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高幼儿综合素养的研究

2022-11-23 05: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小双减幼儿园

庞 超

(北京市朝阳区京通幼儿园 北京 100020)

引言

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顺利从幼儿园学习生活中过渡到小学教学生活,给予学前儿童充足的学习和适应的机会,让学前儿童更有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进入到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充分结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探究引导幼儿科学完成幼小衔接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此,教育工作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调研,加强对提升学前儿童的综合素养的关注,进行各领域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而素质教育可以满足对个体思想道德品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上加以创新,在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引导下,指导孩子顺利完成幼小衔接过渡。

一、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发展的调研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2019年中国幼小衔接市场规模已接近500亿元,2022年,预计该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元。在幼小衔接教育政策要求下,家长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幼升小阶段,家长关注什么?通过调研分析,超七成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最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有43.7%的家长期望孩子对非兴趣相关的事也能保持专注。按照2019年幼儿园大班和一年级家长对幼升小适应阶段的焦虑比例来看,很多一线城市的家长的焦虑程度达到了69.1%,尤其北京和上海的家长的焦虑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如何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落实好幼小衔接任务,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任务重点。

二、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1.从学校教育方面分析

(1)幼小衔接教育理念过于片面

虽然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政策号召下认识到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价值和必要性,但是幼小衔接的教育方向、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实际上,很多幼儿教师更多关注儿童学习方面的衔接,虽然会将很多小学阶段的知识和内容融入课堂中来,并有意识地渗透给儿童,加深学生对小学知识教学的理解和熟悉度[1]。但显然学习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方面,只在学生学习方面进行衔接,而没有在学生的生活和环境方面做好衔接和引导,并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人际交往,这样会让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存在偏颇,幼儿难以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周围学生的交往也变得困难。在幼儿进入小学生活后,其问题会被无限放大,出现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不协调的问题,让幼儿在小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出现不适应的情况[2]。

(2)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在思想与实践上出现断层

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多数还是各自为政,平时并没有交叉工作的机会。所以,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出现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幼儿园教师仅仅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情况和生活能力表现情况,并没有针对学生在小学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中进行考量。而小学教师采取的衔接策略也是针对当前小学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没有观察和分析孩子们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情况和能力素养的层次。所以,不管选择哪一方的衔接教育方案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无法更好地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和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一方面,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衔接教育思想没有得到统一,在缺少共识的情况下,设计出的衔接方案在实践过程中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所以,为了优化和切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以教育座谈会的形式加强双方的了解。或者幼儿园教师可以参加小学集体预科班,而小学教师可以到幼儿园进行旁听或者开展一节试听课,在与幼儿园学生的交流下,感受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性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点[3]。

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在知识内容设置上缺少系统的衔接方法,虽然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在衔接内容和知识实践方面仍然存在形式化、敷衍了事的情况,缺少系统的教学方法,对儿童发展目标和学习需求缺少明确的认识。

2.来自幼儿家长方面的问题

家长在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从幼儿园学习生活转化为小学学习生活模式有直接影响。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很多家长想要在为孩子减负的同时,也体现出对自己的孩子有着过高的期盼,可以理解每个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但也出现了家长拔苗助长的现象。过于急于求成的教育观念和引导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规律是相悖的。但也有家长对“双减”政策理解片面,认为减负就是放纵孩子去玩,对孩子不用管教和引导,这对孩子未来成长和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造成阻碍性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时不仅仅要加强与小学教师的沟通交流,还要重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三、探究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开展的措施

1.以幼儿能力提升为根本,让孩子带着自信进入小学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小学以及家长、生活社区等教育资源,围绕幼儿对小学学习和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可以依托集体教学、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从不同维度引导幼儿做好幼儿园与小学学习生活的衔接,通过多种活动加深体验。具体可以从下方面来探讨。

(1)寻找不同,分享体会

教师可以开展“有什么不一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前儿童到幼儿园附近的小学进行实地体验和了解,找出幼儿园学习环境与小学学习环境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然后通过集体探讨与观点分享的方式,体会小学与幼儿园教育之间的差异[4]。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方式、写作方式等记录幼儿园与小学环境的差异、教学活动方式的不同等。

