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2022-11-23 13:50王东丽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财会创新型创新能力

王东丽

在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能借助人才之力推动财会事业发展。在高校财会专业教育中,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助于财会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对当前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以为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

高校财会专业教学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业精神与创新能力,能够在企业财会领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因此,现阶段对于高校财会创新型人才的培育,重点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基础,同时还须对一些非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并能够结合我国财会领域发展趋势,合理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其二,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将创新能力合理运用到实际岗位上,以便挖掘新的价值;其三,创新型人才需要获得个性化发展与专业发展,即有创新理念,同时兼顾创新态度,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高尚情操。在高校财会专业教育培养下,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以此满足市场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现状分析

在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中,东北财经大学主要组建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中心,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卓越财会人才;常州大学则立足于校内教学平台,加强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平台的对接,同时与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税收部门、审计部门进行合作,加强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并与企业开展课堂交流,以企业发展带动财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适应会计领域国际化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样,在上述高校财会专业改革中,其优化实践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关注校企紧密型合作战略,加强专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开展相应的科研活动,对学生创新进行深入研究,以实践推动教学活动改善,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三、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在高校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下,当前存在的培养困境问题主要涉及到几点:其一,课程设置问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改革中,部分高校采用“3+1、2+2、2.5+1.5”等模式,即针对基础知识学习、专业学习以及实践等进行学制划分,而在具体财会专业课程改革上,缺乏相应的情境课程教学,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效果欠佳,不能将知识体系很好运用到具体问题上,削弱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其二,环境问题。在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虽然我国高校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就整体而言,由于大学生定向思维问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对财会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引导不足,在高校财会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难度较大。因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需要关注整体创新环境的优化,削弱外在观念与成绩对创新能力的束缚。其三,改革问题。在高校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我国大部分财会专业更倾向于课堂培养,对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倾斜不足,导致对于创新能力的教学重视力度不够,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不突出,进而影响了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其四,匹配问题。在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上,由于培养效果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欠匹配问题,导致企业实际需求与高校培养存在差距,例如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需要财会人员具备一定经验,同时具备语言技巧与计算机技术。而高校财会专业对高层次人才培养不足,导致基础财会人员的培养大于需求,造成教育资源浪费。

四、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

在高校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需要借助互联网构建开放型课程教学。即在现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开放型课程,以学科交叉为要点,通过面向社会与国际,通过讨论研究等形式来进行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与创新精神培养。同时,运用互联网教育,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课程,通过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来让学生对国际环境与经济变化进行了解。同时,根据我国税法、会计准则、经济法等及时更新知识,以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汲取新知识。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完善学生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较长时间实习。校企合作运用到创新型人才培养上,需要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够辅助企业实践,同样也通过实践辅导课程知识的运用。在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中,学校需要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实践成果,不断进行实践课程体系更新完善,从而保证符合财会专业学生创新型人才课程培养需求。校企合作的“双导师”教学模式能够改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从而使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最佳培养效果,以此开拓学生视野,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二)重视财会专业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校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构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人文环境。在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发展上,构建尊重学生、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校园文化和鼓励学生质疑、批判的人文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上,需要教师严谨治学,加强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发展的引导,根据自身个性来制定相应的发展方案,以此提升财会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在教学上提升教师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对财会专业学生进行评价,是检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的重要手段。在实际专业课程教学中,学校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发展进行综合考评,从而有助于创新型教学新模式得到运用。评价体系的完善,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专业发展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进行评价,有助于开展后期实践课程。

(三)构建财会人才培养平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产学研教一体化建设下进行,为创新型人才搭建培养平台。产业与教育融合是我国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产教研一体化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提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创新组织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以满足产业发展对新时代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推广以院校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发挥财会行业、企业在财会教育变革中的作用,引导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财会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实践培训,促进企业进入创新型人才培训之中,让企业真正成为高校行业的直接参与者、决策者和受益者。同时,创新人才培训需要通过企业专业教师深入财会研究当中,邀请企业专家进行人才培训项目示范等,以“双主体、双责任”为原则,强调以“双赢”为核心,与行业发展衔接,以此优化财会专业人才培育路径。通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实习基地、研究基地以及合作课题,以专业创新型人才来推动高校财会专业的整体规划、制度建设、协调管理等,发挥科研队伍的专业指导作用,以此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为高校财会专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高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财务机器人时代,需要提升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效果,通过完善课程,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发展,构建完善的学习平台,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为财会专业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财会创新型创新能力
集聚类型、城市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就业发展研究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