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药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药剂学课程改革研究

2022-11-23 19:29阮志鹏吴志红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注射剂药剂学知识点

林 健,金 楠,阮志鹏,吴志红

1.莆田学院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2.福建东瑞制药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31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医药企业产业升级转型、药品创新来提升国产药品质量。在大医学和大健康观念的背景下,医药行业对高等院校药学专业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批能够 “懂药、会制药、会用药” 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药剂学传统的授课模式是:在课堂上教师 “唱独角戏” , “自导自演” ,学生游离于课堂外,期末 “临门一脚,努努力” 侥幸过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消极被动,学生上了一门 “水课” 。导致部分药学本科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无法胜任,并不能真实的掌握与相关工作岗位有关的知识,技术能力,也无法满足于岗位对于人才的根本需求,而本质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育模式缺乏更新,较为落后导致的。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在大医学观和大健康观的背景下对药学人才专业培养的初衷,没有融合于时代的发展,去强化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力度,导致整体教育工作中运用的模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

1 纵向上精简教学内容

现有药剂学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在有限的学时数(40 学时)无法完成全部知识点的授课,90%的学生反馈这 “大块头” 药剂学教材内容多,学习起来无从下手。由于课程教学时间较为有限,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之中,只能强制的将课堂的教学知识点安排得很满,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感到过于紧张压迫,并且也无法真实的去掌握不同知识点的识记内容。为此,课题组教师和企业需进行教学研讨,精简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简单化,教学内容调整既要体现药剂学课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又能在有限的学时数内让学生实现知识点的积累,从而让学生可以掌握药剂学的学科思维与应用。即在教育过程之中,要使教育内容更加符合于时代发展以及岗位需求的内容,让教师着重进行讲解,使教材的整体内容更加精简,但是要一定具有逻辑性,从而确保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且也能够真正的掌握与药剂学相关的重点知识与内容。

合理调整教材顺序。如在介绍 “注射剂” 章节时,按照注射剂制备的工艺流程:水的处理、容器的处理、药液的配制、灌装、封口、灭菌检漏、灯检等环节进行讲授注射剂的单元操作,围绕药学的培养目标需求,知识点的串联,前后呼应,突出了药剂学注射剂这一章节知识点的内在规律。为了避免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将知识点系统化和关联化,帮助学生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防止出现知识孤岛的问题,让学生认为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与之前毫无联系,这样不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觉知识内容难以记忆。在课堂教学中将 “微粒分散体系” 部分理论知识点分散到液体制剂中的 “混悬剂和乳剂” 两个剂型的理论知识点中,便于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运用思维能力,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联系,从而确保学生也能逐步构建出属于其自身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横向上丰富教学模式

学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鼓励教师 “走出去” 深入医药企业日常工作中,将教学活动延伸到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方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之中,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十分常见,而通过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确保教师在实践上的短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教育环境之下,不断提升知识实践中的运用能力,这样就能够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药剂学课程教师以 “福建省科技特派员” 身份进驻医药企业的生产一线,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生产管理。通过下基层切切实实地锻炼,使得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提高。

