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2-11-23 05:18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王 静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北京 102600)

引言

三岁以下婴幼儿的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基础内容,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健康成长,因此我国在教育革新探索中,既加强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又积极引进了全新的教育理论,开始创造具有实用性和多样性的教育指导模式。对高职院校而言,由于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婴幼儿教育事业的紧密相关,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所以要根据当前早期教育现状,分析如何做好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其目的在于引导专业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主要探索高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策。

一、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现状

1.早期教育专业发展现状

0~3岁作为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已经具备接受教育的基础条件,因此在这一阶段提出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育指导任务,不仅能为后续教育指导奠定基础,还可以确保婴幼儿全身心健康成长。在我国教育全面革新中,随着社会教育意识的不断提升,婴幼儿教育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也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育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要在整合以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早期教育指导要求,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早期教育被引入我国教育工作后,北京妇联和早期教育专家机构共同提出了针对婴幼儿成长跟踪指导的行动项目,也就是随机选择六名出生婴幼儿,安排专家对其进行抚育指导,并完成相对应的潜能开发和跟踪教育。同时,广州也针对早期教育组建了潜能开发项目,要求专家指导小组对百名幼儿进行抚育追踪指导,并为早期教育人员和婴幼儿家长提供相关培训活动。在进入21世纪后,教育部门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计划中明确提出,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让城乡儿童在步入小学前可以接受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是实践探究的主要内容。

2.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分析

早期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是指教师有意识的挖掘,融合设计隐含在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在课堂教学期间有目的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并利用隐性的教育形式实现知识传递、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了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可知,充分展现组织、自主、管理、心理、网络、文化、科研、课程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深层挖掘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要素,逐步优化实践育人机制,改善现有评价激励,是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革新探讨的主要内容。现如今,将课程思政放在早期教育专业育人体系的首位,既要明确实践教育的独特功能,又要在知识传授时关注价值引领,全面融入优秀思想,以此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有效融合,打造三全育人的有效载体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式,从当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实施情况来看,构建课程思政体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能坚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其次,能满足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要求。再次,能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最后,符合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精神要求[2]。

二、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1.课程思政体系的顶层设计不达标

目前高职院校在建设推进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时,相关顶层设计力度并不一致,从整体发展角度来看,存在区域性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在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校级方案和配套管理制度后,将课程思政融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但因为重视程度和推广力度不强,顶层设计不完善,所以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的建设进度过于缓慢,并不符合当前思政教育指导需求。

2.课程思政体系的推广进度较慢

由于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部、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之间缺少紧密沟通,没有基于思政课程体系构建进行统筹协调,工作创新改革的驱动力不强,部门员工的积极性不高,更没有结合实践探讨经验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将其上升到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中,使其成为全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专题普及培训的力度不强,所创造的工作改革氛围不浓厚,这就导致员工自主参与的兴致不高。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科研部门并没有设定课程思政的专题研究项目,这样很难帮助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系统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3]。

3.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认识不深

部分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了解不多,也没有在实践探究中熟练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甚至无法准确区别“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这就导致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不佳。同时,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专业教师被定格为专任教师,责任多为专业课程的教授,长此以往必然会淡化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功能,导致教书与育人出现分离状态。现如今,一些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并未完全重视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因此很难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4]。

三、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策略

1.基于专业课程知识,提供就业指引保障

由于目前我国幼托领域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大部分城市开办的托育机构没有示范园作为参考,很多开办者只能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将幼儿园教育模式直接套用到早期教育教学中。但从实践教学效果来看,这并不适合0~3岁婴幼儿全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加强早期教育专业革新力度的同时,开始整合早期教育领域发展现状进行深层研究,并在专业课程知识中增加了就业指引保障的思政内容[5]。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当前教育部门提出的早托行业政策,为学生搜集大量相关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深层解析中,正确区分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侧重点,还可以根据具体问题逐步深化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教育部门制定的早教教师标准,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探究中逐步规范学生的意识行为,鼓励支持学生可以在学习成长中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这一领域逐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基于实践岗位训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在国务院提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高职教学工作开始基于“双元”育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行革新探索。而从当前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来看,托育领域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部分一线教师的理论水平有限,职称晋升渠道不流畅,这直接影响了专业教师项目研究和科研探索的积极性。其次,部分高职教师缺少研究婴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没有定期参与相关企业机构的培训锻炼活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经验明显滞后。最后,部分早教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的锻炼机会较少,自我适应能力过低,在步入社会后,很容易和市场发生脱节[6]。为了改变这一教育现状,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课程革新力度的同时,开始从实践岗位训练入手进行思政教育指导,这样不仅能让课程教学和岗位需求相互影响,还可以让专业学生在实践训练中逐步优化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意识。同时,高职院校还提出在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度,要求学生在多层次和螺旋式实习模式中,不断转换自身的身份意识,逐步提高实践工作的适应能力,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的主要动态,以此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3.基于专业认同感,形成持续探索精神

