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2022-11-23 05:18李爱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资源历史素养

李爱芹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 山东烟台 264000)

引言

教育教学必须立足于对客观实际的认识,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切实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与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相连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的技能和品质,用良好的学科素养解决在真实情景中遇到的难题以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到历史的重要价值。从另一个层面上而言,我们还应通过开发课程资源,获得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这些组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必要途径。

一、历史课程资源综合概述

1.历史课程资源概念界定

首先,课程资源本身不仅具备自然属性,同时还具备社会属性。从社会属性来分析,资源涵盖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又囊括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程资源。实质上,课程资源不只存在于课堂上,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全都属于课程资源。要促使课程资源更加符合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我们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1]。其次,课程资源在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类型也比较多样,但只有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真正作用,推动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资源才可归类为课程资源。因此,可这样界定,有利于历史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都属于历史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最基本、最广泛使用的历史教材,课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还有图书馆、博物馆保存的历史音像资料,地方历史遗存和信息网络课程资源等。

2.历史课程资源分类

第一,按照空间位置,历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历史课程资源涵盖了能够符合历史课程教学开展的参与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学习者等,还有各种设施设备和校园实践活动。如图书室、多媒体教室、主题讲座、主题展览等。除此之外,学校校风、校容、校貌、师生关系等也是校内历史课程资源的组成元素。校外历史课程资源指的是,除了学校之外,能够切合历史课程教学实际的设施、场所、活动、人群等,如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还有历史学家、参观考察活动等。

第二,按照功能特点,可以将历史课程资源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这两种类型都能在课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差别在于素材性资源可直接为课程所应用,主要涉及历史活动方式、方法等。条件性课程资源重视外部条件应用,如人力物力、环境条件等因素。

第三,依据其存在方式,历史课程资源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资源与隐性两种。显性课程资源意味着其能够直接加以利用,如历史教材、信息技术设备等,而学校校风、社会风气等虽是无形的因素,却能对课程教学产生影响作用就是隐性课程资源。

第四,依据性质差异,历史课程资源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物质和人力。常用的历史教材、课堂教学工具、各类型图书馆、博物馆,还有历史文物、遗址、历史保护单位、网上信息资源等就属于物质类别。人力资源具体指代的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历史学家、研究人员、历史亲历者等。除了上述最常见到的分类情况,还能够依据课程资源的承载方式、存在形态等来进行合理划分。

二、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意义

第一,能够从实质意义上激发学生的学史积极性。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人文素养进行提升,培养民族团结精神以及国家认同感[2]。现阶段,加大了对学生历史教育的关注力度。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课保持可有可无的态度,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其一,相较于理工科,历史等专业就业前景比较狭窄。其二是教师教学形式过于传统。其三是历史相关知识缺乏直观性、现实性。合理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能够有效调整和改善这些问题。历史课程资源类型众多,能够从很大程度满足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需求,刻板单一的课堂讲解和理论枯燥的历史教材已不再成为学生接触历史、学习历史的唯一渠道。教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如音视频资源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在丰富、直观的视觉体验中,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和历史知识的距离。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所在区域的一些地方性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通过教师的指导、相关人员的讲解,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唯物史观处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唯物史观内容体系丰富,重视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核心作用。因而,从人民群众的作用作为探讨的主题,从而研究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历史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对国家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去感悟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崇高精神,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第三,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这既是学生对过去历史事件形成清晰认知的前提,也是认识掌握历史人物、事件的明确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点所在。

第四,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正确辨析史料,运用具有真实性的文献将历史重现出来的方法。因此,要客观理解历史,必须合理开发利用相关课程资源,从现存的史料出发,经过搜集整理,去伪存真[3]。这既是学习和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如何理解和掌握历史的核心问题。教师在中学历史单元教学设计中自然融入“史料”实证的内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史料实证”意识,培养学生鉴别收集、整理归纳以及正确运用史料的能力。

第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历史解释具体指的是,学生能够依据相关的史料,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来对历史事物展开合理分析以及科学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学校内部、外部等文化场所、保护范围等蕴藏着丰富的与历史学相关的著作,编者们在这些著作当中对历史事物进行记录的时候,会通过分析、研究和结合相关史料,以自身的理解作为前提,进而形成编者自身的历史认识和评价体系。历史教师们可通过对这些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在教学过程,去引用这些著作中阐述的观点、结论,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探究活动探究。从这也能看出,合理开发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对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价值意义。

第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学校历史课程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的阶段,更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还可针对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分析

第一,构建完整知识体系。历史课程教学如何通过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来进行合理的历史教学设计,应是教师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例如,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教师要带领学生从已记载的真实史料中进行研读,构建具有个性化的单元设计教学体系,将较为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教师更是要将史料穿插应用到教学环节中,运用史料阐述历史[4]。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这一单元教学设计中,课标要求为简述《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对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进行说明,以书本教材中所提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来实施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组织学生做好整个单元的内容归纳总结工作,在对新课进行讲授之前,让学生通过课下时间翻阅课本,并将课本当中所涉及的与相关内容产生联系的历史资料画出来,从而精准定位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原因、开始标志、重要文献以及意义内容。这对于学生合理串联散碎的知识点,搭建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颇有益处。

第二,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已成为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较广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实质上是将同类型或者性质相同的内容点集中到一起,避免因为碎片化的课时学习导致学生知识点掌握不连贯,致使教学目标无法顺利达成。除此之外,其所特有的层次分明特征,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方案实施更具备有序性,进一步强化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联系,延伸拓展教学目标的落实范围,解决课堂上因为讨论探究而产生的时间不足的情况。相同性质、相同类别的知识点整合有助于学生学习产生进阶的效果,并且还能减少重复学习带来的疲惫,同时,教师也能够突破因为知识点繁杂、课时安排紧凑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适应历史这门内容繁多的课程要求[5]。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就是将同一时期的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事件设计进一个单元教学中,实现学生由对欧美国家的具体革命事件的掌握转向对革命事件发生的共同的本质的理解,将散乱的知识碎片转向对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每个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变化的清晰认知,深化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趋势还有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此外,教师也要利用历史单元设计的优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如可在教学完成的时候布置一道“关于为何美国、英国还有法国会成为当今世界的强国,请概括出这三个国家成为强国的共同点。由此,你还能得到什么启发”等类似的综合思考题来引导学生加强对整个单元内容的领会,明白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发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教师需要通过创造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导向,整合历史知识点,完善单元教学的体系建构,不能只履行教育的职责,而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视而不见。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概念教学中融入富有活力的教学元素。

在教授“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这个单元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发多媒体等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将鲜明的主题凸显出来。文史知识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每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通过利用视频、图片等,可以清晰明了地将其中的知识脉络展示出来。具体来说,第一种方式,教师可先用图片制作一个动态小视频,将近代到现代的对比图片连接在一起,标注出近代、现代在各个领域呈现出来的变化,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感。之后,每学一课时,就将本课时的内容标注到图片上,使整个脉络清晰可见。第二种方式,教师可以在课上播放有关“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相关的纪录片视频,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内容,加强对历史变迁的印象。之后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看法,自由讨论,总结社会变化的具体表现、原因等。教师再进行梳理,师生一起对概念进行明确,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教学手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沟通交流达到融合阶段的有效方式。因此,历史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指导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新课改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入发展,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正确把握学情,对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分析。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因此,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都需要教师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完成。

结语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落实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以此设计具有创新性又有趣味性的教学,是每个历史教师都要不断思考,并为之深入研究的重点,也是一个突出的教学难题。教师要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对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注意每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历史含义,培养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资源历史素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