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理论探讨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病因

2022-11-23 08:55李易航石贵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七情胸痹心神

李易航,石贵军,时 尚

(1.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市中医院门诊专家,吉林 长春 130000;3.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冠心病是机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疾病;失眠则是机体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从疾病的基本概念来看二者关系并不密切。中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和核心,辨证求因,从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对疾病病因加以分析,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心悸”等范畴,而失眠属于“不寐”“不得寐”“目不瞑”等范畴[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和主神明,两种功能紧密相连,心主血,为心藏神提供了物质基础,起到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则易致不寐;另一方面,失眠会反作用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2]。另外,若情志不畅则气机郁结,耗气伤血,心脉痹阻导致胸部刺痛或憋闷,故不寐可引起胸痹心痛,两者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依据中医理论对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辨证论治,绝大多数冠心病和失眠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中医的治疗原则并非根据病的异同进行治疗,而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进行区别,相同疾病可因病因、病机不同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而不同疾病也可根据相同病因、病机进行同一治疗方法。可见,疾病的病因对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为此本文根据中医理论基础探究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冠心病病因

冠心病是老年常见病之一,病机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3]。冠心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疼痛、疲倦乏力,轻者胸口憋闷,呼吸不顺,重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机体胸部阳气不振,邪气侵入心脉,致使阴寒邪气在内表盛,阳气不足而津液运化受阻,津液阻滞生痰,痰滞留瘀阻于内,与寒邪相交,滞于血脉,脉络不通,瘀血而成,致使血液流通阻塞加重,以此反复,疼痛于胸,日久所积,心背痛彻难忍,心神失养[4]。相关研究发现“七郁”即气、血、痰、火、湿、食、情七种郁滞,与冠心病各阶段症状表现有内在联系[5];而胡骏等[6]认为运用经络病理论分析冠心病的发生,可以指导冠心病未病之时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冠心病的病因不外乎与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等有关,因此中医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究。

1.1 六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①风邪,百病之长,其常为机体受外邪侵犯,风邪侵犯多发于春,其侵犯机体常与寒邪、热邪等交杂,风为阳邪,善侵入阳虚之体,当心阳气不足时,易受风邪之扰,外邪引入内,夹杂寒湿,内邪侵犯搅扰心神,则诱发胸痹发作;②心为阳气之主,至盛之脏,阳中之太阳。诸血于心,心阳可温煦运化血液,是其运行流动的动力,心阳旺足,心火过盛,则血液流动不止,若破血而出,溢而往外,心阳不足,动力欠缺,则血液缓行,行进受阻,滞阻于内,则引起心痛、心悸、胸痹、脉结代等病患。若寒邪侵入,则机体受寒邪侵犯,使心阳受阻,失于行展,气血运行阻滞而引发胸痹;③长夏盛湿,湿者潮湿之气,无形之邪,归于阴,阴易损阳,阳气受阻则血脉滞阻致使痹于体表,阴盛则阳衰,湿邪易困阻脾胃,脾主运化,脾胃受累,困阻湿邪,则水谷精微无法运化致使脏腑失养,而气血阳气无法濡养,久之阳气逐渐被耗损致阳虚,或使阴气过剩,上至于心脉,脉络阻困,气血运行不畅,心脉气血缺亏,不通则痛至,致使胸痹发生而致心痛;④火邪也称之为热邪,当机体受到热邪侵犯,热邪入体化生为火,火热为阳,扰乱心神,夏季暑热,热邪入体日久生瘀,火热郁结损伤津液,痰化而生,火邪耗损气血,使血脉运行受阻而瘀滞于心脉,心脉郁结作痛,引发胸痹。

