然饵料和栖息场所。清明前后可每亩池塘投放螺蛳200 kg,既可做为淡水蟹的天然饵料,还能够清除池塘底部残余饲料,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种苗放养

淡水蟹养殖中,种苗质量直接影响养殖成本,需确保种苗质量,选择优质种苗。合理控制养殖密度,确定较佳养殖规格,一般每亩500~800 只,放养规格控制在每千克100~160 头,放养时间多集中在2 月底到3 月中旬[2]。

三、科学饲养管理

1、科学投喂

饲料的营养价值是淡水蟹养殖的物质基础,应按照两头精中间粗的方式科学投喂。养殖初期要保证饲料营养价值,确保淡水蟹能够快速生长、尽快脱壳。中期应适当控制营养,防止淡水蟹早熟。后期要保证营养物质供给充足,保证淡水蟹生长健壮、个体饱满。

按照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吃食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点原则投喂,一般每天投喂2 次。根据淡水蟹的活动情况早晚饲料的投喂比例控制在3:7,训练淡水蟹上岸采食,有利观测。

根据季节不同合理调整投喂量。3~4 月投喂量应为淡水蟹质量的1%;5~7 月调控到5%~8%;8~10 月调控到10%以上[3]。夏秋季过量投喂饲料易引发腐败,引起水质恶化,应减少或者不使用动物性饲料。饲料中可以加入脱壳素、磷酸二氢钾等添加剂,保证淡水蟹能够摄入足量微量元素,促进其脱壳生长。

2、水质调控

(1)定期换水

水是淡水蟹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为了保证淡水蟹健康生长,应做好水质调控工作。放养初期保持水位在0.5~0.6 m,中期保持在1.5 m,后期保持在1 m 左右。每半个月更换1 次养殖水,每次换水深度控制在0.3 m。每半个月每亩施用生石灰粉10 kg,可提高水池的pH 值,保证钙元素科学供给。

(2)提高水体含氧量

淡水蟹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养殖期间应提高水体中的含氧量,可以在池塘中铺设微孔增氧管或者弥散式微孔增氧盘。一般增氧盘每亩需100~200 个,铺设间隔5~10 m,均匀铺设。利用放置在池塘岸边上的鼓风机或者气泵,将空气源源不断的压入到输气软管中,然后经微孔盘通入到水体中,起到均匀增氧的目的,维持水体高溶氧量,保证溶氧充足,有利于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池塘底部的溶氧水平。

微孔增氧设备能够使水流旋转和上下流动,加速抵制有毒、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和分解产生的各种无机元素,满足水藻生长发育,从而改善水体质量,保障池塘水质相对较稳定,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同时,能够保证水体中饵料充足,减少投喂量,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淡水蟹的免疫力,减少药物成本投入。

(3)定期巡查

日常管理中应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对池塘进行1 次全面巡视检查,观察水体颜色、水温变化以及淡水蟹的采食情况,做好养殖记录并归档。高温阴雨天气应适当增加巡查此时,及时将增氧设备全面打开,24 h 全面增氧。并检查排水口,防止淡水蟹逃逸。

四、病害防治

淡水蟹病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尤其不能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种苗放入池塘前需进行全面消毒,保证动物性饵料新鲜,并做好消毒处理,及时清除饲料残渣,保证水质。定期清洗消毒生产工具,防止外来病原入侵。

淡水蟹脱壳阶段自身消耗较大,抗病能力逐渐下降,易受病原物侵袭,应加强营养调控,确保其健康生长。疫病高发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或者微生态添加剂。及时清除池塘中的蛙类、老鼠、水蛇等天敌。

五、结语

淡水蟹养殖中推广应用低碳养殖技术养殖效果较好,养殖规格可增加1 倍,亩产量提高1~3 倍,养殖成本下降50%以上,整体养殖效益能够提高2~5 倍,真正实现高产、高效与低污染、低排放。需加快生态化低碳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淡水种苗水体
我国淡水经济双壳类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林木种苗行业发展现状及管理措施探讨
浅谈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苗木信息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林业种苗管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