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

2022-11-25 19:40赫宏家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寄宿制现象法治

赫宏家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三堡镇三堡寄宿制小学,甘肃张掖 734503)

青少年是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作为支撑未来社会体系的中坚力量,其思想道德与心理品质将会对其未来成就与发展空间有着极大影响。但是,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其自身的行为与思维习惯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直接导致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增多,多种形式的欺凌行为更是让很多学生深受其害,这些问题均反映出当前教育体系与策略存在众多问题,如果不能实施良好的对策与防治,我国小学教育工作将会出现极为严重的畸形后果。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现象产生的因素

(一)小学生心理不成熟

与其他阶段教育工作相比,小学生心理仍处于成长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没有形成,在与同学相处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宽容与理解,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这就导致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日积月累,也就造成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不知道如何调节个人情绪,一旦受到某种外界因素冲击,将会导致其心理与行为出现扭曲,长此以往,必将对其未来成长带来严重后果[1]。农村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所以对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缺乏有针对性地引导,学校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大多也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进行文化课知识的教学上,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育,这导致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也导致很多小学生没有形成健康的心理,致使他们无法适应寄宿制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与不足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工作自身存在一定缺陷,多数小学生无法感受到父爱与母爱,心理素质极为脆弱,很容易在外界影响下走向极端。随着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数量大幅度增加,儿童心理情绪无法得到及时排解,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社会的认知也存在严重的偏差。另外,很多父母长期外出,自身在心理上感到对孩子有所不公,总是最大限度去满足子女的各类要求,这种环境下,学生自大自我情绪将会不断放大,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如果他人没有照顾到自己的“面子”,那么就会大打出手。近些年,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加,多数父母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甚至将自己的情绪带给自己的后代,对孩子过度溺爱,只要孩子想要的,父母就会想尽办法去满足,将孩子视为一切,无论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这就让很多小学生在思想意识上存在严重缺陷,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认为所有人都需要以他为中心,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小学生之间的关系将会不断恶化,冲突事件发生概率也将会不断上升。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去引导孩子的情绪,当自己的子女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也不会采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这也是当前农村小学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重要因素。

(三)学校的不重视

农村小学对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不够关注,安全教育体系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尤其是寄宿制小学,学生每天都是在学校度过,学校的管理与教育水平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多数小学只是看重学生学习过程,没有关注学生在思想层面的缺失。在日常上课过程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教师对其也更为重视,而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教师又置之不理,这种差别对待,很容易让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嫉妒与报复心理,如果这种情绪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教师也未能改变其自身做法,将会让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心理与思想才是决定其未来的根本,一个学生成绩优秀并不意味着其思想与行为不存在异常,教师不能单纯使用成绩片面地去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另外,很多教师对学生之间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劝阻,在解决学生之间矛盾过程中,经常受个人喜好所影响,“一个巴掌拍不响”“你没有错为什么他们会欺负你?”等各种错误认知更是严重影响校园欺凌教育工作。

(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小学生在寄宿生活中,由于父母不在自己身边,而教师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关注到每一名学生,这就导致部分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小学生在校园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失去监控。他们在学校会接触到很多社会上的不良信息,由于缺乏父母和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自己也没有分辨事物的能力,所以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现象的影响。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自我保护和尊重他人以及法治观念都没有正确的认识,缺少对集群打架、斗殴等事件的正确看法,并不知道打架斗殴的严重后果,有些小学生认为这些行为很酷,认为这些行为是伸张正义的英雄事件,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另外,在社会上也有很多内容不健康的小说,这些小说宣扬暴力,由于小学生没有分辨事物的能力,他们在寄宿制学校很容易从其他同学那里接触到这类读物。部分小说将打架行为夸大化,很多网络小说的出现,更是让这种负面思想大量滋生,小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也不能给予正确判断,甚至想要去模仿[2]。另外,我国在校园安全法治建设层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也只是单纯地教育,没有在刑事层面形成足够的震慑力量,小学生犯罪成本过低,这也让小学生对犯罪行为缺少正确认识。