1.2 七情七情即怒、忧、思、悲、恐、惊、喜,情志不同损伤脏腑不同,情志过则心伤。①肝藏魂、主疏泄,怒发冲冠,当机体被怒气激发,气血冲冠使大脑接受刺激信号,调节肝脏进行疏泄,情绪过分宣泄使肝气疏泄过剩,损伤肝脏,肝气增多,郁结于内,五行中肝为心之母,母病及子,肝病引发心病,肝脏气滞引发心胸气滞,血行逆阻,引起心胸痹痛;②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悲、忧五行属肺,悲忧情志过多,则伤肺,肺受损引起血液运行能力下降,血归属于心,气归属于肺,肺气失养致使肺宣发速降能力减弱,则影响心血循环,损伤心肌功能,供血供氧能力下降,进而发生瘀血阻络,肺有通调水道之功,肺亏损则水饮内停,最终引发胸痹;③思伤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有心神濡养之功,而思虑过多,易引起气结,脾虚气血匮乏生痰,气血亏结而痰阻于胸,痰饮之邪凝聚日久阻碍血络,加之气虚阳微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成瘀血,瘀血与痰饮相互搏结,最终发为胸痹心痛则以引发胸痹;④惊恐伤肾,肾主水,为先天之本,肾伤则损阳和耗阴,肾阳受损则心阳无源可受益,则心脉内阻,引发胸痹;⑤喜在五行归心,乐极生悲,喜过则心伤,心伤则气血运行受限,血瘀气滞结于胸痹[7]。七情有失,涉及脏腑,引起功能异常,导致气血运行不和,最终引起胸痹。

1.3 饮食劳逸①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当饮食不节或饮食失宜则会引起机体疾病的发生,饮食通过脾胃消化,胃主受纳和腐熟食物,为水谷之海,脾则将胃受纳和腐熟食物的津液运化传输至身体各处,若饮食失宜,则脾胃受其影响,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日久则引起疾病而生。长期饮食失宜则会引起胸痹便因于此;②劳倦则会损伤气血,气血运行失养,引起供氧或供血不足,使心肌缺氧缺血最终导致胸痹的发生。

2 失眠病因

失眠即不寐。不寐为中医病名,是因外感邪气、情志劳倦、饮食失调、禀赋不足等影响营卫正常运行,阳不入阴,致经常不能正常睡眠,或入睡难,或眠浅易醒,或多梦,或早醒,或日间工作效能降低[8]。其与机体的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等病因有关。

2.1 六淫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①风邪无形,发于春季,交杂热邪而生风热邪气,外邪侵扰机体使内邪受扰,则引起机体神不安,神不安则心神惊扰,引起患者心烦,烦躁侵扰影响心智神明混乱,则不可寐;②机体可寐时,处于心阳旺足,气血通畅,血液濡养上至于脑则可神安,神安则心安可卧,当寒邪侵扰,使心阳受阻,气血疏通不畅,日久则伤及阳气,阳气影响脏腑,使肾阳不足不得交于心阴,则引起机体心不安,不安则不得卧,且寒邪常引起气血流速降低,气血运通不畅,引起病理性血凝,导致不寐;③湿邪五行属阴,阴邪伤阳,阴盛则阳衰,湿邪侵扰脾胃,脾胃运化水谷津微失常,无法濡养气血神思,则气血亏虚,阳气滋养不足,脑失所养,神明虚亏,脑窍虚亏而不安,不安则不寐,若湿邪久滞,则阻滞机体阳气升发,消耗阳气引起机体阳虚,阴湿盛至于头颅,脑部清窍不安则不得卧加重;④热邪火邪均属阳盛之邪,阳邪侵扰机体无以安神明,则心神不安;火热之邪发生于夏季,夏季烦热扰心神不安,火热伤津液为痰,火热伤血液为瘀,火热伤脑窍则机体癫狂引起神不安,则机体不得卧,火热是机体不寐较为重要的因素,火热之邪惊扰胸膈则使烦心所致则不寐,心五行属火,为火脏,若心火旺盛则心神不安则无以为眠,夏季暑热多发伤阴气,心暑同需阴气平衡,无阴滋养平衡则心烦而起则不寐,固火热之邪为不寐之重要因素。

