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2022-11-24 19:56赵鑫彪韩福丽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特色

赵鑫彪,张 睿,韩福丽

(绥化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一、冰雪文化概述

冰雪文化是指生活在冰雪环境中的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蕴含冰雪特性的生活方式以及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从冰雪文化的内涵来看,物质和精神财富包括人们自身心态、固有的价值观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体制制度等文化要素,冰雪文化则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要素。冰雪旅游文化是以冰雪文化为内核依托,以与冰雪文化深度融合的冰雪气候资源、地域民俗风情、特色地方建筑、地方饮食、民俗服饰等为旅游吸引物,吸引游客置身于冰雪文化环境中,在沉浸式的冰雪文化体验中感受到的多种与冰雪深度融合的文化的总和。冰雪旅游文化是冰雪文化的内涵与升华。

二、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困境

1.地域冰雪文化优势不明显

黑龙江省天然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孕育出众多冰雪旅游产品。近年来,黑龙江省的冰灯、雪雕、滑雪三大知名冰雪旅游产品正在向国际化发展,冰雪旅游也大多以冰雪资源,如冰雕、冰灯、滑雪等项目为主体。天然的冰雪资源虽是冰雪旅游的一大亮点,但除此之外更吸引人的是东北特有的风土人情、民风建筑、文学艺术、特色饮食,等等。黑龙江省现阶段的多数旅游产品,大都是对冰雪资源的浅层次开发,缺乏对地域文化的展现,外来游客更想看到具有浓郁东北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当前对东北特色美食类资源的开发多以小商户在旅游景区零散销售的形式为主,没有对美食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缺乏对其文化和传统的深度挖掘,与冰雪旅游的融合度较低。对民间戏曲等民俗类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如此,大都只对其进行了基础性开发,欠缺对其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在与冰雪旅游结合的形式上也缺乏创新。由此,使得黑龙江省目前的冰雪旅游未能充分展现黑龙江省独特的风土人情,冰雪旅游的省域文化特质不够突出。此外,虽然十余年前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凭借其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的地域优势领跑东北省份。但随着国家对冰雪旅游的大力倡导与扶持吉林、新疆、内蒙古等省份的旅游产业顺势崛起,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形成了一定冲击,冰雪旅游客源市场遭到瓜分。而且,黑龙江省虽已形成了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雪乡等较为成熟的旅游品牌,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不够鲜明,冰雪旅游产品地域性不够突出,市场号召力有限,难以吸引大量游客[2]。

2.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人力资源不足

人才是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发展的基础,冰雪旅游开发是集冰雪市场营销、冰雪产业设计于一体的项目,需要复合型人才提供智力咨询及科学的统筹规划,但黑龙江省在发展冰雪旅游文化过程中没有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导致人力资源不足,这是制约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冰雪旅游文化涉及到人文艺术、民风民俗、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需要吸纳一些旅游开发与规划、民风民俗、历史文化研究、冰雪雕刻方面的高素质、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但是,根据目前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化的开发现状来看,黑龙江省这些方面的人才明显不足。黑龙江省有众多高校,但是多数高校对冰雪旅游的学科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部分高校仅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增设了冰雪旅游这一方向,甚至没有相应的冰雪旅游学科建设。以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为代表的冰雪特色类高校,对于冰雪旅游学科的建设多局限在冰雪体育、冰雪运动这一方向,缺乏完备齐全的冰雪旅游全领域学科体系建设,冰雪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有待建立完善。此外,黑龙江省受其所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才政策的影响,高校人才流出率较高,而人才流入率较低。由此,致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专业人才储备不足[3]。

3.管理水平低,管理模式不完善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管理主要涉及人才管理和服务设施管理两个方面。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的人才管理系统中,缺乏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发展前景与职业规划定位[4],没有构建完善的人才考核、管理制度以及激励机制体系,导致从业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明确、发展前景不明晰,不利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建设。冰雪旅游文化注重体验感,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服务人员,他们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能否获得良好的旅游享受和精神满足,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能否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应用,将严重影响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与高水平发展。同时,黑龙江省冰雪服务设施的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对各种旅游设施的统一规划与管理,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各种娱乐设施单一化、大众化,缺乏创新,无法令旅游者感受到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

4.文化特色不突出,缺乏市场竞争力

当前,尽管黑龙江省多数地区先后开发了冰雪旅游文化产品,但是大同小异,均存在地域文化不突出等问题。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产业还不能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定制自身发展规划,未能对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尚未形成独特的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品牌,冰雪旅游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有限。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的开发还处于无序、盲目的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虽然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和悠久的冰雪旅游文化,而目前关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的发展背景、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介绍还相对较少,令其传统的文化特色不突出。黑龙江省拥有赫哲族、鄂伦春族等5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化色彩厚重,亟待开发。世代狩猎的鄂伦春族,捕鱼为业、制鱼皮为衣的具有自身鲜明文化特色的赫哲族,都可与冰雪旅游进行融合开发产品,大有可为。此外,黑龙江省民间的一些民俗游戏抽如冰尜、支爬犁、打口袋等、民间剪纸、戏剧等非遗产品,也都缺乏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

