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有效进行师生互动

2022-11-25 22:51闫永兵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学活动师生

闫永兵

(甘肃省玉门市第三中学,甘肃 玉门)

初中是从基础教育向更深层次教育的重要过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中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可谓是学生数学生涯的起点,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仅是一段学习经历,还是数学学习兴趣的起点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索。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上,教师应竭尽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初中数学的学习任务。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天平的两端,如果相互之间缺少沟通和互动,那么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文科学科相对来说更容易通过课堂互动来进行,而数学由于其理性逻辑的独特性,很少有教师会选择通过互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比较匮乏,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还有许多问题值得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注意。

一、初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用于如今的社会,它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压力,还给学生带来了厌学情绪,教师不能及时获得反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受到压制,不利于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目前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活动不重视学生的参与

由于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大多年龄较大,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所有学生的学习节奏都要跟着教师的教学方式走,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的模式缺点显而易见,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整堂课跟随教师的思路,一旦跟不上就容易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那教师即便讲解再多也是白费力气。另外,因为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有的学生就会存在畏惧心理,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时间一长,必然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由此可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因此学生就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目的不明确,不重视师生互动的本质

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未能适应师生互动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时候会模糊了课堂师生互动以引导学生自发学习数学的本质,而走向形式主义,教师象征性地提问然后进行讲解,实则课堂节奏还是由教师把控,学生并没有参与到讨论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只是将师生互动看作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并没有意识到师生互动的本质,因此在成立学习小组时,教师通常倾向于将程度差不多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学习小组,看似能使讨论进行得更加顺利,其实学得会的学生还是学得会,学不会的学生还是学不会,小组泾渭分明,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互动形式匮乏,不重视学生的创造力

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不重视师生互动的本质都使学生失去了课堂体验,而不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则会限制学生今后的学习方式,甚至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和想象的学科,初中数学更需要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开发,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需要,学生都跟着教师的方法走,无形中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一道题目,教师往往教完课程要求的解题方法就结束了,而不会让学生发散思维寻找新的解题方式,不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降低了课堂互动的效率。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互动时不能发挥想象力,缺乏对互动形式的开发,总是使用同一种形式难免使学生觉得无趣,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解决对策

虽然目前的初中数学师生互动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找到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相信一定会有所成效。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

“新课标”的到来要求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首先就是扭转自身固有的教学思维模式。在过去,教师习惯了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的课堂模式,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很多时候为了赶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这样的“填鸭式”教育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还不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改环境下,教师需要扭转思维,不再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人”,而是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以“引导者”的身份,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想要做到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首先要通过各种课堂小设计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年龄较小,刚刚由小学过渡,所以可以设计一些课堂小游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借由课堂小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师生互动中。

(二)开展学习小组,重视师生互动的本质

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目的是提高对学生的正向吸引,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厌恶情绪,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趣的,从而乐于学习数学。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避免走形式主义,要真正地扭转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发挥出师生互动应有的教学效果。

前面提到要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小组来开展。成立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对组员的构成进行配平,使组与组之间势均力敌,将教学活动放到小组中讨论完成,教师则负责指导,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学习来解决问题,这样小组内讨论时才能对学生的不足有所提高,组与组的讨论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都能通过自主思考找到解题思路,提高师生互动的成效。

(三)丰富互动形式,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习初中数学一定要防止思维固化,初中数学课堂是教师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场地,在日常解题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力,避免学生走进教师画好的思维圈。数学的解题方法并不唯一,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如几何问题,同一道题目可能有多种解题方式,教师也不一定都能想到,这时就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应着力开发更多适用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形式,借不同的互动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丰富初中数学课堂。

三、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和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一)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一问一答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重点知识内化,并不需要教师进行单一的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师生互动可以有效活跃初中数学课堂的气氛,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以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学生不断提问和教师解答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在学生掌握情况上有所缺失,因此,课程的进度也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而师生互动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沟通

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式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式互助学习。在学生分组互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过程中都会进行思维的碰撞,这些碰撞会存在一些生成性资源的总结,可以更好地运用到解决重难点教学问题上。可见,学生通过在小组内与同组组员的讨论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讨论的过程就是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的过程,它促使小组成员在不断沟通、交流中收获成长与进步。

(四)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师生和谐关系

在新课标改革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构建教学相长,亦师亦友的教学关系,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师生关系理念,通过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依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协作,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有利于构建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此外由于师生互相交流而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些想法中可能就会存在一些闪光点,对教师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合理的师生互动有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

四、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应用策略

师生互动是新课改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新要求,它要求课堂从听讲式转变为互动式,由教师讲授变为教师引导,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动作。那么如何通过师生互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则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努力来实现。

(一)合理设置课程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想要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首先需要合理设置课程问题。课堂的时间其实很短暂,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一定的教学成果,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初中数学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更合理地设置引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幂的指数”时,由于其中的内容较为复杂,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什么叫“幂”,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习。教师可以从大家熟悉的演员杨幂入手,通过“为什么杨幂的名字中有个‘幂’字,它有什么含义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为学生讲解,由于杨幂的父亲、母亲都姓杨,所以他们家有三个杨,那么他们之间就是“幂”的关系。之后将这个问题带回到本节课中,“幂”的含义第一层中就要注意必须是相同的因数之间乘积的关系。运用这种理论联系实际设置问题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可见初中数学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既要学会运用合适的手段导入合理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又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抓住重点,促使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明确制定学习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需要先明确学习目标。要注意教案中所体验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先有了学习目标,才有后续通过辅助手段的完成。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前首先要明确好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不同合理分配小组角色和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带着目标参与到互动中,有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更深入地学习重难点和后续对知识的把握。

(三)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新课标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就是要促使学生自发自觉地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进行数学学习。师生互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所以在互动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发散思维,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必害怕会出错,只有大胆探索才能促进学习气氛的活跃,也只有激发学生讨论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体会和理解。

(四)当堂检验学习成果

广大师生对测验都不陌生,以往的测验通常都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属于阶段性测验,而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中加入测验这一环节可以使师生互动更显成效,它既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当堂课的学习成果,巩固所学内容,又可以向教师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对教学进程和方法做出相应的调整。

五、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实施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说过:“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对数学概念、方法和结论的学习,更要学习数学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如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是传授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点,而不进行思维的拓展延伸,即使教师教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也是在做无用功,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只有教授学生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才能真正展现出数学的魅力,这就不是仅仅几个知识点可以比拟的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个合理的问题作为切入口,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讨论得出解题思路,然后继续追问,使学生不断延伸思维、探索答案,从而掌握一种数学思维,而不是只掌握答案,只有将知识点的传授变为培养探索问题思维的方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授“知识”。学生也必须在自发的思考中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才能成为数学课堂真正的“主人”。

总的来说,作为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它促进了教师身份的转变,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它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提升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写下良好的开端。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教学活动师生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