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2022-11-23 11:02倪向华
黑龙江粮食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生长

□ 倪向华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通 226100)

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小麦占据着广阔的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作物。目前,人们对小麦的需求有所上升,可在实际种植阶段,病虫害的出现威胁着小麦正常生长,严重制约小麦产量的增加和小麦质量的提升。小麦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总体趋于稳定,呈南减北增趋势。相关人员应高度关注病虫害防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降低病虫害出现的频率,控制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负面影响,增加农民小麦种植的收益。

一、小麦种植技术使用的价值

(一)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小麦种植期间应用先进的技术,不只是能够增加小麦生产效益,还可确保产业能够持续化运作。选择先进的小麦种植技术,处于相同气候和相同土壤环境,与传统状态下的种植技术进行比较,能够取得更多种植产量。

(二)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优质种植技术的使用,可全面增加生产效益,调动农户种植小麦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粮食关联着民生社稷,高质量的小麦种植技术应用能够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目前,农作物更多体现出绿色化特征,那么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是比较广阔的,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运用小麦种植技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二、小麦种植技术的关键点

(一)分析小麦生长需求条件

在和小麦种植产量以及小麦种植质量存在关联的因素中,应事先掌握小麦种植条件。首先,严格要求土地质量,土地作为小麦种植关键媒介,基础条件便是保持水土肥沃性,换言之,给小麦提供适合的养分,这样小麦可健康生长。其次,小麦生长受到种植时间影响,因此要尽可能挑选最佳时间,尤其是高质量麦苗,避免产生小麦倒伏生长情况与落穗情况。最后,关注病虫害影响,相关人员应合理控制小麦种植过程,综合防治病虫害的产生。

(二)选取合理的小麦耕作形式

深耕能够合理化处理土壤,确保土壤时刻保持疏松状态,增强土壤对肥料的吸收能力以及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增加小麦产量。深耕深度大约是25厘米,翻出土壤中含有的虫卵和病菌,通过晾晒,杀死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物质,继而控制小麦病虫害现象的产生。并且借助深耕操作,增强土壤蓄水水平,确保小麦根系朝向深入的部位扩展。小麦种植不可在持续两年内的相同田地中耕作,否则不只是会影响着小麦正常生长,还会制约土壤肥力的保存。深耕过程挑选机械设备开展作业,控制人力资源投入,让肥料与土壤之间充分混合,增强土壤肥力能力,为小麦稳定生长提供支持条件。

(三)选择合适的品种

品种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关联到小麦发育情况,在提高产品质量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做好品种选择的工作,围绕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开展研究作业,挑选品种应满足当地环境发展需求,这样可更好地与自然环境变化趋势相适应。并且对小麦不相同病虫害种类应选取针对性品种,一般的病虫害有小麦白粉病或者红蜘蛛等,所以要慎重选择关联地区的环境。挑选高质量小麦品种过程,妥善加工小麦种子,借助包衣拌种的模式提升小麦种子抗病虫害水平。检测小麦品种,大多数情况要求籽粒足够饱满,纯度超过99%,含水率小于13%,由此合理地增加小麦成活率,起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四)规范化播种

小麦播种操作中,应科学地安排小麦播种时间,从而控制播种方式制约小麦发育进程,也是确保小麦产量与质量的基础。播种小麦过程应关联气候以及土壤条件,明确小麦品种,整合小麦播种时间,能够调节播种时间过早或者过晚出现的缺粒问题与根系不发达问题。通常而言,每日小麦生长的温度平均数值应该在16摄氏度左右,若入冬之前播种,则保持气温大于0摄氏度的条件,让小麦可正常发育。另外土地适合播种的基本苗指数为每667平方米播种12~16万株苗,具体种植数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若播种田地是高产田,要控制播种量,若播种田地是中产田,则要增加小麦播种量。

(五)有效进行施肥灌溉

小麦的生长与发育,施肥环节与灌溉环节均是必要内容,有效提供肥料支持与水分支持,可提高小麦成长速度。养殖人员要关联小麦生长现状针对性追肥,让小麦拥有充分的水分。小麦施肥过程中首选有机肥料,加工畜禽粪便资源,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机转化,继而转变为无公害的肥料。一方面给小麦生长带来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增加小麦生长的土地肥力,对小麦高效率种植产生关键作用。在每年的二月下旬与三月初,引进返青肥,起到追加尿素的作用,尿素指数设置为每平方米在20kg左右。3月下旬增加二氢钾0.2kg,若出现小麦叶片发黄的问题,应重视尿素加入。小麦灌溉过程给小麦提供一定水量,施肥阶段引进秸秆还田的手段,耕翻秸秆时引进氮肥,加快秸秆腐蚀速度,避免产生土壤病菌,这样小麦可正常发育,降低病虫害的产生率。

