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跨学科团队建设初探
——以女性学员增能为视角

2022-11-24 16:08藏鸿雁舒瑶姚晔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成员大学

藏鸿雁,舒瑶,姚晔

(上海松江开放大学a.理工系b.公共管理系,上海201601)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当今社会的人们拥有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念。女性群体越来越重视家庭稳固、婚姻美满和自我幸福的实现。与此同时,笔者发现,虽然今天的女性群体在政治、经济、家庭地位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仍有差距。在女性的社会化进程中,就业歧视、家庭暴力、社会角色混乱等问题仍频繁出现。开放大学女性学员大多处于女性群体中的弱势阵营内,以上问题在她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开放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女性学员将教师作为倾诉对象,寻求帮助的情况。如何充分发挥开放大学教学内容贴近生产生活的优势,助力女性学员提升能力,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一是从女性学员层面看,她们遇到多元的社会问题,需要利用多个专业的知识加以讨论,专业教师仅凭课间的短暂时间很难为其提供有效帮助;二是从开放大学教师层面看,由于教学、科研任务普遍较为繁重,他们的专业实践机会相对有限,而通过与学员的深入交流互动,促进自身思考,利用专业特长,解决实际问题,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非常好的机会;三是从学校层面看,开放大学,尤其是分校普遍存在着专业数量多,但各专业任课教师数量少的情况,当纵向的同学科团队协作难以实现时,横向的跨学科团队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将从为女性学员增能的视角,探索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一抹阳光”工作室(简称“工作室”),旨在服务女性学员同时,为促进开放大学女性学员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第一手材料。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增能理论与成人教育诉求相辅相成

美国学者所罗门(Solomon)是最早定义赋权增能的学者。他认为,增能是一个减少受歧视群体、受压迫群体、社会边缘群体无权感的过程。蒋雪指出,在增能的理论引导下,为女性学员提供服务项目和平台,加强该群体个体面对生活及工作困境的能力,十分有利于缓解个体女性压力,降低社会关系疏离,更有效提升社会网络支持。

在《论成人教育意义》一书中,林德曼(Lindeman)提出,发展社会理解能力是成人教育的最高目标,即富有实践意义地来认识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从这个角度说,增能与成人教育的目标有着相同的人文诉求,即追求社会权利的公正和机会均等。周晶晶和耿俊华认为,赋权增能将“外部推动”和“内部主动”进行结合,以外界的推动和相应资源的提供为推手,引导其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建设的提升,从而使被赋权增能的对象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汲取进行转换。作为成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系统提升的重要途径,成人教育亦是重要的赋权增能手段。成人教育为增能理论注入新的活力,而增能理论又使成人教育在功能、内容与方式上有了新的内涵与展望。

(二)满足开放大学女性学员群体学习需求对开放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很多学者和开放教育工作者关注了成人女性学员这个群体。张景美认为,社会流动女性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最佳选择是成人教育,是该群体实现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促进我国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性流动中,成人教育所担负的重要使命不可推卸。王淑芳认为,以女性学习群体为切入点,对开放大学办学特色进行理论思考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对当代女性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有利于探索我国女性远程开放学习理论建构模式和开放大学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曾翔宇指出,转型发展中的开放大学,要注意教育资源整合,寻求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对现有的女性教育课程设置进行完善,从而达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的。李宗玮以三个一般性案例和一个特殊教育接受群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开放教育中教师与学员的心理沟通问题,说明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优化学习对象心理环境早已成为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并具有经常性的特征,将现代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上可知,满足开放大学女性学员群体的学习需求是开放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加强跨学科团队建设有助于促进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

刘婷谈到,开放大学的教师团队(共同体)以“为推动开放大学发展,探究开放教育特定规律,提升学习者学习支持服务体验”为己任,可根据实际需要,如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完成特定任务为目标,建立跨学科教师团队,既能在提供外部引导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内部动机,使学习(实践)过程充满民主、个性、实效,又能将学校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与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实现双赢。赵逊指出,不同学科之间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也能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冯凌认为,现代学科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就是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跨学科整合发展,建设应用导向型的跨学科专业团队,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设置课程跨领域整合体系,进一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教联动,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综上,较多文献关注到了增能理论与成人教育的关系、开放大学女性学员群体的需求,高校对跨学科团队的研究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目前尚无针对开放大学女性学员能力提升的跨学科工作室实践的研究成果,这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以建设跨学科团队为抓手,以“增能”理念为行动指南,开展面向女性学员、有助于提升她们各项能力和幸福指数的具体工作项目。期待研究成果能为同类高校相关教育教学工作所借鉴,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为开放大学的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三、基于开放大学女性学员增能的跨学科团队建设