二、防治校园欺凌现象的有效策略与建议

(一)强化校园法治建设

法治体系的支持是推动校园安全工作有序化的根本,只有不断强化校园法治建设,是每一个小学生对于法律都有充分地认识和敬畏,才能有效改变学校的管理现状。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也充分说明强化校园法治建设的紧迫性。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校园欺凌现象保持正确的态度与理解,强化法治建设,完善当前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我国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存在一定偏颇,过度重视对未成年的保护,而没有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进行必要惩戒,甚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要求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要从轻处罚。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用“孩子还小”来解释,小学生虽然在心智层面不够成熟,但是,心智不成熟不是其肆意妄为的“保护伞”,教师与家长需要为学生的思想与行为负责,小学生也要养成对自己负责的思维习惯。因此,教育部门与司法部门需针对当前校园欺凌与安全工作建设现状,针对性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任何犯罪行为都需要得到必要的惩罚,并且需要让每一位学生看到犯罪后的代价与影响,为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划定严格的法制法规内容。在推行法治建设工作时,学校教职工需与法治部门密切配合,注重对学生法治思维的合理引导与建设[3]。要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邀请公安机关到学校现身说法,开展法治教育,利用翔实的案例和实际教训,强化小学生对校园欺凌现象严重后果的认识,要将校园法治建设不断强化作为对农村寄宿制小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起层层负责制,才能提高学校和老师对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视,才能借助校园法治建设活动的开展来规避这一问题。

(二)重视家庭教育与思想引导

家庭是儿童教育的首要活动场所,很多小学生的思想与习惯都会受到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时,很多学生的心理并不成熟,他们并不懂得与其他同学相处的技巧,导致在寄宿制小学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与其他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在发生矛盾冲突之后,学生们往往会使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通过动手来解决问题,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因此,父母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需要为孩子的成长尽到自身应尽的义务与责任。父母需要为孩子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时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及时制止其在思想认知层面所存在的错误,并解答孩子所存在的疑惑与难题。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不能单纯用自己的想法去强行改变孩子,需注重情感沟通与引导,需注重自身日常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不能过度地溺爱,需要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要特别注意教育孩子充分认识到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要教会孩子遇到事情之后应当怎样解决,要用最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学校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能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同时,家长也要注重与教师的沟通,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变化,这一点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更为关键,学生长期处于校园生活,如果家长不能给予足够地关注与沟通,很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更是舒缓孩子身心的重要场所,家长不能只是从物质层面满足孩子的需求,更应该从精神层面进行良好引导,为孩子的发展确立正确的目标,也让孩子对社会、对同学以及对自己的未来拥有正确的认知与看法。

(三)建立系统化反校园欺凌机制

校园欺凌现象频发的根本因素,不仅来源于孩子自身的情绪与思维,也与校方以及社会各界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态度相关,不仅需要教育部门重视,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师以及每一位学生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针对性建立更为系统的反校园欺凌机制。学校自身需要加强宣传,并组织全校教职工,建立更为全面的监察与管理体系,强化教师对学生整体的影响,避免学生产生不良想法与情绪,同时,学校需定期组织各类友谊类活动,为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并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恶劣影响都有什么。学校要组织教师充分融入到反校园欺凌工作中,保证在寄宿制学校正常上课和运转过程中,教师充分渗透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加大对学校校园秩序的监督和管理,要借助形成完善的制度来推进反校园欺凌机制的运行,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责,助力学校校园欺凌现象的解决。对于学生而言,需要提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以及对他人的关爱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能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也要关注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以及交流过程中所表露出的实际情绪以及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那些思想与行为存在异常的学生,教师需注重对其进行开导,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其内心世界平稳健康发展。对于造成恶劣后果的学生,需进行重点处理,不能让任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不能让任何犯罪行为变得廉价。同时,教育部门也要对各地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安全管理状况进行不定期考察,督促各学校不断提高对校园欺凌问题的重视,并不断完善具体的安全保障方案。

(四)改善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各类社会现象的辨别能力

社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其内部存在大量负面内容与事件,而小学生对社会接触十分贫乏,对各类事物缺少合理地认知,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因此,从社会角度出发,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整体和谐氛围,是解决当前校园欺凌现象的重要手段[4]。各地区相关部门需注重通力合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并大力治理各地区所存在的负面现象,禁止任何非法势力与组织影响到校园生活。同时,校园内部也要定期组织各类宣讲活动,教师也要深入学生中间,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应该做,而哪些事物需要远离,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对各类现象的主观判断力,提高其对负面情绪与行为的抵抗力。学校要不断加大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力度,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避免社会闲散人员进入学校,要借助规范化的管理来为学生营造出更理想的学习和成长氛围。

(五)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偏低,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不能单纯依靠他人与外界,小学生自己也要提高对此类现象的合理应对与抵制,教师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如何正确面对生活,如何正确面对父母、教师与同学,并使其养成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意味着以自我为中心,而是通过合理的手段,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并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与他人共同进步,让自己最善于学习的年纪不会荒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现象需从根本角度入手,校方与相关部门需对小学生思维习惯与当前小学生所存在的问题特点为基础,完善相关防范体系与法律规范,并重视家庭教育与校园内部的有效引导,合理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寄宿制现象法治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