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唯物史观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分析

2022-11-25 22:51盖志荣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培育初中生

盖志荣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丰台镇中学,甘肃 平凉)

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其包括的素养是多维度的,而唯物史观素养就属于其中之一,在新形势下,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必要切实将唯物史观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嵌入进去,继而确保学生可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去审视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切实发挥效能。

一、引导学生纵向审视历史,实现唯物史观素养的培育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唯物主义,属于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哲学理论体系,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在处理发展趋势、物质、社会意识、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彼此之间关系中慢慢推动的,在此过程中,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会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联起来。这就要求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审视本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继而可以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趋势,这样也可以以正确的姿态去面对历史,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继而巧妙地将唯物史观嵌入现实生活中。比如,在学习“二战”的相关课程的时候,其中就有与唯物史观关联的内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慕尼黑协定》作为焦点,要求学生去思考这个协议。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相互质疑,甚至进入辩论和举证的状态。在这样的交互中,学生开始对这个协定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发现这是英法两国共同推动的,虽然表面上为防止战争的爆发,实际上这样的协定牺牲别国利益的做法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学生在能够看到这一点之后,就开始慢慢接近历史本质,此时教师合理地嵌入唯物史观,学生就会辩证地去看待问题,发现这样的协定使法西斯入侵不断深入,也促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继而使“二战”胜利的关键性条件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很明显,在讲述这样的历史事件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学着纵向去审视历史,继而实现唯物史观素养的培育和锻炼。

二、界定课堂教学重点,确保唯物史观可以不断渗透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战场”,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切实抓住一切机会,找到对应教学内容中与唯物史观关联的节点,在此基础上确保唯物史观素养培育环境得以架构。很明显,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历史知识面、历史认知深度和广度会对实际课程设计、对课程重点的把握产生影响,继而使学生对实际历史的认知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新形势下,需要以正确的视角去审视这样的问题,切实改变应试教育的局面,关注学生正确历史观的塑造,并且由此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时候,其成功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也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很多考核此方面知识点的题设,都会将这样的角度作为基础点,因此在教学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高度重视辛亥革命史实的同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思考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并且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人的节点上,由此意识到:无数革命烈士不顾流血牺牲,使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使群众基础不断夯实,使学生逐渐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推动者。在这样的交互探讨学习中,课堂学习的重点迅速被界定,学生也开始以唯物史观去审视对应的问题,由此循序渐进地进入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格局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界定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唯物史观嵌入进去,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去理解相应的历史事件,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的唯物史观素养也会得到发展。

三、立足教材内容,实现学生唯物史观的培育

唯物史观往往会将关注点放在人类发展规律的揭示上,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在阅读历史教材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唯物史观,继而确保学生深入认识此方面的观念。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需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教材内容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将其与唯物史观关联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失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对教材内容的不断挖掘中,学生开始学会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去审视历史问题,继而逐渐实现唯物史观的塑造,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这样的角度去审视唯物史观,由此更加正确地理解社会问题,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洋务运动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经过、洋务运动的意义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积极引入洋务运动的时代背景。围绕这样的背景进行探讨:该事件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当时的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处于巨大危局中。在这样的探讨中,初中生往往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洋务运动。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并且在挖掘的过程中引入更多的资料,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感知历史文化,形成追求真理的意识,继而明晓古今的变化,使唯物史观素养朝着更理想的方向发展。在平时的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备课中,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够确保教材内容与唯物史观关联起来,唯物史观的培育环境才会得以创建。

四、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意识

唯物史观理论的理解、唯物史观的运用,这些最终还需要初中生进行经历和体验,才能够实现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但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往往不会主动进入到唯物史观的思维状态,此时就需要教师合理地进行引导,创设对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继而不自觉地进入唯物史观意识的培育中。比如,在学习“三大改造”知识点时,其牵涉过渡时期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领域的改造方式是不一样的,但实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造,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文本内容设定对应的问题,以便辅助学生思考:什么是生产资料?为什么三大改造之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建立起来了?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如果仅仅照着书本来进行,学生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对应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学生在这两个问题情境中开始意识到生产资料是劳动者进行生产需要的资源或者工具,农业生产需要的资源是土地、工具。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尽可能简单化,向学生介绍唯物史观与人类社会的五种社会形态,主要将其归结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在讲述这些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主要标志,继而将落脚点放在对生产资料性质的探讨上,在三大改造之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改变,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很明显,在学生理解唯物史观的时候,如果可以巧妙引入对应的问题,就可以让学生进入探究的状态,这对于唯物史观的培育是很有效的举措。

五、鼓励学生用唯物史观去分析历史问题

在初中生对唯物史观形成基本认知之后,还需要切实进入到唯物史观应用格局,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得到充分培养。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创造对应的机会,让学生将唯物史观运用到对历史问题的分析中。比如,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知识点的时候,讲到火烧曹宅的时候,学生就开始提问:曹宅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要火烧曹宅呢?针对这样的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从当时社会环境去审视火烧曹宅,应该如何去看待?从现代法治观念去审视火烧曹宅,应该如何去看待?最后过渡到:爱国行为是否需要遵纪守法呢?在这样的问题探讨中,引导学生思考火烧曹宅体现的主要矛盾,继而使学生以正确的视角审视五四运动的性质。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在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引导,这样历史学习的环境得以构建,往往可以更好地实现历史观念的培育。再者,在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进行评价的时候,唯物史观会关注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在推动历史进步……也就是说,不能离开历史条件、历史过程去认识历史,要懂得把握历史规律,重视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将历史顺境的成功归结于个人,也不能将逆境看作个人的行为。在这样的主题历史活动中,学生唯物史观的培育才能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六、树立跨学科意识,实现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整合

在实现初中生唯物史观培育的过程中,还需要切实树立跨学科意识,确保历史可以更好地与社会学科融合,这样可以架构更理想的唯物史观培育环境和格局。详细来讲,在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节点主要有:其一,历史教学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培育历史唯物史观素养的时候,可以将历史与道德与法治关联起来,确保横向整合环境得以架构,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唯物史观内容的诠释,历史学科的学习目标也可以更好地达成。以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专题历史课程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这样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定如下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理论有哪些?可要求学生运用中国近代史史料去论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论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再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角度去分析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问题。依靠上述整合,可以使唯物史观的学习进入理想的格局。其二,历史教学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在实际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切实将地理知识与历史教育情境关联起来,两者的融合,可以架构理想的唯物史观培养环境。比如,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产生原因的时候,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展示对应的古代地理形势图,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研判和分析,继而思考古希腊人生活方式与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差异,继而进入到实际生产实践对比上去,并过渡到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上。依靠这样的学科整合,可以使学生实际的历史唯物史观的认知进入更加深刻的状态。学科知识的交互,也将使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锻炼。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学科之外,还可以与其他科目的学习进行交互,需要教师在实际情境架构的时候,恰当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进去,选择合适的思考节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此方面的认知得到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唯物史观的培育,需要教师具备此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反思历史教学内容中的唯物史观的知识点,然后切实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在此基础上使唯物史观素养发展进入理想的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质量也会不断提升,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更好的提高。学校应该积极针对初中历史唯物史观素养发展设定课题,鼓励更多的教师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论,使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育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培育初中生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