(六)关注化学除草

除草能够实现麦田中杂草清理,因为杂草生长速度比较快,很可能和小麦的生长争夺养分,若不能科学清理杂草,会造成小麦的营养成分被杂草吸入。一般来讲,杂草种类涉及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制约小麦正常发育。所以,要挑选针对性除草形式,特别是小麦二叶期与拔节之间的过程,在此期间,小麦生长存在显著耐药性特征,基本上不会受除草剂制约。

三、小麦病虫害影响因素

在运用小麦种植技术期间,应以病虫害影响因素为前提,综合归纳影响病虫害的因素。

(一)自然层面

处于自然环境中,麦田内的害虫能够迅速繁殖,特别是高温区域和高湿区域,会增加害虫数量,影响小麦根系的完整性。腐蚀根系制约小麦正常生长,或者让小麦生长面临死亡威胁,在病虫害的好发区域大量运用防治剂,会增加寄生虫自身的免疫力,不利于保障小麦正常发育。

(二)人为层面

从人为层面对小麦种植进行研究,病虫害的出现受到麦田管理以及麦田治理效果的影响,一些小麦种植区依旧选取传统化的种植管理方案,那么小麦在发育中会面临着不可调整的因素,相关人员要优化管理方法。

(三)病虫害层面

小麦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纹枯病与麦芽虫等。白粉病可能出现在小麦生长的多个阶段,主要是叶片中产生黄色斑点,随后呈现圆形病斑,最终转变为黄色斑点。纹枯病会存在于多个阶段,起始过程表现黄色斑点,之后呈现电状病斑,严重时表现出黄色或者灰白色。麦芽虫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小麦害虫,好发于叶片或者茎秆的部位,此种病虫害造成小麦养分流失,叶片也会变黑,继而造成小麦死亡。

四、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的相关途径

小麦病虫害的出现,制约着小麦的生长,因此应强调病虫害高效率防控,阻碍病虫害大范围扩展,降低病虫害蔓延的速度。个别养殖户以提高小麦产量为基础,运用过多的化肥或者农药,那么小麦会含有较多的化学元素,降低小麦产量。所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期间,相关人员要及时采用病虫害防治技术。下面对几种技术进行具体研究。

(一)红蜘蛛防治与赤霉病防治

在小麦种植起始阶段,很有可能出现红蜘蛛的病虫害,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小麦叶片正常生长。红蜘蛛在小麦叶片部位产卵,通过风力作用延伸病虫害侵害范围。对此种病虫害进行防治时,首选生物手段,借助红蜘蛛的天敌降低红蜘蛛对小麦生长带来的影响。可引进食螨瓢虫或者中华草蛉,配合人工手段,人工层面收集红蜘蛛的卵,借助焚烧进行统一化的红蜘蛛病虫害。另外,赤霉病也是常见的小麦病虫害,若没有对其加以科学管理,会增加病虫害的蔓延面积,影响小麦产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需在小麦齐穗扬花时间内引进药物防治手段,水分完全蒸发后再次运用药物,药物的选择要重视混合加工,即丙硫戊唑醇悬浮剂40%、呲蚜酮25%与芸苔素0.1%,用量分别是每667平方米使用40mL、20g和1g,之后兑水30~40kg,用喷雾方式喷洒药物。

(二)小麦条锈病防治与白粉病防治

条锈病的出现,普遍存在于小麦种植的整个过程,影响麦田的综合效益。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呈现的病虫害现象有所不同,通常而言,发病初期或者尚未发病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力度处理。预防药物以乙唑醇为主,起到显著预防效果,若病虫害的现象严重化,相关人员要增加苯甲丙环唑药物以及戊唑咪鲜胺药物。在白粉病的治疗上,特别是温度处于15~20摄氏度的环境中,病虫害产生的概率比较大。温度小于10摄氏度的情况下,病程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发病之后影响着小麦光合作用,对应穗粒数有所减少,或者出现植株过早枯萎,缩减小麦产量,让小麦绝产的结果也是会出现的。一般而言,白粉病危害到叶片,在病虫害发展中过程中,很有可能影响到麦秆部位的正常生长与叶鞘的正常生长。白粉病病菌的滋生,要借助群体密度和麦田湿润的条件。在具体防治上,第一点是对春季时节的小麦进行充分管理,控制病虫害出现。春季浇灌过程保持适宜的水量,不要出现大水漫灌。小麦群体比较大的情况下,氮肥用量应被有效调整。第二点是在发病的起始过程,引进尿素溶液1%以及磷酸二氢钾液0.3%,降低病虫害发展速度,科学管理好小麦种植产量。

