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管理专业群新形态、新模式教材教法改革研究

2022-11-23 13:50芦运莉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金融管理教材内容教材

芦运莉

一、金融管理专业群新形态、新模式教材教法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实施“三教”改革是贯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推进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其次,实施“三教”改革是深化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能力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产教融合、项目模块化教学需要的创新团队;在专业建设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广度不够,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等。因此,高职院校应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着力推进“三教”改革,进一步提高学校内涵建设水平。再次,实施“三教”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实施“三教”改革关系到“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其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二、现阶段金融管理专业群教材、教法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教材没有课程思政融入

职业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现有专业群教材则更多关注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根本,没有将思政教学有机融入教材,做到“润物细无声”。金融的本质是信用,诚信教育应该贯穿金融管理专业群课程的主线,而这些在教材中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

(二)教材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融合不够紧密

编写教材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他们没有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对金融行业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并不了解,缺乏对企业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深入分析,没有将岗位工作内容转化为教材内容,没有将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为相对应的教学任务,使得教材过于理论化,偏离了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没有了解掌握最新行业企业动态和前沿知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不具实践指导意义。教材中实践内容较少且理论知识也晦涩难懂,不大合乎职业院校学生的口味。

(三)教材内容与“1+X”证书技能标准对接不够

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行“1+X”证书制度。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校期间除了获得学历证书外,还需要获得一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岗位紧密挂钩,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就业挂钩,学有所用。金融管理专业群相关专业都有相对应的“X证书”,如健康财富管理证书、大数据财务分析证书。但是个人理财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人身保险课程并没有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与课程标准有机融合,相应教材涉及考证的内容很少,大多是理论讲授,而忽视了职业技能传授,教材内容不能反映新标准、新规范、新工艺,学生参加相关考试还要另行购买教材。

(四)专业群教材资源与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金融管理专业群课程教材形态仍局限于教材本身,金融财务新技术、新工艺等素材没有得到充分呈现。教材形式仍以纸质为主,形态过于单一,不能体现其时效性,且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也难以实现。数字化教学是教材的补充和拓展,而数字资源往往滞后于教材,“精品课程”“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完全依照教材开发,没有创新点。微课制作往往是照本宣科,照搬教材内容,而不是对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拓展。动画视频的制作也缺乏趣味性,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五)金融管理专业群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教学方法仍然比较传统,很多老师仅凭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个课件就可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好。没有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特点把握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学生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教学规律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特点,对项目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运用较少。

三、金融管理专业群新形态、新模式教材教法改革策略

(一)梳理金融管理专业群课程思政点,全面、逐步、有机融合

首先,梳理金融管理专业群所有课程,做到思政元素全面覆盖每门课程。另外,尽量覆盖每门课程的每个项目。其次,思政元素有序进入课程,根据课程的性质,设计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有序融入,层层递进。再次,找到课程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点有机融入,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对接岗位工作内容转化为教材内容

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思路进行教材开发设计,与行业领先企业合作,遴选出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一线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将企业工作流程、案例引入实践教学,校企“双元”开发教材,实现教材校企双元主体编制;重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定期修订后编入教材,金融管理专业群教材将快速对接金融行业发展,引入盘活金融企业资源,充分调动金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教材修订的积极性,做到互惠互利,解决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陈旧、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将“以金融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或产品”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教材进行项目化、工作过程和模块化改造。开发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体系,可设计若干项目、模块,每个项目、模块或情境又可设计若干任务。对职业活动的典型任务做强化设计,并转化为教学任务,真正体现理实一体,使“教学做一体化”。

(三)依据“1+X”职业技能证书标准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材内容上,金融管理专业课程应积极对接“X证书”的考证大纲,能够覆盖考证范围。针对健康财富管理考证内容涉及健康管理、个人理财、保险基础多门课程的现象,学院应组织专门的教学研讨,确定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课程之间界限清晰、分工明确,各门课程既不越界又不缺位,减少重复性教学。

(四)教材呈现方式立体化多样化

根据金融管理专业群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立体化教材。金融管理专业群知识更新快,金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由于行业发展变化快,《大数据金融》《区块链金融》课程教材内容要及时进行迭代更新,甚至可以适时提供网络资料更新,由学生自行打印。《银行综合柜员业务》《银行授信业务》等课程与工作岗位结合非常紧密,流程清晰,任务明确,并且有配套的实训软件,可以按照工作任务和流程编制工作手册式教材。针对一般较为成体系的课程,适当采用新形态教材,例如《金融基础》《金融文化》,应开发电子、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利用图片、微课、视频丰富教学内容,推进学生碎片化学习,将教材颗粒化、模块化,使之能够适应当代学生学习的特点。

(五)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法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法主要解决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教法的恰当好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1.线上线下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职业教育课堂革命。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库,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用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重新梳理知识体系和知识点,采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教学;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打造精品微课、动画、视频资源,丰富习题库,利用钉钉、云课堂等平台,推广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情境式、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提升其学习效果。

2.运用仿真平台、实践基地,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仿真实训平台,例如银行综合柜员业务平台,区块链实践创新平台,银行信贷业务平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带领学生到实践基地,切身感受职场文化和工作流程,对职业岗位有一个直观的认知感受。

猜你喜欢
金融管理教材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企业金融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探索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产教融合视角下金融管理专业高水平建设路径研究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管理分析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