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早期教育专业人才不仅要奠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熟练掌握沟通、教学、保护等核心能力,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重点关注教育宣传、专业学习、职业价值观、学业规划等教学板块,逐步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持续优化学生的职业品质,使学生在爱的熏陶中认识到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7]。根据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累积经验,高职院校在推广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工作时,要积极举办创业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的工作信念,最终可以在早期教育领域,充分发挥个人力量。

4.基于教师意识能力,重点培育课程团队

在深层探索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时,高职院校提出不仅要构建资源共享机制,还要在发挥研究院和教学团队作用的基础上,建设课程思政集体教学研究制度。通过在早期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运用团队授课机制,在教授指导、集体备课、定期研讨中,系统整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持续优化,每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注重强调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性,能进一步强化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和支部品牌相结合,能形成以党员教师为主导的课程建设力量,由此带动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比如,院校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参与校内或社会的能力比赛活动,重点强化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训练力度,这样不仅能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训练的机会,还可以在沟通探讨中提高他们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德育研究院和教科书博物馆等也要参与课程思政的理论实践创新工作,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深度融合到一起,逐步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8]。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高职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的团队建设工作,注重整合研究院所、研究室等多方力量,与校内其他学科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此创造具有引领作用的优秀育人团队。

5.基于课程研究项目,加强教育革新力度

高职院校要在整合以往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教育累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支持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的发展战略,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原则,充分展现学院在基本理论、课程教学与德育教育、法律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优势,以此系统探讨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规律和教学重难点[9]。同时,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类选题,支持教师党员和党支部申报不同级别的基层科研立项项目,以此整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高职院校内部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服务,持续拓展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渠道。

6.基于院校凝聚共识,形成服务支持体系

从实践发展角度来看,具体工作涉及以下几点。第一,在整合研究近年来高职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后,要根据新时代下学院人才培育的核心定位,深层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严格遵守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最终形成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第二,要继续挖掘学院内部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此在建设推广智能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同时,做好顶层设计,持续优化资源供给结构,逐步突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限制。第三,要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看作行政团队建设的基础内容,逐步提升行政团队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以此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早期教育专业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第四,要全面落实院校工作责任制度、学院安全稳定管理制度、网络与信息建设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等,使早期教育专业学生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步形成规范且严谨的成长意识。第五,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业就业指导中,形成长远发展理念。第六,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环境育人能力,提出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和高水平育人的教育体制,以此为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提供有效保障[10]。

7.基于教师考核机制,全面融入课程思政

根据以往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累积经验,持续优化当前专业教师的评选考核机制,可以将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教师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方面,院校要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每半年定期组织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沟通交流会议,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师风进行考察分析,需要将思政教育和课程建设融入统计范畴中,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师评聘、评优、考核等各项工作中提出师德一票否决制,重点加强新入职教师品德学风和思想政治的综合考察力度,逐步完善海外人才的引进制度和教育管理措施,鼓励支持优秀教师参与早期教育专业的学术研究活动,基本实现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职工,绩效管理和人才引进等各个环节。

四、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建设的发展方向

1.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中,充分展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功效,必须要关注专业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通过持续优化专业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将早期教育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目标,科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价值,让早期教育知识和思政课有效衔接,以此形成全新的育人格局。一方面,要加强专业课教师政治素养的培育力度,充分发挥他们在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依据丰富且具有创造性的课程思政教育,为学生学习成长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早期教育专业教师参与座谈会,明确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项基本要求,并将其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育中,自觉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优秀榜样。

2.基于教学体系的整体格局,注重向课程思政积极转变

高职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与思政教学属于整体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对课程体系建设而言,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从本质上讲,课程思政就是一种课程观,不需要新开一门课程,也不需要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革新的各个环节,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由于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中包含大量的思政资源,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具备独特的岗位意识和职业素养,所以高职院校要在重视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从培育新时代人才入手,有机融合专业课程知识和思政教育内容,深层挖掘早期教育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素材,逐步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内容,以此真正实现向课程思政体系转化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要继续挖掘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立足专业优势,掌握实践教育资源,由此构建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3.基于教师交流的共享机制,建设合作育人的有效平台

由于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在顶层设计时要全员通力合作,将思政教育融入早期教育专业教学工作中,全面融入行政管理中,需要学生管理的各个部门全力支持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最终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协同育人效应。首先,要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围绕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进行专题学习研究,以经典案例为指导,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早期教育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其次,要依据平台展示,利用干部参与、示范引领等多种方式,向全校师生展现实践教育研究成果,确保课程体系的相关机制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全面落实。最后,要关注理论学习和指导。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和思政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掌握当前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邀请思政教师为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指导,鼓励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国家和高校有关课程思政的政策规定和教育要求,为构建早期教育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提供有效依据。同时,引导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体系,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的任务分工和教学考核,利用相关制度约束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有据可查和有章可循。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全面推广三孩政策后,社会各界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越发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在加强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开始整合实践累积经验深层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由于目前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较多问题急需解决,所以高职院校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逐步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度扩大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并在构建专业育人合力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技能竞赛和科研项目、人才培养与思政教学等内容,这样既可以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能为早期教育领域输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