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连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2022-11-25 01:35呼兴华卢芬萍李耀辉许建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口疮方剂黄连

高 原 呼兴华 卢芬萍 丁 辉 李耀辉 许建秦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3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广泛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等地,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治热气,目痛眦伤……肠澼腹痛下利”[1],《本草正义》称其“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连有抗病原微生物[3-4]、抗炎[5]、解热镇痛[6]、抗心律失常[7]、抑制血小板聚集[8]、降血压[9]、降血糖[10-12]、降血脂[13]、抗氧化[14-16]、抗肿瘤[16-17]、抗溃疡[18-19]等诸多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泻痢、糖尿病、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文章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3.0)中所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20]库,挖掘分析黄连在中医临床中的主要应用,包括对其主治疾病、功效及其常用配伍药物的分析,为黄连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1 方法

1.1 方剂收集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中收集整理方剂组成中明确含有“黄连”的处方,共计238个。方剂中疾病名称已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1]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进行规范,药物名称已参照《中医药学》[22](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纂)进行规范。

1.2 处方收录 将上述筛选的方剂整理后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导入数据前,由双人负责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

1.3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数据分析”中的“统计分析”。利用“方剂分析”,分析出“药物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包括聚类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提取所需“中医疾病”,进一步分析。

2 结果

2.1 统计分析

2.1.1 中医疾病 238个含有黄连的成方制剂中,通过“中医疾病统计”,分析出含黄连的方剂主治疾病共121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频率≥13)的有14种疾病。见表1。

表1 含黄连方剂中常用的主治疾病

从上表可知,含有黄连方剂的主治疾病主要为上中二焦火热、湿热类疾病,如急惊风、口疮、喉痹、暴风客热、牙痛以及痢疾、积滞、腹泻等。

2.1.2 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在238方剂中,共涉及544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大于40的有21味。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黄连与清热、泻火解毒类药物联用最多。与表1联合分析可知,含有黄连的方剂主治疾病多与热邪相关,甚至热极化火,内陷心包,因此除清热、泻火解毒类药物之外,息风止痉开窍类药物运用亦多。而配伍当归、生地等药物其目的是清热泻火而不伤阴。

表2 含黄连方剂中的常用药物

2.2 基于关联规则组方规律分析

2.2.1 含黄连方剂的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个数设置为50(表示该药物组合出现的频次至少有50次),得到与常用核心药物组合共20个,其中2味药的药对15个,3味药的药物组合5个,见表3。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如图1所示。

表3 含黄连方剂的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支持度个数50,置信度≥0.9)

表3(续)

由表3和图1可看出黄连的用药搭配多与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以及安神等药物联用,如甘草、黄芩、牛黄、冰片、朱砂等(支持个数50),但究其核心仍属清热解毒药物(支持个数70、90)。

2.2.2 含黄连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网络图 通过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分析之后,将表3中所含黄连的核心药物组合,选取使用频次较高或较有特点的3对药物组合进行深入分析。运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分别提取“黄连-甘草-黄芩”“黄连-冰片-牛黄”“黄连-茯苓”等药组后,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如图2、图3、图4所示。

通过对3组图分析可知,在不同的药组中,黄连配伍不同药物时,其功效同中有异。药组“黄连-甘草-黄芩”,取其泻火解毒之功,配伍大黄、栀子、连翘、冰片、桔梗等,配伍当归能养血滋阴,亦使邪去而不伤正,可治疗口疮、喉痹、暴风客热、牙痛等头面五官火热疾病;药组“黄连-冰片-牛黄”,取其清热凉血之功,配伍水牛角、天麻息风止痉,麝香豁痰开窍,朱砂清心安神之品,治疗气营两燔、邪陷心包之急惊风、眩晕等疾病;药组“黄连-茯苓”,取其清热燥湿之功,配伍白术、人参、木香、香附补气、理气、行气,配伍当归、熟地黄等补血养血之品,多用于治疗痢疾、积滞、腹泻等中焦湿热类疾病。由此可见,要实现黄连不同治疗目的,与不同药物的配伍至关重要。