(一)女性学员增能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对开放大学女性学员群体的生存状况、学习需求等进行了深入了解:这个群体大多是处于劳动力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等因素影响,她们中的许多人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心理调控能力差,子女家庭教育知识匮乏等现象,在生产、生活、学习中较容易出现各种困扰和问题,导致生活质量偏低和自身合法权益受损。由于社会资源相对有限,加之自身素质不高,她们获得就业岗位一般依赖于亲缘或地缘关系,就业的领域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或服务业,工作时间较长,强度较大,休息日不稳定,同时由于远离故土,亲友不在身边,生活内容比较单一,家务较为繁重……种种因素导致她们的社会压力远远大于处于同样生存环境下的其他女性和男性。

由于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开放大学女性学员们希望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更丰厚的收入,以改变自身和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由于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她们希望通过业余时间参与学习丰富的知识,以此增长见识,提升综合能力,并在职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让自己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得以进一步提高。因此,她们选择重返校园,除了获取知识和文凭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期望通过“增能”来跳出原本狭隘的生活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和困惑,同时拓展人际关系、开阔眼界。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女性学员的工作、生活现状,她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参与开放大学的学习,而开放大学则应尽己所能,提供多方面的助力,使得她们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对女性提出的新要求。

(二)跨学科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

女性学员的需求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知识,她们还希望在更广泛的领域获得帮助与支持,这就是开放大学跨学科团队建设的意义和使命所在。要建设一支师生同时“增能”的高质量团队,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

目标是组织的灵魂,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是跨学科团队建设的基础和方向。以目标为导向,就是结合团队成员的学科背景、教科研能力等实际情况和女性学员的具体需求,以团队确立的发展方向——女性学员增能为落脚点,将其转化为团队的具体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团队成员和女性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层层递进。将团队的总体目标按照阶段进行分解,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落实。每个细化的目标都要确定具体责任人,以点带面,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管理目标,跨学科团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动态发展性、回归性,因此,及时有效地总结与反馈工作很重要,应当阶段性对团队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2.实行项目驱动

女性学员增能跨学科团队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围绕女性学员,以增能项目为抓手,开展各类活动,以项目催生团队的建立和持续发展。项目建立后,团队成员依据对项目内涵价值的判断,将项目模块化、具体化。在预定时间内,制定项目计划,完成活动策划,形成实施方案。项目运作过程中,团队成员应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优势,积极开展交流协作,以确保“跨学科”特点的充分体现。通过项目引领,女性学员“增能”的目标将得以实现,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等多方面素养也将获得提升。

3.形成共同价值

形成共同价值,有助于确立团队精神,对跨学科团队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共同价值集中体现在整个团队的追求理念和成员的价值取向。为女性学员“增能”这个目标本身就要求团队必须将真诚、尊重、同理心、助人自助等核心价值理念贯彻始终,而团队成员应该将自身定位为富有爱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团队层面,应当在鼓励成员充分发挥自我独创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利用规模效应和集体智慧优势,营造平衡稳定、积极上进、互惠共赢的良好合作氛围。个人层面,要求每个成员通过积极学习、实践,在教学技能、核心素养和专业成就上不断提高,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只有个人学术边界与框架有所拓展,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协作才能更加顺畅,在此基础上,团队共同价值逐渐形成,跨学科合作才会真正实现。

4.注重激励机制

跨学科团队的优势在于共享和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资源,以促进复杂问题的探究与解决。团队成员的有序、高效合作是团队获得成功的前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设不可或缺。首先,应当在内部建设方面,制定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激发团队成员的活力与士气,培养团队成员的向心力、责任心与荣誉感,使团队内在动力加强;其次,跨学科研究团队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应当在学校层面予以教学和科研等相应方面的奖励,团队整体的成果和贡献也应当给予物质和集体荣誉奖励,以此充分调动跨学科合作的积极性。学校还应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和表彰会等,及时总结团队工作成果,激励团队成员开拓创新。

(三)跨学科团队的构建

结合开放大学女性学员的需求和开放教育实际,根据跨学科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笔者着手在所在学校组建“一抹阳光”工作室。工作室以“为女性学员增能、助力”为服务宗旨,以“用心教学,做教学实践的先行者;潜心科研,做教育理念的传播者;专心教育,做学校事业的推动者”为核心理念,以“研修的平台、成长的沃土、创新的实验室”为基本定位,以“引领教师,始终保有对教学和科研的激情,积极培育成果;带领学生,始终保有对学习和思考的热情,勇于开拓创新”为最终愿景,以项目为中心、以研究为主线,在专家学者、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下,通过团队合作,实施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开发服务项目。

1.按需组建团队

与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传统形式相比,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的开放大学更能灵活地呼应与满足当前国情背景下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学员流动性、断续性、多样性、实用性、发展性的教育诉求。综合来看,当前开放大学女性学员的学习需求主要包括提高学历、掌握技能、增加婚育和家庭教育在内的生活经验及社交活动以及掌握法律维权知识等方面。聚焦服务对象需求,结合学校师资实际情况,由三位教龄均超过20年的专业教师组建工作室。其中,团队负责人Z,教育学硕士,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副教授,家庭教育指导师,具有较高理论素养、教科研能力和诸多大型活动组织经验。团队成员S,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社会学专业任课教师,资深社工师,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教学经验丰富,能灵活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沟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团队成员Y,法学专业任课教师,资深律师,具有大量普法讲座和法律咨询经历,实务经验丰富。三位教师形成合力,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人员配置上来看,可以初步满足女性学员在学科学习以外的法律知识、家庭教育、心理素质等方面增能的基本需求。