2.2 七情七情,人之常性,动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①怒伤肝,肝主疏泄,当怒的情绪无法被机体抒发宣泄时,则肝气郁结,扰乱肝魂,魂弱不安则不寐,且机体多梦,肝心为母子,肝魂不安则心魂不安,肝藏血,血气不通达,则气血凝滞,侵犯脾胃运化不畅,营养津液失调使气血无法到达肝,肝血失养则亏,则影响睡眠质量下降,则不寐,毛妍等[9]研究发现“肝不藏魂”是失眠发病的本质所在,论证了肝与失眠的相关性;②阴阳和则可卧,当悲忧情志过或不及,则侵扰于肺,肺主百脉,则气血运行减弱,气血滞缓则易不寐,肺以宣发肃降为顺,阳藏于阴则和,可寐,气血静通则神志安,肺气心血运行通畅顺利,若肺气不疏则气血脑部受累,则易引发不寐;③心神滋养归于脾胃水谷津微的输送,若机体思虑过多,则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机体气血营养均来源于脾胃的滋养,久思则脾伤,脾胃功能减弱则伤及气血,气血匮乏则心神侵扰则不得卧,胃不和则不安枕,脾胃功能失调,引起湿热阻滞于体内中焦,则气机升降无法正常运行,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致使心思神志被绕则无安睡之源,脾胃功能失调,湿邪困扰则湿热化火,搅扰心脉则心神不宁,神明不得安枕,无以为眠;④肾五行主水,心五行主火,水火相交无恙则神志安,可得卧,当惊恐发生累及肾心,则阴阳失衡,肾阳受损,则心阳无源取之,心脉则受阻,真阴不足,心火上亢,虚火侵扰心脉,则心烦失眠;⑤喜五行在心,心藏神,主神志,与人体睡眠息息相关,心神安则可卧,若机体过喜,则伤心,心神受伤则神散,神明散乱则气血运动受影响,使血液阻滞而瘀,气血不足于心,心神难以受到滋养,神不安则心不安,心不安则不寐。

2.3 饮食劳逸①饮食饥饱失常或饮食规律混乱,则影响机体营养摄入,过饥则营养不足,气血生化则无源,气血得不到滋补和濡养,时日一久则是机体亏虚受病邪侵犯。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正常的饮食休息则可使心血供应充足,心神得到安宁濡养,若饮食过度或不节,则伤及脾胃,水谷运化欠佳,气血亏虚则心血亏虚,心不安,引起夜不寐;②若劳逸过度,伤及气血,则血瘀化火,火邪扰心不安,心不安则神乱,不寐则生。

3 冠心病与失眠的相关性

不寐在中医中同胸痹,均属于心脏系统疾病,其病位皆位于心,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胸痹和不寐在病因有诸多因果连带关系,故较多胸痹患者合并发生不寐,而究其根本,便于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失衡密不可分,二者在六淫、七情、饮食劳逸不仅相关,再其疾病发生发展,也相互牵连。

3.1 六淫的相关性机体免疫受损,任何淫邪侵犯均会引起相应脏腑的阴阳变化。①风邪侵犯时,阳位受袭,则阳虚阴盛,气血运行阻络,扰乱心神同时侵犯心脉的瘀滞,短期心神失养,长期形成胸痹,而风邪的侵扰使不寐成为胸痹的先导;②寒邪侵阳,寒气积于胸中,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10]。心脏不仅是全身血液供应之源,同时主神明,固血脉与神明均汇聚于心,而心脏受寒邪侵扰,则气血凝滞,神明不安,固引起胸痹同时引发不寐,冬季胸痹多发同时伴有不寐,二者受寒邪侵扰,病因同源,同时迸发会互相加重病情;③热邪侵犯先扰神明,日积月累则引发热毒郁结,化火伤及心脉,血液受热毒侵扰则浓稠黏滞,血液畅通受阻而引起胸痹;④湿邪则会加重胸痹的症状,湿邪困阻于身,气血脉络滋养则受限,困脾伤心阳,心气不足,则不利于安枕,固湿邪均加重不寐和胸痹的症状表现,湿气不除,则不利二者的治疗。

3.2 七情的相关性情志之伤,影响五脏,五脏的阴阳则关乎着机体的健康所在。《皇帝内经》的藏象理论秉持“五神脏”之说,五脏各有藏神,由心统领,神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即为情志活动[11]。①怒气发生,肝不疏泄,血液无法归为于肝,影响夜寐,同样肝病及子,肝气滞阻心脉则瘀,怒肝则致使不寐和胸痹,短期引起不寐,长期则至胸痹,若胸痹已生,则怒气增加不寐症状,致使胸痹加重;②悲忧伤肺,肺脏则统筹全身水道,运通不畅,使气虚血亏,同样使心神失养,长期则血液凝滞引发胸痹,不寐为短期表现,长期则生发胸痹之果;③思虑伤脾胃,气结而血瘀,脾居中焦,主运化水谷精微,且为生痰之源;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运化全身水谷津微物质,是各处营养所在,然脾胃受损,则气血经脉均受到影响,神不安,血不通,则胸痹及不寐可并发,心神心脉均受到影响,神明不安心脉不通则痛;④惊恐侵扰则损伤肾阳,肾为一身之本,若肾气不足,则水液代谢障碍,肾之先天,根本受损则心阳亏缺,脉络受阻短期不寐不安,长期则血脉停滞引发胸痹[12];⑤喜位在心,过度则亏心,心神无以滋养便不寐,长期心脏气血亏引发胸痹,情志短期的侵犯均会引起或深或浅得不寐,但长期的侵犯便会改善气血运行,阴阳失衡而引发血液凝滞导致胸痹出现,继而反复则不寐和胸痹互相干扰,互相加重。

