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学科交叉的中学生生命教育实践研究

2022-11-25 22:51郭香玲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心理生命家长

郭香玲

(永登县第七中学,甘肃 永登)

一、目前中学生对生命意义漠视的原因

(一)中学生所处的身心发展期

初中时期正处于青少年的青春期,他们从半幼稚和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高的儿童期过渡到成熟和幼稚交错的青春期,这期间青少年的主体意识高速发展,注意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但由于是尚未成熟的时期,在尚未成熟自我意识的主导下,很有可能会对父母和老师的提议和思想形成反抗,也可以称之为叛逆行为,造成主观上的片面。学生的情感日益发展,在社会各方面以及校园不良言论的影响上,对生命的重要和珍贵性不够重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压力和困扰的时候,不乐于向家长袒露心声,而是会选择以自残方式来排解压力。这种行为如果没有引起家长、学校的重视,甚至会危及生命。

(二)中学生所受的教育不到位

在学生时期受到的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这些都会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素质造成影响。学生在进入初中校园后学校的课业压力和家里给予的压力增大。首先,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轻德的状况,学校的德育不到位,学生缺少道德意识,一方面会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缺少法治观念,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其次,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一方面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孩子本身内心脆弱,以自我为中心。但在升入初中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加大,也会对孩子进行苛责以及打骂,使孩子内心感到无助,可能造成心理上的扭曲。

(三)缺少心理引导

部分学生因为长期缺少心理引导,导致这类学生的心理很脆弱,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承受不起,进而出现自暴自弃的心理,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在校园生活中,其行为主要表现在,当考试分数不够,因为一些小事受到同学的嘲笑,出现自卑心理;作业完成度不高,受到教师批评以及面对错误的时候选择逃避,不敢与同学交流自身的感受。

(四)来自家庭的压力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家长是高学历,在工作当中相当出色,能够独当一面,在家中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当孩子表现不符合他们要求的时候,父母就会接受不了孩子的平庸,经常责怪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期望孩子能够表现优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表现得越发自卑,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因为家庭的压力,导致孩子的心理逐渐扭曲,当孩子的心理状态积累到某个爆发点之后,就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五)不良的模仿行为

当前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没有应有的判断能力,很容易进行模仿。在当前的网络时代,学生在使用电子设备上网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

(六)缺乏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当前阶段的学生,跟家长或者老师沟通不畅,极易造成误会。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比较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是玩电脑而不完成作业,甚至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家长的劝导不理不睬。而当前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容易出现意气用事,做出极端行为,这需要家长利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另外,在学生的校园生活当中,有些学生在课堂当中出现不文明行为,或者是因为早恋被教师请家长,而家长在这一过程中,也没有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进一步引起学生的偏激行为,甚至出现轻生的心理。

二、生命教育在学生多学科交叉的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中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社会学生不珍爱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这种现象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中学生在青春期受到来自社交媒体、短视频的不正确引导,逃避现实,没有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在学校内也充满成绩论,老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轻视对青少年内心的关心和关照,老师和学生被成绩所压迫,所有量化和班会成了僵化的流程,失去了教育的灵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教育不应只包含学科教育,也应涵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生命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征,因此中学期间的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纠正错误的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解生命的价值,预防青少年犯罪。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进行生命教育能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学校贯彻落实心理教育时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生命教育,能够使教育不再死板,也使范围变得更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认知。当学生理解了生命的珍贵后,会更加珍视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积极进行活动交流,成为一名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中学生。

三、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发现

想要让学生认识生命,首先在生物学课上就可以从理科的角度,剖析我们的生命是由什么构建起来的,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对生命的器具的说明,让学生认识人体内部的器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多寻找一些教育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动接受生命教育,既获得了应学的生物学知识,又提高了对生命的认知。例如,学习“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时,可以让学生对我们周边的动植物和自身进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与大自然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生命的珍贵,关注身边的生命,理解生存不易。