支持个数50 支持个数70 支持个数90图1 含有黄连的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支持个数22 支持个数25 支持个数28图2 含“黄连-甘草-黄芩”方剂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支持个数20 支持个数25 支持个数30图3 含“黄连-冰片-牛黄”方剂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支持个数20 支持个数25 支持个数30图4 含“黄连-茯苓”方剂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2.3 含黄连成方制剂常用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举隅 从表1中含黄连中药成方制剂主治疾病中选择频次较高者进行分析,以口疮、急惊风、痢疾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2.3.1 含黄连成方制剂治疗口疮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检索得26首处方,将支持个数设置为7,置信度≥0.9。如图5所示。口疮亦称口疡或口糜,即口腔粘膜上所生的溃烂点,历代医家多认为由饮食辛辣刺激或外感热邪导致的中焦积热上攻,发为口疮[23]。另一方面,素体阴虚,过劳后阴液受损,虚火上炎,亦是口疮的另一因机。治疗实证以清脏腑热,凉血解毒为原则;虚证以清热滋阴为原则。结合图5分析可知,黄连伍黄芩、栀子、石膏等药物共清三焦、脏腑之实证口疮;配伍赤芍、大黄清热凉血解毒;配伍玄参、生地黄等药物滋阴润燥,对证虚火上炎之口疮。

支持个数7 支持个数11 支持个数15图5 黄连治疗口疮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2.3.2 含黄连成方制剂治疗急惊风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检索得到35首处方,将支持个数设置为10,置信度≥0.9。如图6所示。急惊风是因风温热毒之邪入侵人体,或心肝火盛,或痰热壅闭,导致热极化火,入营入血,内陷心包,引动肝风,出现以高热伴抽搐、烦热、神昏为特征的疾病[24]。其特点可用“热、痰、惊、风”四字概括,因此,以清热、豁痰、镇惊、息风为治疗原则。从图6可知,35首治疗急惊风的方剂中,用大黄、黄芩与黄连配伍苦寒直折,平肝凉胆[25];配伍天竺黄、胆南星以清热豁痰,朱砂、冰片、牛黄、麝香等镇惊安神、开窍醒神,僵蚕、全蝎、天麻以息风止痉。

支持个数10 支持个数15 支持个数20图6 黄连治疗急惊风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2.3.3 含黄连成方制剂治疗痢疾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检索得到25首处方,将支持个数设置为4,置信度≥0.9。如图7所示。方剂主要以黄连、黄芩、甘草等清热解毒,配伍槟榔、木香、厚朴等行气、下气,消脘腹胀满,除里急后重;黄连、黄芩配伍辛凉升散之葛根,可升脾胃之清阳而止泻生津,清降共施,以成“清热升阳坚阴厚肠”之法[26-27]。配伍吴茱萸、白芍调中止痛,人参扶正利于驱邪。黄连与温补药物配伍,寒因热用,有功无偏,共奏祛湿除满、扶正祛邪等功效[28]。

支持个数4 支持个数7 支持个数10图7 黄连治疗痢疾常用药物组合网络图

3 讨论

黄连味苦性寒,《本草汇言》云“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29]历代医家对于此药的使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金元医家刘完素认为黄连功效有六“泻脏腑热、去中焦湿热、诸疮必用、去风湿、赤眼暴发、止中部见血”[30]。《中药成方制剂》代表了中成药在临床应用的主流,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处方来源和研究依据[31]。检索《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连的中药成方制剂有238首,治疗疾病有121种,最常见有急惊风、口疮、喉痹、暴风客热、牙痛以及痢疾、积滞、腹泻、眩晕、咳嗽等。数据挖掘发现,黄连常与甘草、黄芩、大黄、栀子、黄柏等药物搭配以清热解毒;治法方面,本次研究挖掘含黄连中药成方制剂的主要治则治法包括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三种,针对不同疾病,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为基本用法,主治诸火热证候初病气实热盛之际,可通过配伍不同的药物而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疾病。综上所述,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V3.0)软件采用规则分析对中药黄连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了其用药规律,以纵横对比的方法,展示了黄连在不同药物组合下治疗不同疾病的用药特点,为黄连的临床组方用药和基础研究提供借鉴与思路。

猜你喜欢
口疮方剂黄连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不一样的“双黄连”
治口疮验方
何谓中医“七方”
我长口疮了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