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对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作用分析

2022-11-23 19:29王颂扬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凝聚力教练队员

刘 涧,王颂扬

普洱学院 体育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团队凝聚力是团队项目动态存在的核心思想,是团队队员保持积极训练的向心力。它能有效促进团队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团队队员认清团队的整体目标,对团队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产生正向、积极的作用。啦啦操训练是一种典型的团队训练项目,涉及的成员较多,要实现啦啦操的独特艺术美感,离不开每个队员的团结协作。

1 啦啦操的发展历程

啦啦操是一项源自美国的团队体育项目。最早啦啦操主要是为运动员加油助威而存在的,发展到后期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竞技比赛。啦啦操发展至今已经有100 多年的历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团体运动项目[1]。现阶段啦啦操项目已经在全球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起来。我国从2001 年引入啦啦操,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非常快,并在全国引起了啦啦操运动的研究热潮。如学者孙庆浩[2]对啦啦操发展历程开展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从啦啦操的文化渊源和现代啦啦操发展过程都进行了深入分析,还对国际啦啦操联盟的建立进行深入剖析。靳晶[3]从健身的角度分析了啦啦操的意义,认为啦啦操适合在我国各大院校开展,它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李琳[4]则分析了当前我国啦啦操的一些不足,比如对啦啦操文化内涵理解不透彻,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度较差,专门从事啦啦操教师较少,啦啦操训练的专业后备人才力量薄弱,这些都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地方。

啦啦操引入我国高校体育项目要追溯到2001年,大学生啦啦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孟帅、翟林[5]研究了大学的啦啦操团队项目,认为他们表现的是一种团队协作能力,在啦啦操表演过程中队员通过展示啦啦操动作的一致性,并通过展现脸上自信的表情以及强大的集体感染力,从而起到激励队员融入这种集体运动的效果。高校的很多篮球比赛中都会看到啦啦操队的表演,他们通过啦啦操的形式利用篮球比赛中场休息或暂停时间段来为比赛队员加油助威。目前我国高校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展现出全新的文化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啦啦操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激发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热情。

2 团队凝聚力的含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团队凝聚力是一种能够吸引外面成员加入到群体活动中的力量,这是一种能够被转移的能力,对集体成员产生心理凝聚作用的力量。其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的力量;二是团队成员展示出来的威信力量;三是团队目标和团队任务吸引力。团队在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过程中,凝聚力起到团结团队成员的作用,让团队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一起向团队整体目标共同奋斗。凝聚力还体现在任务凝聚力和交往凝聚力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例如友谊、爱情、亲情等,都会让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成员通过一起完成团队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凝聚力也会有效增强[6]。

3 啦啦操训练中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

3.1 个人因素

一是团队成员的性格爱好及价值观相似。在高校啦啦操团队中,队员之间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大家对待啦啦操的学习态度的具有一致性,这样在日常的团队训练中更容易产生默契。相同的价值观让队员更容易达成共识,使得队员之间会相互鼓励和相互支持,从而提升团队凝聚力。

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团队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既是训练中的队友,也是生活中朋友,通过一起训练完成团队目标,建立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还能充分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团队训练遇到困难时,队员之间会相互支持和互相鼓励,并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样可以增强队员对团队的依赖度和好感度,从而帮助团队在比赛中发挥团队凝聚力[7]。

3.2 外在因素

一是团队统一目标。在团队中,目标的制定可以让队员朝着共同的目的奋斗,团队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凝聚力。因此,高校啦啦操训练必须要制定队员与团队的目标,且二者的目标保持一致,形成高度认可的目标团队,这样才能提升团队凝聚力。

二是团队中的竞争。良性的团队内部竞争会让团队更加充满活力,队员之间的负面情绪会降低,团队成员会不计个人恩怨和个人利益,为了团队的荣誉而奋斗,从而产生强有力的团队协作精神。良性的内部竞争能够提升队员训练积极性,也会增加团队互相支持和互相合作的次数。