3.3 饮食劳逸相关性饮食有度,劳逸结合,身体康健,任何一方出现偏差,则会引发机体异常。饮食偏差伤及脾胃,脾为后天,伤后天根本,劳逸失衡伤及气血,严重则伤元阴元阳,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受六淫七情所扰,轻者夜不可安,重者彻底失眠,而长此以往,气血运行失衡,阴阳发生严重偏差,则引起气血瘀滞而引发胸痹,饮食劳逸均可引发二者的发生发展。

3.4 疾病发展相关性当机体的睡眠受到病邪侵扰时,便会引起人体情志变化,情志的失养引起气机运行受阻。而伴有肝失疏泄、热毒化火、阴虚火旺、气虚血瘀而致使脏器失养,在心则表现为痛症,引发胸痹,可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睡眠是基础,神明安是根基,若神明不安,心神被绕则使病邪有机可乘。若睡眠质量受到影响,造成人体的脏腑功能异常,气血失调,阴阳失衡,最终侵扰血液之源,引发心脏心神双伤。

4 中医治疗

六淫、七情、饮食劳逸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在其基础之上结合气血、五行、阴阳、脏腑等关系加以辨证论治,中医药在改善冠心病睡眠障碍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13]。在实际临床中医治疗中,多位专家学者对冠心病、失眠、冠心病合并失眠治疗均以六淫、七情、饮食劳逸、阴阳、脏腑关系等基础病因为根本,结合辨证论治给予治疗方案。目前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的中药主要有酸枣仁汤、参松养心胶囊等[14-15]。中医药对自主神经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不但可改善交感神经紊乱症候群,也可较好地改善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候群,对自主神经紊乱和不寐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无单纯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无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易为患者接受。李玉馨等[16]根据肾、脾胃与心的脏腑关系,从肾与脾胃论治胸痹,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郑曲等[17]则认为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的基本症候,认为痰浊和瘀血二者既为冠心病病理原因,又为致病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夹杂;王亚东等[18]对杨丽华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经验进行阐述,杨丽华教授坚持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原则,从理气、活血、化痰、安神和心理疏导等方面对冠心病合并失眠进行治疗。多位专家学者均从中医理论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对二者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5 小结与展望

睡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影响,失眠在一定程度上关乎着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慢性失眠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因素[19]。对于冠心病胸痹胸痛的患者,其疾病的烦扰加重患者的神明失养引发不寐加重,而夜不寐,气血便无法得到滋养,引起心肌供血供氧不足,进一步恶化患者胸痹胸痛之症,以此反复,患者的失眠和冠心病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中,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带来极大的伤害。中医以整体合一观念为指导,阴阳平衡为治疗原则,从中医气血阴阳与五脏六腑分析疾病,探讨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病因病机,在气血阴阳与五脏六腑的共同辨证下给予治疗方案[20]。究其疾病根本,无外乎六淫、七情、饮食劳逸的侵扰,病因的所在便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在六淫方面,风邪、寒邪、热邪、湿邪均会引起胸痹和不寐的发生,而在七情情志方面,喜、怒、忧、思、悲、恐、惊均会对心神和心脉进行扰乱致使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在二者互相关系中,二者循环往复,互相影响,致使疾病缠绵不易治愈,需整体观念对症用药。

猜你喜欢
七情胸痹心神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第十二届北京舞蹈双周演出照
北海之殇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中医怒伤肝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
中医通法治疗胸痹的学术思想探析
瓜蒌薤白半夏汤合丹参饮在痰瘀互阻型胸痹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