2.确立工作目标

开放大学女性学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多方面能力不足,因此,团队构建将以为她们“增能”作为实务目标,增强其内在能力,不断巩固已有的成效,提高她们对自己生活的控制力。在个人与他人及环境积极互动的过程中,跨学科团队将帮助女性学员更大程度地获得对生活空间掌控的能力和自信,帮助她们更好地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和机会。通过工作室的扎实工作,女性学员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指导,碰到家庭教育困惑时得到有效帮助,出现心理问题时得到细心抚慰,经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支持,女性学员站稳职场、面对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以增强,这是工作室建设的总体目标。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工作室希望能够在更多专业领域发挥作用。另外,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也是工作室建设的重要目标。

3.细化工作项目

工作室的工作项目设计将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现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上,为其提供合适的平台和服务项目,以达到增强该群体面对生活和工作困境的能力,缓解个体压力,改善社会关系,获得社会支持。笔者拟从心理调适、法律援助、社会支持、能力建设等角度入手提供整合服务。与此同时,在本校乃至区级教育系统和开放大学系统内,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推动女性学员和广大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所突破。

参考社会工作的传统工作方法,按女性学员的实际需求,团队将常设以下三个工作项目,对应群体工作、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即一对一咨询)。

(1)学府讲堂

工作室根据工作计划和女性学员群体的需求,组织开展专家学者和工作室成员作为主讲人的专题讲座、专项培训。以学校教育平台为基础,将政府相关部门、机构,诸如妇联、街道、居委会以及各社工团体等公益类组织,有机整合,将“女性关照”的理念渗透到开放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多措并举,促进女性群体能力提升。

(2)松开女性沙龙

上海松江开放大学(以下简称:松开)女性沙龙属于小组工作项目,针对希望通过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倾诉,解决女性学员的问题。该沙龙通过开展一系列小组活动,为成员提供各种支持服务,旨在使该小组和成员能力都得到促进与发展,使得个人借助集体力量加快其自身社会化的能力提升,个人与社会关系协调发展。沙龙的选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女性学员需求确定,经集体讨论、策划,形成活动方案。通常,十人左右参与活动,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由工作室成员、特邀专家等引导女性学员参与交流互动,通过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等小组活动,促进她们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以及相关能力的提升。

(3)女性学员疗愈室

女性学员疗愈室属于个案工作项目,针对需求极为紧急,需要得到专业帮助的女性学员。结合学员诉求,工作室成员集中研讨,共同拟定指导方案,遵循个别化处理原则,与其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专业交流,运用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协助其改善困难处境,增进生活适应能力。团队初期将对需要法律援助、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具有迫切个性化需求的女性学员开展个案工作,随着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将结合需求,吸引更多专业教师或相关领域专业人员加盟,更好地为女性学员服务。

以上为工作室构建初期开展的常规工作项目,后续还将结合校内、校外可获得的各类资源,组织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多角度、全方位为女性学员赋能。

4.建立保障机制

工作室是一个有目标、有组织的团队,建章立制将为其有效运作保驾护航。工作室建立了基本的运作制度,明确了发展目标与整体规划、组织的管理和任务、成员的职责与义务、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方式等。工作室负责人设定为第一责任人,每学期依据发展目标和节奏,制定适宜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设计和推行使用《工作档案》,要求成员完整记录服务过程,强化任务意识、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并通过接受专家指导、自行组织教学探讨、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活动全方位提升成员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实务能力。

工作室通过定期开展研讨活动组织成员集体反思,通过对内对外开展培训、讲座、展示课等活动,与校内外实现资源、成果和智慧共享,引领学员和学校广大教师实现自我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反思与展望

跨学科团队建设有助于打破板结化的圈层结构,因需取才,强化团队合作的粘性,充分挖掘不同专业的共同点,资源互补,强强联合,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开放教育大多数专业教师走出长期孤军作战、难以形成合力的困境,真正实现1+1〉2。从开放大学女性学员增能的视角出发开展团队合作,恰恰是跨学科专业教师们结合多年教学实践,通过深入思考、集思广益后进行的一次有意义、有价值的创新尝试。

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动力,跨学科团队建设可以极大地推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教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本文对跨学科团队的设计与构建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并在开放大学分校层面进行了初步实践。笔者认为,作为学校骨干教师参与或以骨干教师培养为目的的跨学科团队,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和团队负责人还应立足团队工作宗旨,根据成员的实际情况,明确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地组织各类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对团队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同时,以团队为辐射源,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区域(系统)内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建设。

猜你喜欢
跨学科成员大学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留白”是个大学问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两只挂钟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家的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