采用 “请进来” 方式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邀请具有长期工作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参加线上教研活动,结合学生学情,共同探讨适宜的教学方案。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带着行业真实和丰富的生产管理等案例走进课堂。通过这种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当前企业对于实际技术工作人员的需求。由于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能够给学生讲解各种各样的真实案例以及工作流程,也能让学生提前针对于自身未来的工作内容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确保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方向。学生通过了解自身需要掌握的技术知识与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整体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能使课堂教学环境更加多元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虚实结合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单纯的课堂理论学习,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的理解往往是一知半解,需要药剂学实验课去充实,让学生进一步消化[2]。由于传统药剂学实验课缺乏制剂制备真实的环境,如学生制备的维生素C 注射液全部不合格,缺乏体验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课程组和企业技术骨干多次研讨,引入实验空间的 “小容量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虚拟仿真实验” 。这个虚拟仿真实验分为四部分:注射剂的生产工艺、岗位规范化操作(SO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注射剂生产车间管理。将四个板块的知识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掌握注射剂的生产要素,借助这个虚拟仿真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仿真实验得到全面的训练,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可以直接上手,提高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在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药物是仿制药,其中片剂剂型所占的比例较大,而片剂的溶出度对于药物的疗效有重要影响[3]。教研组围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展开,增设了 “对乙酰氨基酚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实验项目,为后续学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仿制药研发奠定基础。实验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要点和溶出仪使用的相关视频,实验课中教师演示溶出仪的使用方法,学生进行溶出仪基本实验操作,实验课后要求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认识和不足。以往实验评价方式大多数 “重结果轻过程” ,课程改革后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过程和结果。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度、规范化和基本科学素养(台面整洁、数据是否原始)和实验报告等综合评定[4]。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之中,一定要强化实践教学的力度,通过相关实验项目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去总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不能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认真仔细的总结自身的学习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多元化教学方法推进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提升

案例教学法讲中国优秀的医药科学家故事,聚焦当前医药行业热点问题,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医药洁净厂房空气净化这个知识点时,用 “2020 年抗击新冠疫情转运病人为什么需要负压救护车” 这个案例作为本节课问题导入,顺势介绍注射剂生产车间洁净厂房空气净化概念,不同洁净度级别标准,空气净化方法。课内知识传授结束之前抛出问题 “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隔离病房跟外界空气压强有一定压差,那这个压差是正压还是负压?” 要求大家思考讨论。将理论知识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课后总结放映一张医生护士在负压隔离病房出来的PPT——鼻梁和耳朵被口罩盒护目镜压出深深的血痕。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有千千万万个 “张定宇” 般的医生和护士在前方奋战,致敬他们的高尚行为——舍小家为大家。帮助学生重塑职业的价值观,认识到医药职业的崇高性。用知识武装自己,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将思政内容很自然地渗透到理论知识点中,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帮助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境界得以提高[5]。

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任务为引导,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根据自己已有知识并相互协作完成任务[4]。而通过任务驱动法在药剂学课程教育工作中的合理运用,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运用相应的任务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自主探究发挥出学生的探究精神。而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也能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整体课堂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下达任务 “替硝唑栓剂的制备” ,学生分组组内分配任务,在实验之前查阅资料了解替硝唑的理化性质,栓剂常用的辅料,栓剂制备的方法,栓剂的质量评价方法。然后学生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给予关键步骤——置换价的计算指导或提示。每个组根据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制备替硝唑栓剂,并进行质量评价[6]。实验结束后,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该制剂成品和实验方案予以相应的评价。学生不是一次简单的设计性实验操作,而是真正掌握了栓剂这个知识点的精髓。有学生在实验报告提到此次实验感悟 “以后有关栓剂的知识点都难不倒我” 。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忱,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5 “可视化” 的科学评价体系

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是教学实施的一个难点,在教学评价方面不能 “一刀切” 或 “一张卷子” 的结果考核,应注重学生的过程评价[7]。学生在学校超星平台上参与话题讨论、课堂抢答情况等进行 “可视性” 的过程性评价,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平时学习情况,一旦个别学生阶段性成绩过低,授课教师会及时督促学生。如课中讲解固体制剂片剂的制备相关知识点后布置平时作业——分析片剂生产过程出现不合格片剂的原因。该作业没有正确的答案,学生从物料、生产工艺、环境、管理等不同角度阐述可能出现不合格片剂的原因和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渴求知识,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加强、扩充和更新,培养学生制剂工程的应用能力[8]。

6 结语

在中国实现 “健康中国” 战略目标的大背景下,药剂学课程改革需要课程组的集体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以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学情,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借助超星、中国慕课和爱课程等教学平台适当对所授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发挥药剂学课程的育人作用。

猜你喜欢
注射剂药剂学知识点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第十页 知识点 教-8教练机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
我院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中药注射剂不能随便打
针对药剂专业学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