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022-11-25 22:51张银花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热点生活语文

张银花

(甘肃省灵台县星火中学,甘肃 灵台)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逐渐加快,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热点事件很快就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引发人们的热议。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现代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意识,以高超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将一些具有正能量、高价值的社会热点筛选、引入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社会热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社会热点,是指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参与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引发强烈反响的事件。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日趋成熟,他们的意志、个性也在快速发展,开始关心社会和国家大事,而对学习中出现的纯理论的文本知识越来越不满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渗透、融入社会热点,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正确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拉近教育与生活的距离。

二、社会热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中引入社会热点,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要对某件事情产生兴趣,就会有把这件事情干好的决心与动力,学生的学习也不外乎如此。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思想认识不够成熟,对教材中选编的有些课文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尤其是对客观抽象的知识,当超出自己的生活阅历与认知范围时,就会产生消极、厌学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上,教师就要多花心思,选取的话题既要贴近学生的认知实际,又要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么,选择恰当的生活热点并将其引入导入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化简为易,获得较强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山水画的意境》一课时,教师预设到“意境”这个词语过于抽象,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会很困难。因此,在导入环节,教师播放2022年春晚上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视频一出,学生立即精神大振,素来沉默的课堂出现了空前的活跃,七嘴八舌地开始交谈:“哇,‘青绿腰’!”“‘险峰’,好美!”教师问:“为什么将‘青绿腰’称作‘险峰’呢?”学生沉默而又好奇。教师解释道:“因为《只此青绿》是为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而作,‘险峰’正呈现出了千里江山的意境,你们看,舞蹈诗剧气势磅礴,诗中有舞,舞中带诗,就像千里江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一样,这就是‘意境’的特点。”学生豁然开朗,这一热点的引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本节课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延伸时引入社会热点,走进生活

如果一名语文教师只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而不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去生活中学习语文,那么,教出来的一定是知识面狭窄、思维单一、不会思考的学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教育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去吸引、丰富孩子的智慧,促进其发展。因此,教师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恰当地选择一些和文本内容有联系的丰富多彩的热点事件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感受事件所体现的思想品味、情感价值、文化艺术等,感知热点事件对自己在信念、勇气、言行、力量等方面的影响。

(三)综合实践中融入社会热点,引起共鸣

美国教育家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高于语文。而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对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个个焦点、一个个热点,都会产生或喜、或怒、或哀、或乐的情绪牵动。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积累生活,及时抓住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引发人们情感上触动的人和事,恰当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学习中感受生活,从生活中获得学习。例如,为了引导学生多角度了解2022年冬奥会,培养学生自信、拼搏、合作、奉献的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上周,教师设计了一个“走近冬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具体环节如下。

活动一:冬奥知识我来谈。

多媒体出示一只“冰墩墩”,学生在轻声交谈中立即引入“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这一知识点,接着顺势谈到冬奥会口号、冬奥会会徽、冬奥会举办的地点、冬奥会的项目设置等知识点。这一环节人人参与积极,表现欲望强烈。

活动二:冬奥故事我来讲。

多媒体出示数字“24”,学生开始你争我抢地进行小组谈论。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并通过热点事件获得知识,深入思考,感悟奥运精神,进而产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果然,他们由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讲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奥运村的无人餐厅、谷爱凌的霸气夺金、速滑馆内的温度分层……谈到最后,学生手舞足蹈,慷慨激昂。

活动三:冬奥精神我来颂。

多媒体再次出示“冰墩墩”,学生一阵沉默,随后有人轻轻问:“是不是它象征着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征?”“它身上的奥运五环和‘5G’标志,象征世界和平与科技创新?”最后,我鼓励学生将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写下来。通过质疑与写作,学生不但走近奥运,而且将视野投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形成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融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表达能力、感悟能力、情感价值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写作训练时渗透社会热点,拓展体验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作文的优劣,也基本能反映一个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高低,作为初中生,在写作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能力与经验,但由于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不同,有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素材,“真实性”不够,即没有真情实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此,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搭建平台,采取多种引导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走进名家名篇,为写作积累文学素材;同时,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涉猎生活热点,加深情感体验,写出有真情实感、能表情达意的文章。例如,针对全国“两会”召开,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课余了解“两会”内容,并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下来。写作训练课前,教师宣读自己筛选的和本次写作训练目标一致的相关热点宣读出来,要求学生围绕给定的“两会”议题展开写作,供选择的主题有“依法治国”“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教育改革”等,选择其中之一,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写出自己对这一主题的感受与体验。除此,春晚也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首先,师生共同交流节目内容,可以对一些节目做简要的评价。其次,教师有重点地解读,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围绕该主题构思选材,进行写作。当然,解读时,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外,教师还可给学生解读出“生态文明”“中国航天”“建党百年”“家国情怀”等这些主题,以供学生以后写作时联想运用。如此,教师巧加引导,恰当地切入这些社会热点,会给学生的写作思维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这些社会热点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局面。因此,语文作文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向生活热点取材的思维习惯,为学生今后进行“写真人,记真事,抒真情”的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五)主题阅读时引入社会热点,深化主题

近几年,主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育部也出台了“双减”政策,在“五项管理”中明确提到了学生的“读物管理”。因此,在主题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更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以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增知长见,启智润心。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个例子。”因此,教师要围绕“例子”进行拓展挖掘,搜集、筛选与课文主题接近的社会热点,并引入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对比阅读中进行知识、信息的整合,加深印象,增强阅读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以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为例,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自然环境,倡导低碳生活”,通过阅读,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那么,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引入“双碳”战略、云南亚洲象北迁等社会热点,与单元课文一起阅读,进一步深化单元阅读主题。

总之,将社会热点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新一代学生成长的需要。语文教师要时时用心、处处用心,做生活与教育的有心人,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使社会热点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普遍、更有效。

猜你喜欢
热点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4月高考热点关注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