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苈苓桂术甘汤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22-08-11 08:34朱国东许艳辉曹如梅朱北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15期
关键词:左室证候心功能

王 朋,朱国东,许艳辉,曹如梅,朱北星

(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心血管内科,北京 100022)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由于冠心病致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足,使冠脉内血流量减少而发生的心功能不全,从而出现胃肠道不适、肾功能减退、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以延缓心脏衰竭的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为主要治疗目标,多采用螺内酯、福辛普利钠、阿司匹林等西药对症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药物种类的限制,无法实现个体化治疗,部分患者疾病控制情况仍然不甚理想[1]。中医认为,冠心病心力衰竭属“心悸”“水肿”“喘证”等范畴,病位在心,以心阳亏虚为本,瘀血水停为标,故应以温阳利水、活血化瘀为治疗原则[2]。芪苈苓桂术甘汤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由黄芪、茯苓、鸡血藤、赤芍等多种中药组成,在温阳化饮的基础上兼具活血化瘀之功效,近年来应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3]。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经芪苈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对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进行治疗的16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龄53~79岁,平均(64.07±3.85)岁;冠心病病程2~11年,平均(6.89±0.67)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4]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为6、32、35、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23例;年龄52~78岁,平均(64.01±3.82)岁;冠心病病程2~12年,平均(6.93±0.68)年;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级分别为7、31、34、8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5]《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确诊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增大,左心室增大、LVEF<50%等。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者;过敏体质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等。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吸氧、心脏康复,硝酸甘油注射液(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290,规格:1 mL∶2 mg)10 mg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d;螺内酯片(杭州民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070,规格:20 mg/片)口服,20 mg/次,1次/d;福辛普利钠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97,规格:10 mg/片)1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HealthCare Manufacturing S.r.l.,注册证号HJ20160684,规格:100 mg/片)100 mg/次,1次/d;如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可根据病情给予降压药、降血脂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苈苓桂术甘汤治疗,药方组成:黄芪30 g,茯苓、鸡血藤、赤芍、桑寄生、石菖蒲各12 g,当归、杜仲、胆南星、仙灵脾、红景天、郁金各10 g,桂枝9 g,法半夏、枳实、僵蚕各8 g,白术、葶苈子、甘草各6 g,加水煎服至药汁200 mL,100 mL/次,2次/d,早晚服用。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胸闷、头晕等)得到缓解,心功能提高2级及以上;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胸闷、头晕等)有所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胸闷、头晕等)无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未见提高或者降低1级及以上[5]。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心悸、气喘难卧、面肢浮肿、畏寒肢冷,评分由轻到重分别为0分(无)、1~2分(轻度)、3~4分(中度)、5~6分(重度)[6]。③心功能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型号:Logiq 9]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EF水平。④治疗前后脑肭肽(BNP)、6 min步行试验(6 MWT),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经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雷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型号:AQT90 FLEX]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 MWT(患者在室内长走廊来回步行,记录6 min所能行走的距离)。⑤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瘙痒、皮疹、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均首先进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悸、气喘难卧、面肢浮肿、畏寒肢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心悸 气喘难卧 面肢浮肿 畏寒肢冷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3.84±0.37 2.27±0.23* 3.93±0.40 2.33±0.24* 3.72±0.36 2.18±0.22* 3.97±0.39 2.63±0.25*观察组 80 3.86±0.38 1.51±0.15* 3.92±0.39 1.67±0.17* 3.74±0.37 1.42±0.14* 3.96±0.38 1.52±0.14*t值 0.337 24.756 0.160 20.072 0.347 26.068 0.164 34.64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组别 例数 LVEF(%) LVESD(mm) LVED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34.78±3.21 48.41±4.65* 45.83±4.36 41.22±3.91* 63.25±6.13 58.61±5.64*观察组 80 34.82±3.23 57.06±5.41* 45.89±4.38 36.58±3.43* 63.21±6.12 53.78±5.16*t值 0.079 10.845 0.087 7.979 0.041 5.65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清BNP与6 MWT比较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 MWT显著延长,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清BNP与6 MWT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血清BNP与6 MWT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BNP:脑肭肽;6 MWT:6 min步行试验。

组别 例数BNP(pg/mL) 6 MWT(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860.97±72.83514.76±45.14*295.84±27.08341.92±31.75*观察组 80861.28±73.05459.61±40.09*296.77±27.13384.35±35.22*t值 0.027 8.171 0.217 8.003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损伤,导致心脏充盈或者摄血功能发生障碍,心脏排血量不足,进而造成循环系统淤血,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治疗过程中易加重患者不适感[7-8]。

中医认为,老年人群大气不足,虚而下陷,不能发挥助心行血的功能,则血行迟缓、瘀滞,瘀血内生;脾胃虚弱导致水谷精微无法上传,则形成水饮、痰湿,故阳虚、气虚为本,水饮、瘀血为标,属本虚标实证[9]。芪苈苓桂术甘汤中黄芪可补气行血;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补中;鸡血藤可活血补血;赤芍可消散瘀血;桑寄生、杜仲可补肝肾;石菖蒲可开窍醒神;当归可补血活血;胆南星可化痰、息风定惊;仙灵脾可补肾壮阳;红景天可益气活血、通脉平喘;郁金可行气活血;桂枝可散寒解肌、通脉温经;法半夏可燥湿化痰;枳实可化痰散痞;僵蚕可化痰散结;白术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葶苈子可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加以甘草调和诸药,可起到利水、温阳益心、活血化瘀之功效[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 MWT显著长于对照组,心悸、气喘难卧、面肢浮肿、畏寒肢冷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促进病情恢复。

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LVEF水平逐渐降低,LVESD、LVEDD水平逐渐升高,亦表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11];BNP是心肌损伤标志物,当患者心肌受到损伤时,左心室室壁张力、心室负荷增加,将导致BNP的加速合成与释放[1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的提取物黄芪多糖、黄芪甲苷Ⅳ均能对心肌能量代谢进行改善,维持心肌功能的正常稳定;同时黄芪甲苷Ⅳ还能对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进行抑制[13];葶苈子中的水提液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从而发挥抗心力衰竭的作用[14];石菖蒲挥发油可通过抑制心肌缺血损伤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减少粒细胞浸润,减轻心脏组织水肿,从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15]。本研究中,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LVEF水平显著升高,LVESD、LVEDD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苓桂术甘汤治疗后,可对患者心室重构情况进行抑制,患者心功能得以有效改善,且安全性良好。

综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苓桂术甘汤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心功能有所改善,临床效果得以提高,从而促进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左室证候心功能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