(2)循循善诱,多方体验

教师应协同家长,对幼儿在时间安排上、学习习惯养成上、日常基本生活要求上进行相互衔接教育,让幼儿从幼儿园学习和生活方式逐渐过渡到小学学习与生活方式中。像准备好生活用品,如水壶、大小适中的书包、口罩等,还要准备学习文具,并且家长可以与孩子一同整理课本和书包,将不同的学习资料装在不同的文件袋内,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分类整理的意识。教师还可以将集体活动时间适当延长,让幼儿有心理准备和转化的时间,并从集体活动中找出自身与其他同学的学习与生活差距,完善自身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讲解方式将小学中哥哥姐姐们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呈现出来,为幼儿详细介绍小学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发挥榜样引导和示范作用。此外,教师可以在区角设计“小学堂”情景,让孩子充当“小先生”化身老师的角色,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让学生站在不同视角加深体验。

(3)思想引导,确立目标

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调动幼儿参与课堂实践和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幼儿进入小学学习生活之后,仅仅从兴趣引导是难以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幼儿的思想引导,培养幼儿的目标意识,让幼儿以任务目标为中心,提升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努力达成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小目标,并结合目标来进行自我行为约束和检查。比如,某一幼儿身体素质有待加强,为自己制定的小目标是一周内学会连续跳绳2次,周末对照任务看是否完成,完成了可以得到老师奖励的日记本,并重新修订下一周目标任务。同时,教师要引导每个幼儿回顾自己目标完成的进度,适当鼓励和表扬幼儿有进步的地方,加强育人的责任感,并让幼儿继续保持践行目标。这样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和自身目标意识的驱动下,会将学习变成主动完成的任务,以此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2.将衔接意识落实到位,为孩子进入小学生活打下基础

(1)开展家园合作,协同多方引导

一是可以通过邀请小学教师到幼儿园开办知识教育的讲座,缓解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下对孩子减负的过分焦虑心理。二是可以建立家园合作机制,让家长与学校衔接教育形成配合,可以通过“网上连线”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入学观,并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了解幼儿园衔接教育的进度和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情况,达到家园共育的教学目的。

(2)设计特色课程,助力幼小衔接

教师可以以“我的家乡”为话题,从十一游玩记、探秘解放桥等内容入手,让幼儿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进行深层次学习。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搜集相关资料来了解家乡的风貌,以此强化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小学生活初体验”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让幼儿提前了解自己即将进入小学的学习环境。或者也可以通过线上“云体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小学学习、校园文化环境的氛围,了解小学生活节奏和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好课间十分钟,为进入小学做足准备。

(3)开展系列活动,让幼儿快乐成长

教育工作者在国家教育引导下深知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很多园所也以幼小衔接工作为中心开展了各种特色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部分教师利用特定节日强化教育。像利用国庆节的契机,加强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加强对幼儿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特定情境的方式加深幼儿的体验。如设定超市购物场景,让幼儿调动已有的生活认知和经验进行社会体验,可以通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合作体验教学,让幼儿进入到新班级,模拟进入新环境的场景,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3.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意识,以幼儿的能力培养为目标

幼师需要秉持“在过渡中促进幼儿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幼儿适应能力”为指导思想,围绕幼儿的学习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对任务的认识和执行能力、对学习与生活的独立和自主性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展开。有的幼儿对小学感到好奇,对小学生活产生了向往,但是对小学实际情况并没有太多深入了解。此时,幼师可以确立任务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比如,通过设计特定的情景,让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含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同时,在与他人交流沟通过程中,树立规则意识,并养成懂礼貌的习惯。如,通过到别人家做客的情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进门时应该敲门,并主动问好,在进入到主人家里时坐姿端正,当离开主人家时应主动说“再见”等,让幼儿养成文明用语、良好沟通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们举行游览小学一日游活动,或者让毕业生回园与自己的学弟、学妹们进行面对面交流,让幼儿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让幼儿们对小学学习生活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和心理。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关注和重视“双减”背景下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生活习惯、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协同多方教育力量,让孩子们能够带着快乐和微笑从幼儿园毕业,以良好的心态和自信心来迎接小学新生活。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不管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共同担负起责任,为幼儿的成长之路,进行正确的导航。

猜你喜欢
幼小双减幼儿园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