(三)基本防治与药剂拌种

对于小麦种植期间病虫害,基本防治是主要方案,同时要给小麦的生长提供必备环境,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甚至把病虫害的出现率降低到零。引进轮作的手段,科学种植大豆植物与油菜植物,定期对麦田内的杂草进行清除,调整小麦播种的具体密度等。涉及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结合害虫存在的趋光性和趋黄性,借助光源吸引害虫,或者安装黄板,吸引害虫后进行捕杀。药剂拌种,是绝大多数的农户都选取的方式,成效显著。小麦播种之前,麦种和药剂互相混合,一同和土壤接触,由此增加土壤内的肥力,还可增加小麦抗病水平。此种防治技术可起到一定的控制病虫害传播的作用,拌种期间,围绕小麦具体品种的特征,挑选针对性药剂,按照标准合理调配,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的前提下强化病虫害防治的成效。

(四)在各个阶段防治小麦病虫害

返青阶段,是小麦生长最为迅速的时期,对纹枯净药剂与三唑酮乳油药剂进行科学调配,定期喷洒在小麦上,或者通过甲基异柳磷乳油加入在土壤中,吸引与杀灭害虫。在抽穗阶段,很容易出现白粉病和锈病,要想控制这两种病虫害,应加大力度管理好田间,有机混合三唑酮徒有与禾果利粉剂,基于固定比例定期喷洒。最后是小麦生长的灌浆期,白粉病和锈病或者麦穗蚜都是可能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农户要合理地防治,引进灵乳油与辉丰菊酯乳油,甚至引进快杀灵乳油,达到病虫害防治目标。

五、小麦种植技术发展思考

(一)良种攻关与良法配套相结合

首先是挖掘抗病新抗原和综合性状优良的新育种材料,创新小麦高产、专用、抗病、抗逆综合性状品种改良技术,提升优良品种育种水平。其次是从市场企业的需求出发,协作制定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目标,筛选出为小麦加工企业和广大农民欢迎的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供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再次是完善优质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布局,指导优质专用小麦集中连片种植,建设较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基地。最后是研究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质调优技术,并注重与抗逆、省工、节本技术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集成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抗逆高产优质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并推广应用。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创造小麦单产新纪录。

(二)农机农艺相结合

首先关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环境中,精准化播种小麦,开发与此相对应的农机装备。之后对小麦机械化耕种和壮苗技术加以处理,实施高效率施肥的农艺手段。通过农田装置与农作物监督装置,完善对应数据资源库,形成小麦栽培计划模型和小麦生长监督指标模型以及小麦调控模型,构建小麦精准化的技术评估结构,实行小麦精准化加工与管理作业。

(三)关键技术创新与技术体系集成相结合

充分整合小麦产业各领域的优势力量,围绕制约江苏小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以及区域性特殊问题联合攻关,研发小麦播种技术、壮苗培育技术、肥料安全管理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实施智能化生产的操作,保证小麦产物可增值,最终形成基地示范,显著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四)科技创新与科技普及相结合

采用“贴合生产、协同创建、典型引领、整体推进”的技术推广思路,切实加强技术推广与服务。首先是明确完整的示范计划,进行针对性实验,让数据信息足够真实,强调新品种和新产品的灵活运用,做好小麦种植技术创新准备。其次是研究科技创新成果,开展宣传计划,对宣传内容和宣传地区以及宣传手段加以整理,从多个方面指导种植技术的运用,组织农户进行小麦种植技术观摩和培训活动,号召技术工作者与示范户举办讲座,给农户普及相关知识,让农户掌握更多的小麦种植要点,切合实际地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打造小麦种植技术大范围宣传的局面。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麦种植阶段,应明确有效的种植技术,及时清除杂草,避免杂草和小麦一同争夺养分。在病虫害的具体防治上,给予红蜘蛛病虫害和赤霉病以及条锈病以针对性防治,保证小麦能够无公害,达到绿色小麦的生长需求。有关单位也应增加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工作,调整好技术推广的方式,整合种植技术推广结构,从多个维度上提高小麦种植产量。

猜你喜欢
小麦病虫害生长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2022年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生长在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