三、黑龙江省特色冰雪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策略

1.发挥地域优势,打造特色冰雪旅游文化产品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除汉族之外,全省共有以满族、朝鲜族、赫哲族等为代表的53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轨道交通、饮食服饰和建筑等地域文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如果能将这些独特的文化特征与冰雪旅游相结合,打造特色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有助于冰雪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

近年来,黑龙江省为助力冰雪旅游的创新化及可持续发展,陆续推出一系列冰雪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在原有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冰雪旅游设施建设、创新冰雪旅游节庆活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提高冰雪旅游在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知名度。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冬季雪量大,雪期时间长,雪质好,为冰雪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外,可以向旅游者介绍冰灯、雪雕的起源与发展,这是黑龙江独特的地域优势带来的特色文化产品。通过介绍这些产品的发展历程,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既可享受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黑龙江省应立足全省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塑造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品牌整体形象,打造地域特色化冰雪旅游整体品牌,开发品牌特色,扩张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

2.加强人才的培养

(1)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冰雪旅游文化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挖掘各类专业人才,打造综合性冰雪旅游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其中,为加快构建完善的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可以在高校开设冰雪文化相关课程,完善冰雪相关课程体系。如在经济管理学院,开设冰雪旅游管理与营销、前景规划等课程;在体育学院开设冰雪运动,突出冰雪专业教学、训练及科研一体化建设,建立冰雪运动教学团队,为冰雪运动旅游储备专业化人才;在艺术学院开设与冰雕设计有关的系列课程,建立健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立冰雪文化教育、冰雪文化战略规划等研究方向,培养注重冰雪文化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冰雪旅游产业要鼓励相关从业人员继续深造,定期派送相关从业人员到海外或者其他大型企业学习,搭建冰雪旅游领域人才培养、互动交流平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冰雪旅游工作队伍。

(2)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和技术

冰雪旅游文化储备人才的欠缺,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的发展,为弥补这一缺口,黑龙江省应加强冰雪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引进方案,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与政策倾斜,打造一支理论强、实践硬、素质高的专业冰雪旅游人才队伍。在引进理论与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完善多元化的管理服务体系,提升黑龙江省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与管理水平。

(3)建立冰雪旅游人才库

黑龙江省要注重对冰雪旅游开发与规划、民俗风情、地域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保护,建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冰雪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库。在冰雪旅游科学开发与规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听取和采纳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组建冰雪旅游文化研究小组,深层次的开展对冰雪旅游文化可持续发展及创新化应用的研究探讨,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此外,在冰雪旅游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冰雪旅游文化研究基地,聘请冰雪旅游领域专家及学者开展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建筑等方面的综合性探索与文化学术理论研究。同时也要开展冰雪建筑、冰雪雕塑等相关技术的专项课题研究,致力于发现冰雪文化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以及应用对策,对寒地区域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及其规律、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的产业融合与嵌构模式、冰雪旅游纪念品开发等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课题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深化冰雪旅游产业管理模式

黑龙江省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冰雪旅游文化发展的组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保障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旅游业属于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冰雪旅游文化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需要对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从业人员的考核评估在冰雪旅游产业的管理制度中占据重要地位,应根据旅游者对从业人员服务评价的调查结果,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以此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旅游者提高更优质的服务,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基础设施管理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明确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符合自身地域特色,基础设施要定期维护,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备用的各种电子或者发电设备,保证旅游者的用电方便与安全。

4.发掘文化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黑龙江省应高度重视冰雪旅游文化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深入探讨、研究冰雪文化理论,加强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进而对冰雪旅游文化精准定位,打造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黑龙江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各民族的特色服饰、建筑风格、饮食习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黑龙江省特色文化。要把冰雪旅游文化融入社区生活,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历史形成的文化及人文精神千姿百态。生活在黑龙江省的先辈们在冰雪环境中用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卓绝的聪明才智,缔造了几千年的冰雪文化,人们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化冷冰雪为“热”产业,创造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冰雪世界,成为冰雪艺术与冰雪旅游的发源地[5]。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必须添加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因素,将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挖掘出来,让旅游者充分体验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前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开发多以简单的模仿为主,没有深度挖掘出黑龙江省文化特色,不能给旅游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难以使人流连忘返,导致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业竞争优势不强[6]。黑龙江省要借助省内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推动其与冰雪旅游的深度融合。如可利用鄂伦春族世代狩猎的文化传统,开发“冬林狩猎”类旅游产品;可借助现有的冬捕节推动其与赫哲族捕鱼文化的结合,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可将民间戏剧、皮影等非遗文化与冰雕艺术相结合,开发实景演艺类旅游产品。此外,可将民俗游戏,如抽冰尜、支爬犁、打口袋等融入旅游产品中增强旅游产品体验感。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融入独特的民族特色,才能真正满足旅游者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结论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建设处于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有其自身的地域优势因素,但就其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存在冰雪旅游文化特色不够突出及对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缺乏科学化管理等问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开发要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科学化管理、加强人才培养、发掘文化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将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打造成有格局、有水平、有特色的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冰雪特色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冰雪幽默来袭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