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推进眼科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2-11-23 19:50高雅胡安娣娜郑丹莹卓业鸿
眼科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科学眼科导师

高雅,胡安娣娜,郑丹莹,卓业鸿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

眼科学具有专科性强、操作精细、实践性突出、学习周期长的学科特点,也是前沿技术研究及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本科阶段的眼科学课时分配有限,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合格眼科专科医生的必经之路。健康中国战略对于眼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专科基础薄弱、动手实践机会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导师队伍活力欠佳等问题逐渐凸显。随着大学“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发展向着更加自下而上、注重内在追求的形式转变,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是重要的时代命题。

导师是研究生的直接培养者和管理者,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占有主导地位。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最早的可招收眼科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单位之一,当前中心已拥有博士生导师76人、硕士生导师66名,在校研究生560余名,是当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眼科学研究生培养单位。近年来,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多措施并举引导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各项制度完善、教学改革和决策管理,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内涵提升,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1 建立并完善“专家+行政”的教学管理架构

高校附属教学医院的医师们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同样也是深化“医教研”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主体[1]。在多年的育人实践中,中心逐步构建、完善了教学工作由“中心领导亲自指导、亚专科主任统筹负责、教学秘书承上启下、教学督导过程指导、管理人员全程服务”的组织架构,为各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在专业教学方面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作用,遴选专业成就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热情高的专家,组建研究生专家指导委员会,完善了“专家组+专职行政组”并行的管理体系,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决策和管理。在专委会的引领与推动下,诸多专家沉浸式参与在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建设、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质量控制与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工作中,通过建立导师与教学行政人员互通有无、深度合作的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研究生在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障各项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出发点,较好地规避了教学管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可能问题,最终有效服务于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2 高标准、严要求实施“强师工程”

一流创新型人才来源于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强,则学生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严进严出”也渐成大势,而师资队伍指导能力不足、教学意识不强、教育理念滞后等问题日渐凸显。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中心注重高标准、严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能力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施行“强师工程”。中心常态化开展全体导师大会、新晋导师座谈会、专家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从岗位职责、师德师风、专业功底、治学态度、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对导师进行教育、引导和培训,培育教师对于人才培养的使命感、认同感和自觉性,提高导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从教学基本功、理念方法、管理评价、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加速青年师资成长。通过以老带新、教学传承、典型榜样宣传,造就一支高水平、有爱心、能力强、讲奉献的教师队伍。

3 持续完善专家团队主导下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2]表明理论学习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晰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路径的基础上,中心教学专家团队大力开发教学资源,逐步构建了一套通识+专科、交叉+融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实现递进式的人才培养。针对眼科专科基础知识不牢等问题,开设全院性专业基础课程《眼科学I》及《眼科学II》。其中,《眼科学I》将眼科基础知识作为通识性教学内容,在所有研究生进入临床轮转和实验室前进行现场集中授课。《眼科学II》作为高阶版课程,涵盖眼科专科疾病的纵向课程、培养诊疗思维的横向课程,主要针对临床博和其他高年级研究生。在课程设计上实施了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实施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3]及团队导向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4]教学等,有效互动激活课堂。

此外,在全校性公共基础医学课程体系之上,中心创造性开发了《眼科分子医学》、《实验室技能培养》与《眼科分子医学文献导读》等课程,打破了眼科学与分子医学的壁垒。并对国际教学模式进行了本土化实践与创新,设立“基础病理+临床诊疗+基础研究”交叉融合的联合讲座,以疾病为导向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学与探讨。通过分层次的专科知识教学,为面向临床问题的研究生协同培养奠定基础。

在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方面,中心不断扩充Wetlab显微手术技术培训项目,创新开发动物眼显微手术全眼模型,编制手术标准操作步骤及示范视频,开启手术盲评教学与考核新模式,形成规范的Wetlab-Drylab-真实手术的技能培训体系。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医疗体量与服务能力的优势,以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确保常见眼病的标准化、规范化教学,以及疑难眼病的系统性完整性启示性教学。

4 “医教研”三轴联动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是在日常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培养的[5]。以研究生导师为纽带,“医教研”三轴联动、协同育人既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中心以基础前沿研究与疑难眼病防治为重点方向,组建形成了多个学术方向、临床和基础导师有机融合的大团队,通过在前沿研究团队中反复的、强化式的科研训练,不断解决新的问题,促进研究性的学习,以实现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强化培养。注重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的协同推进,以临床突出问题为导向,发展出低视力康复平台、眼鼻相关疾病内镜微创平台等特色专科方向,以医理工融合创新为手段,创建眼科诊疗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率先开展眼科人工智能诊疗的研究与学科建设,通过在学科融合领域发挥眼科学支撑优势,精耕细作人才成长沃土,助力研究生从标准化到个性化成长。

5 教师荣誉与教学激励并举,厚植潜心育人“大情怀”

人才培养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医院角度,研究生教育将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有机结合,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价值引领良性发展。中心注重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在中心教学微信公众号开辟“名师风采”“琅琊榜”专栏,选树一批品德高尚、育人有方的优秀导师典型,遴选表彰教学贡献突出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弘扬身边的正能量,引导广大教师潜心育人。

另一方面,探索构建研究生导师教学绩效管理体系,将师德师风、指导研究生学术及思想道德情况作为“一票否决”指标,将个人素质、教学教导能力、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生质量、教学成果荣誉等多个方面构建科学、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导师育人质量和数量的科学考核评价,有效体现“教与不教”和“教得好与不好”的区别,强化师资队伍及育人过程的管理,全面保障研究生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

6 结语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目前,我国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培养质量和数量、合格与卓越、专业化与多元化等需要同时兼顾的问题。立足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高标准、高需求、高质量目标,中心逐步探索构建了良好的组织环境与管理机制,激发了研究生教师队伍的主体意识与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发挥导师参与教育教学决策的促进效应,对新形势新背景下的眼科学研究生教育实践具有一定价值。

展望未来,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将在研究生个体、院校、区域、行业等不同维度产生深刻影响,这既为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提出新要求,也为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手段等带来颠覆式变革的可能性。作为全国唯一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单位,中心的教学发展有着内生的传统基因和使命文化驱动力,其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与方法对于其他院校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治理主体,各家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快速适应并积极融入这一过程,稳妥应对外部形势与内部环境的变化,精准有效进行研究生管理的布局与优化。

开放获取声明

本文适用于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CC BY-NC-ND)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但在这些过程中必须保留作者署名、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详情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猜你喜欢
眼科学眼科导师
2021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眼科学类期刊主要指标及排名
本刊征稿启事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导师的猫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
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眼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眼科学见习教学的体会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