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2022-11-23 01:07郝晓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潍坊市校企职业

郝晓娟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1000)

引言

近年来,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潍坊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助力于潍坊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成为潍坊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支撑力量。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与潍坊市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密切,同时,潍坊市社会经济结构模式、产业发展升级模式也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创新带来机遇。而如何调整农业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到以农业职业教育推助地方高质量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地方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地方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应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调整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融合,使学生在校获取时效性的知识内容,从而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1]。

一、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

1.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

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潍坊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尤其是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为生态、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依托于科技的创新。而科技的创新,需要人才的支持。在此背景下,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以及潍坊市农业发展情况,促进学科教育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的融合,通过开展农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教学等,重视农业技术创新信息的传达,并使学生融入农业生产中,学生依据专业信息了解农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以此信息为基点,进行农业试验研究及科技创新,将创新的成果进行转换,从而为农业技术的研发与生成提供保障[2]。

2.培养优秀农业人才

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依托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农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为潍坊市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优秀的农业人才包含农村基层干部、电子商务人才、农业管理人才、农业研究人才、新型农业人才等,发挥人才之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助力,提升潍坊市农业生产及发展成果。例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立足于地方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及产业发展模式,培养新型的农业人才,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促进人才融入企业发展中,从而也增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能力。总之,促进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融合,也可促进毕业生的良好就业,使毕业生毕业之后快速找到工作,以此增强潍坊市高校的就业率[3]。

3.增强职业教育实效性

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其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其发展具有动力,从而做到农业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应调整自身专业发展模式,做到农业专业发展目标、专业课程教育、教育教学模式都与社会发展结合,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农业信息具有全面性了解,发挥优秀人才自身钻研、研究的作用,通过学校提供的实验室、实验基地等研发、创作新的农业技术与产品,推助农业生产与发展,以此提升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也彰显农业职业教育实践的价值。尤其针对当前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教育结构模式同社会发展脱离的问题,通过促进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使职业教育依托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促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革新,从而达到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有效性模式[4]。

二、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1.职业教育创新意识缺乏

从当前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现状来看,存在教育观念陈旧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凸显职业教育缺乏创新性,影响到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进程。首先,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还是以传统的职业教育为主,立足于书本信息,传达专业化的农业信息,未能够结合时代发展及市场实际模式。其次,农业专业课程内容凸显一定的专业性,缺乏时效性信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农业专业的教育模式较为倡导理论教育,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部分学生空有丰富农业理论,但实践能力不高,影响到学生成为应用型的农业专业人才[5]。

2.校企合作力度不足

校企合作是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支撑,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模式的融合,使学生能够融入企业发展实际情况中,以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进行职业实践。在校企合作中,学校教育为学生农业专业教育的主载体,企业以及产业为学生实践的主平台,通过两者的融合,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从当前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校企合作力度不足,影响到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的融合。一方面,企业融入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农业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部分职业教育未能认知到自身服务于社会的职能,在校企合作中积极性不高,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未能够发挥校企合作根本性的作用[6]。

三、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方向

1.校企合作

新时代下,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向校企合作方向进发,在以往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改革,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以校企合作为导向,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体系可操作性,从而培养优秀的农业专业人才。首先,政府加强引领,倡导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则,以此为导向,提升全民认知,尊重教育的同时,发挥教育之力,使教育与时代发展接轨,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从而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构提供保障。其次,政府发挥主导功效,通过多种形式,推助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融入其中,以主导地位,引领双方阐述自身发展的需求,使校企合作的实践满足双方诉求,以此才能够构建双方满足的校企合作,使双方都融入其中,一同维护校企合作的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使学生受益、社会发展受益以及高校教育受益。最后,在校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都参与其中,依据双方发展的诉求,协同构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教育体系,做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不断增加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

2.产教融合

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中,向产教融合方向发展,需要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完成。产教融合做到以学校教育为基点,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学习到专业的课程信息、市场发展信息、农业新闻信息等,以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信息的整合与流动,便于教师获取企业、社会实践信息,传达给学生,引领学生思考、思维专业及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促进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的创新。同时,产教融合以企业实践、产业实践、社会实践为基点,依据农业专业的实际发展模式,依托于多产业发展,开展多元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融入其中,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农业实践、农业生产、农业研发等,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学生融入地方建设中,让学生作为一名技术人员跟随成熟的技术人员进行实践研究与工作,从中获取岗位实践经验,既能获取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可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委派学生到基层中实践,让学生体验、感悟、实践专业信息,从而获取实践的真谛,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成为应用型专业人才。

3.网络教育

互联网时代下,各行各业发展都迎来了机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中,能够促进企业向现代化方向进程。同理,也对职业教育形成一定的影响。教育信息化理念的生成,为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向网络教育方向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应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推助职业教育向网络教育方向进程,以网络教育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进程。例如:依托网络教育,构建网络的职业教育平台,根据职业教育特性,设计网络教育板块,包含资源板块、实践板块、讨论板块、课业板块等,构建一体化的网络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在网络平台中,构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企业与教师交流、科技人员与学生交流的机制,促进多信息的流通,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将所学理论更好地运用,从而增加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成果。此外,构建职业教育资源库,促进多信息在资源库中流通,便于学生获取农业信息,也更方便地运用农业专业信息。

四、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

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此推助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进程。首先,充分认识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以此为基点,推助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使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发展为目标,以此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其次,树立创新思维观念,做到教育教学与时代发展融合,促进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创新化,调整专业课程教育模式,实现多教育方法及手段的优化。通过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与学生创新意识,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既有自身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实现专业内容的创新,从而提升职业教育实践的成果。最后,树立人本化的思维理念,在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中,创新职业教育应尊重学生主体身份,根据学生的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设计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使学生融入其中,获取成长与发展的进步,实现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与实践的价值。

2.完善实践教学基地

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应依据职业教育的特性,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构,重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具有实践的平台,可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首先,依托于传统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平台的完善,使实践教学平台与时代发展接轨,从而为产学研教学的开展也提供保障。其次,职业教育的实践,应依托于校企合作,促进企业融入其中,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或者以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点,成为学生实践的基地。同时,学生也可与农业产业技术人员、工作人员一同交流,获取岗位工作心得,增强学生职业素养。最后,针对学生创新创业发展需要,重视“双创”实践平台的建设,以创新创业为基点,引领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进行农业研究及农业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未来良好的就业,服务于地方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地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融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工作内容,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对创新创业具有深入的感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使学生成为创业型青年,从而为潍坊市社会经济发展助力。

3.培养“双师型”教师

在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在学生职业化发展中的重要性。首先,依据现有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在其工作中,传达为地方产业服务的思想,提升其认知,使其教育教学实践模式依据地方实际情况,传达学生实效性的产业信息及农业信息,协同学生一同探究与分析专业案例及内容,从而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了解与掌握。其次,学校依托于校企合作,进行产业实践、农业研究等工作,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使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开展产学研教学活动,从而提升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实践的成果。最后,学校重视教育服务于产业的发展模式,聘请“双师型”教师,从而使教师群体更好地为职业教育发展服务。

结语

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促进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依据,调整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推助职业教育与市场发展模式融合,加强学生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以此凸显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价值。基于此,在潍坊市农业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应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为主创新思想,从转变教学发展观念、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三个维度,提升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从而彰显潍坊市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性。

猜你喜欢
潍坊市校企职业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职业写作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爱的职业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