三是团队成员的变动。如果团队之间成员反复变动的话,会影响队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队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新队员,这种训练磨合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将对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啦啦操训练效率。高校啦啦操队员人数并不是越多越好,队员人数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既要突出团队的整体性,还要注意个人的特点,使每个队员都能为队上做出努力,减少旁观者数量,争取每个队员都有上场比赛的机会[8]。

3.3 管理因素

一是啦啦操教练与队员之间的互动。教练是整个啦啦操团队的引导者,如果教练无法与队员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互相欣赏、平等交流的共容关系,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就难以产生。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要适当给出肯定的评价,肯定队员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对成员取得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提升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热情,良性的师生互动会大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二是健全的奖励体系和人才激励制度。完善奖励体系和人才激励制度能够提升啦啦操团队成员的获得感以及满意度,增加他们训练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升啦啦操训练质量和效率,让付出努力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4 啦啦操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措施

4.1 明确团队目标

团队在完成团队任务和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凝聚力起到团结团队成员的作用,让团队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一起向团队整体目标共同奋斗。制定详细且明确的、执行力强的团队目标与训练计划,是高校啦啦操队员产生强大凝聚力的关键。在制定团队目标时,要将个人训练目标与团队目标保持一致。首先,各成员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只有目标明确,训练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成员之间需要互相配合,从而实现1+1>2 的效果。

4.2 加强团队成员的互动

团队凝聚力体现在任务凝聚力和交往凝聚力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在我国啦啦操团队凝聚力培养中可侧重任务维度,因为任务与比赛成绩和其他环境因素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教练需要制定团队任务,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团队队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组织团建活动加强队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队员更快融入团队,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此外,团队训练遇到困难时,队员之间会相互支持、互相鼓励和相互帮助,从而帮助团队在比赛中发挥团队凝聚力。

4.3 完善奖励体系和人才激励制度

完善奖励体系和人才激励制度,能够提升啦啦操团队成员的获得感以及满意度,增加他们训练的内在驱动力,进而提升啦啦操训练质量和效率,让付出努力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高校应将激励制度和人才奖励制度完善好,针对成绩表现优异的队员,学校层面或社会层面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才能激发队员持续参与啦啦队训练的积极性,并在接下来的训练和比赛中才能倾注更大的努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4 提升教练的专业能力

啦啦操教练人员的行为习惯、一举一动都会对团队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理论知识以及团队管理能力。一是,教练员需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履行好教练员职业道德,做一个师德高尚的教练。二是,教练需要不断学习啦啦操训练相关知识。要充分了解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抓住规律,并积极运用各种训练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训练习惯。同时,要转变学习方法,让自己的训练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断提高自身人格魅力。三是,教练员要提升管理水平,引导团队成员在技术动作上要互帮互助、团队协作。教练可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训练计划,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训练氛围,让队员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全身心投入训练。教练要与队员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互相欣赏、平等交流的共容关系,这样才能提升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热情,良性的师生互动会大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4.5 控制团队的成员规模

教练要控制好团队成员的规模,如果团队之间成员反复变动的话,会影响队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队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熟悉新队员,与新队员之间的训练磨合也会消耗一定的时间,这对成员间的互相交流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降低啦啦操训练效率。因此,高校啦啦操团队的建设要合理控制队员人数,教练员要清晰掌握每位队员的实际情况和擅长技能,合理分配队员的数量,维护团队成员的稳定性,加强团队成员的有效沟通和训练时期的默契程度,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团队凝聚力。

5 结语

啦啦操对提高大学生团队凝聚力的培养需要依靠团队所有成员的齐心协力才能实现。只要团队的所有成员心连心、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啦啦操团队才能朝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团队的项目,追求的是化整为一,团队所体现的精气神,能够感染到每一个成员,队员只有经过长期的训练磨合,才能融入到团队中,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展现出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使队员受益项目得以持续开展。

猜你喜欢
凝聚力教练队员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致敬:风雪中的人大扶贫工作队员
睡着了
加油
说“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