(二)情境化学习

情境化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中。在生物学认识课中可以将学生带入不同的生命中去,通过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创设一个虚拟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生物在自然界中受到的危险和维持自己生存的技能,让学生体会到每个生命不可能有两次机会。让他们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学习到各种必要的生存技能,掌握自救的方法和救助他人的方法。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不顺心就伤害自己的身体,也要说明每个生命的离去又是不可避免的。应向各种动植物一样积极努力地生活下去,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发挥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时间中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生物学综合素质。

(三)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生物学时可以多开展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青春期的学生总是容易受“潮流”的影响。在讲授身体的器官时,让学生调查不同器官疾病给生命带来的影响和这些疾病的诱因是什么,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时候,身体承受了什么,为什么疾病埋下了诱因。老师的讲解不如学生主动去实践中认识生命的珍贵和脆弱。让学生认识到伤害生命并不是没有后果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在抗击疾病时坚强的人们,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当有意外发生也可以积极地面对生活,也可以让他们珍视自己正值青年健康的体魄,抓住时机,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改掉不良嗜好和习惯,珍视来之不易的生命。

(四)在德育中学习

身体和心理都应当得到良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健康的人所拥有的共同发展趋势,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应当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就当前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面对生活当中很多未知的时候,总是渴望探究,渴望开发出精神世界中很多新奇的事物,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丰富精神生活奠定了基础。伴随着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也会加深,一个人一生中有意义的教育,就是作为人内在的精神世界的教育,这是教育中一种最基本的方式。精神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一段特殊生活的过程,更是创造人生价值的过程。但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理念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强调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并没有对学生的其他方面进行强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强调了文化教育,而忽略了人性的教育,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授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及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育的本质,还应当利用理解、体验及感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感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五)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就是唤醒学生的天赋本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将外界的需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进而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真正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让受教育者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正视自身的潜力,这就是教育者的基本任务。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他们都有自身的优点,而作为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认识到他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培养学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让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及感受到自身在社会当中的价值。

四、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渗透的教学原则

(一)生命教育符合科学性

生命教育属于校园德育的一部分,而生物学课需要遵从事实的科学性。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既要进行生命教育又要进行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使生命教育在课堂上的出现不突兀。如在学习生物圈时,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每一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影响的。在这些环节穿插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微小的一个行为就很可能影响一个生命,引导学生尊重生命,为自然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努力,敬畏不同的生命。生命不存在高低贵贱,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自己的意义。将教育与育人相结合,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进行了生命教育,使学生敬畏生命。

(二)启发性教育

对身心发展处于关键期的中学生,应给予充足的机会去开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在生物学课上的生命教育不应由老师对学生进行灌输,这既不能保证教育效率,也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因此应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启发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如在“生物与环境”的章节中,启发学生发现不同生命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让学生明白要主动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生活。

五、开展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尊重生命

作为学校而言,应当多为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体验到人存在的意义,感受到生活当中的美好,进一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于生命教育这方面来讲,校方应当针对学生开展相关的班会课,为学生列举关于对生命不负责的后果,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以及失去孩子家庭的悲痛。另外,校方还应当为学生开展相关的心理讲座,让学生了解到正确、有意义的人生方向。

(二)家校合作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动态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每一位学生寻找到相应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文化知识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为学生减小压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挫折,因此,教师知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先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直面困难,教会学生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当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也能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出一分力,正确科学地为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学校与家长合作交流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多元化角度为学生释放压力,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教师在发现学生有异常的心理状态时,一定要第一时间尝试开导学生,引导学生对老师说出正在经历的事情以及感受,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有很多学生在遇到心理障碍问题时,都会和自己的好朋友倾诉,并且让好朋友为自己保守秘密,在这一过程当中,作为朋友的这名学生,也可能非常矛盾。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应当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以及朋友对自身的关怀,不仅重生了自己,还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校方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应当以多元化角度为学生释放压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帮助学生及时解救以及解决心理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生命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家长请吃药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